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工非鲧考——兼及与禹之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6,共6页
杨宽先生的"鲧即共工"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颇为流行,顾颉刚、童书业、丁山等先生亦纷纷支持此说。本文对杨宽先生指出的鲧和共工传说的相同点进行了辨析,认为此说不成立,鲧和共工应当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族系。
关键词 共工 上古传说 神话 杨宽
下载PDF
“九州”初谊及“禹划九州”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6
2
作者 沈长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九州,是先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多的误解。本文以传世文献与铭文资料为依据,对与"九州"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九州"是从"四域"的观念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笼... 九州,是先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多的误解。本文以传世文献与铭文资料为依据,对与"九州"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九州"是从"四域"的观念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笼统的国家疆域的概念;早期文献中的"九州"与"禹划九州"中的"九州"内涵不同;"禹划九州"的观念应该是战国时期各国普遍实行行政区划后才产生的,《禹贡》九州的分布与魏惠王霸业的建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州 四域 "划九州" 贡》 魏惠王
下载PDF
前现代国际体系与尧舜禹时代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兆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93,共9页
多元一体是早期中国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看,尧舜禹时期以黄河及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各早期文明实体及正在向文明社会迈进的各原始部落或部族,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 多元一体是早期中国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看,尧舜禹时期以黄河及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各早期文明实体及正在向文明社会迈进的各原始部落或部族,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军事互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构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前现代国际体系。尧舜禹政治集团,则是建立在方国联盟基础上的一种国际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区域文明 尧舜时代 国际体系 国际次体系
下载PDF
张禹碑铭杂识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剑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1期82-92,157,共12页
张禹碑铭旧释"割、举、蕹、爾、方、赗、选、永"之字,应分别改释为"剖、基、■、荣(茦)、芀(艾)、赠、送、示"。汉代文字多见的"芀/艻",应释为"艾/刈",其证据充足坚实,近年或有异说,实不可信... 张禹碑铭旧释"割、举、蕹、爾、方、赗、选、永"之字,应分别改释为"剖、基、■、荣(茦)、芀(艾)、赠、送、示"。汉代文字多见的"芀/艻",应释为"艾/刈",其证据充足坚实,近年或有异说,实不可信。碑铭"示不忘君"云云系用周公故事,附及景云碑铭中旧亦尚未得其解之"皇灵炳璧"系用楚平王故事。《后汉书·张禹传》中的"温给",应校正为"溋(盈)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补释 芀/艻(艾/刈) 景云碑 用典 温给
下载PDF
论大禹和夷夏联盟的禅让制度
5
作者 李竞恒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25-32,共8页
早期中国文明的政治文化版块主要呈现为夷夏东、西结构,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迭,便是东、西不同部族集团的轮流坐庄,禅让也是在这个政治联盟规则内的贵族选举制度。大禹能成为夷夏联盟集团的盟主,既有自身在治水、战争等方面的... 早期中国文明的政治文化版块主要呈现为夷夏东、西结构,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迭,便是东、西不同部族集团的轮流坐庄,禅让也是在这个政治联盟规则内的贵族选举制度。大禹能成为夷夏联盟集团的盟主,既有自身在治水、战争等方面的贡献因素,也是因为他的前一任盟主虞舜属于东部集团,这一任的盟主便只能在大禹所在的西部集团中产生。相应的,大禹之后选定的皋陶、伯益,也是作为东部集团的候选人。从禅让到家天下,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即该盟主以家族形式赢得天下的良好口碑,保有其盟主权利,履行其盟主义务。如果该家族不再能履行其职责,便会被各部族首领举行的贵族会议推举的新盟主取代。《孟子·万章上》引孔子之言说“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就是说夷夏联盟的禅让和汤武放伐,本质上是一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东西 禅让 联盟 轮流坐庄
下载PDF
“禹会诸侯”落户蚌埠的考古学论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尚禹彤 王吉怀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针对"禹会诸侯"事件的考证,学术界历来各持己见,根据大禹治水事件推测"禹会诸侯"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和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掘的大型祭祀台基、祭祀沟、祭祀坑以及一批极具特... 针对"禹会诸侯"事件的考证,学术界历来各持己见,根据大禹治水事件推测"禹会诸侯"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和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掘的大型祭祀台基、祭祀沟、祭祀坑以及一批极具特色的文物标本等,都是"禹会诸侯"发生在蚌埠的有力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会诸侯” 蚌埠 考古学
下载PDF
禹州方言中程度副词“可”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小静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通过对禹州方言中程度副词"可"的实际用例的分析,详细归纳出了程度副词"可"在语法、语义、语用上的特点。在语法方面,可以和形容词、动词、名词三种词性的词语和结构搭配,组成肯定、否定、重叠三种形式,组合后的结... 通过对禹州方言中程度副词"可"的实际用例的分析,详细归纳出了程度副词"可"在语法、语义、语用上的特点。在语法方面,可以和形容词、动词、名词三种词性的词语和结构搭配,组成肯定、否定、重叠三种形式,组合后的结构在句法中能够充当谓语、定语、补语、状语等。在语义方面,根据发音时的轻重,"可"有过高量级的程度副词和高量级的程度副词两种意义,另外还带有强烈的口语语体色彩。在语用方面,有传达未知信息的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方言 “可”
下载PDF
清代晋商在禹州的经营活动——兼论禹州药市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9
8
作者 许檀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3,64,共12页
清代的禹州商业有一个以杂货转运为主到药材集散为主的变化过程。晋商是最早活跃于此的重要商帮,其经营以棉布、茶叶等“杂货”转运山西,以及禹州本地所产瓷器、“禹布”输出为主,药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直到咸同之际杂货贸易仍是禹州... 清代的禹州商业有一个以杂货转运为主到药材集散为主的变化过程。晋商是最早活跃于此的重要商帮,其经营以棉布、茶叶等“杂货”转运山西,以及禹州本地所产瓷器、“禹布”输出为主,药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直到咸同之际杂货贸易仍是禹州市场的主角,故同治元年最早开征的厘金为“百货厘”。禹州作为药材市场的兴起始于乾隆年间,并在与洪山庙药市的竞争中取胜。除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晋商早期经营活动奠定的市场基础是禹州药市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清代后期怀帮以及各地药商大量涌入,晋商中经营药材业者也有大幅增长;同光年间药材贸易逐渐超过杂货成为禹州市场上最重要的商品,禹州也成为华北的三大药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晋商 药市 会馆 神垕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与大禹治水真相 被引量:8
9
作者 侯仰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85-87,71,共4页
大多数先秦文献都提到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提到大禹治理洪水并划分九州,讲长江、黄河的各处险要为大禹开凿水道留下的遗迹。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本文认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大禹是不可能治理黄河、长江的,所谓大禹治水不过是把济、濮... 大多数先秦文献都提到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提到大禹治理洪水并划分九州,讲长江、黄河的各处险要为大禹开凿水道留下的遗迹。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本文认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大禹是不可能治理黄河、长江的,所谓大禹治水不过是把济、濮流域的洪涝排泄出去而已,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不出今天的豫东、鲁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治水
下载PDF
禹治水与夏代社祭祀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建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本文对禹被祀于社和夏社进行了考察,认为禹被祀于社是因为其治水有功,是土地祭祀与祖先祭祀结合的产物;夏代社祀已经开始成为国家的象征,已经基本具备了后代社祀的基本功能。
关键词 治水 夏社
下载PDF
上博竹书《容成氏》所见禹行征赋考
11
作者 林志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8,共7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容成氏》所载古史与禹有关者,除治水外,尚有行征赋一事。简文"禹听政三年"及"郊振"二段描述禹继位后,制旗号、行贡赋之过程,可与《禹贡》《■公盨》比参。通过竹简编联的讨论及疑难字词的考...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容成氏》所载古史与禹有关者,除治水外,尚有行征赋一事。简文"禹听政三年"及"郊振"二段描述禹继位后,制旗号、行贡赋之过程,可与《禹贡》《■公盨》比参。通过竹简编联的讨论及疑难字词的考辨,将简文"方为三亻告"释为"方为三号",将"焉以行正"读为"焉以行征",并在简文释读的基础上讨论禹行征赋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成氏 赋税 国野 旗号
下载PDF
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禹会丝绸坊”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12
作者 周建国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6年第6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校本课程建设 地域特色 基础教育 中学 历史教学 课程改革 地方课程 体验教育 “禹会丝绸坊”
下载PDF
《禹贡》“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歧解辑释
13
作者 宋海燕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0期35-40,共6页
《尚书·禹贡》在叙述兖州的赋税等级情况时,曾云“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关于这句话的断句、释义,历来聚讼纷纭。从《禹贡》自身体例来看,此句应从“厥赋贞”断句。兖州赋等之“贞”与他州不同,历代学者释“贞”,歧解纷繁,其中... 《尚书·禹贡》在叙述兖州的赋税等级情况时,曾云“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关于这句话的断句、释义,历来聚讼纷纭。从《禹贡》自身体例来看,此句应从“厥赋贞”断句。兖州赋等之“贞”与他州不同,历代学者释“贞”,歧解纷繁,其中,宋代马廷鸾、金履祥以当时的金石学知识为依据,提出“贞”为“下下”之误,此说较为准确。“作”连下文,为无主宾语,引起历代治水与治州的争议。结合行文逻辑与《禹贡》体例来看,治州说更为合理,十三年当为治理兖州而非治水的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 兖州 “贞” “作” “十有三载”
下载PDF
燹公盨铭文再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英杰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63-77,共15页
"△"公盨铭例特异,前所未见,文辞古奥,艰涩难读。文章在诸家考释的基础上,对△公盨的句读、语词、句子之缺省成分以及铭文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文章指出,"敷土、隓山、濬川"是大禹治水的三种方法,对此句的理解,必... "△"公盨铭例特异,前所未见,文辞古奥,艰涩难读。文章在诸家考释的基础上,对△公盨的句读、语词、句子之缺省成分以及铭文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文章指出,"敷土、隓山、濬川"是大禹治水的三种方法,对此句的理解,必须充分注意大禹的神性。"■(擣)方"指禹平定下土之后,对四方不服势力的征讨。"降民、监德"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康亡不楙"读为"康娱丕懋",义即安乐勤勉。"孝友■明"指四种德行,即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忧恤贫病,明察是非;"■"释■,相当于《周礼·大司徒》"六行"之一的"恤"。"好祀"义即"宜祀"。"复"训安,"克"训肩任。通过对与△字相关字形的全面梳理,释△字为"豳"。盨铭与《尚书》"诰"体相同,可名之曰"豳诰",通篇都是豳公的告诫之辞,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其铸造目的当如中山王方壶所云"明■之于壶而时观焉",亦如史■簋所说"其于之朝夕鉴"。文章对以大禹开篇的原因及"德"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公盨 语词考释 铭文性质 豳诰 治水
下载PDF
读《关沮秦汉墓简牍》札记三则
15
作者 吕志峰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本文对《周家台三○号秦墓简牍》和《萧家草场二六号汉墓竹简》中的“礜”、“禹步 房禁”、“沐器”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 沐器
下载PDF
谈“陋室铭”
16
作者 王虎 《湘南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陋室铭》的"陋室"常常被解释为"简陋的屋子",虽然从字面上解释得通,但是考虑到它的典故义和文章的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该句翻译成"这是个隐僻的居室"更为准确,也才与《陋室铭》... 《陋室铭》的"陋室"常常被解释为"简陋的屋子",虽然从字面上解释得通,但是考虑到它的典故义和文章的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该句翻译成"这是个隐僻的居室"更为准确,也才与《陋室铭》的创作主题"作者虽居于隐僻的居室,但希望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早日用世,为国效劳"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陋室铭》 和州
下载PDF
Hollow Villages and Rural Restructuring in Major Rural Regions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Yu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29
17
作者 SUN Hu LIU Yansui XU Keshua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3期354-363,共10页
The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of China are relatively limited because of its large population.Therefore,balancing the land use for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and food security is a big challenge.In recent years,... The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of China are relatively limited because of its large population.Therefore,balancing the land use for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and food security is a big challenge.In recent years,rural hollowing in China has resulted in numerous of abandoned rural houses,and the areas with abandoned houses need to be restored into agricultural land with effective land consolidation techniques.This study used the method of benefit-cost analysis and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surveys conducted in Yucheng City in the nor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March 2009,to examine how hollow villages (HVs) to be created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indicate following results.1) The situation of HV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under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Yucheng City.2) Poor infra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and incomplete urbaniz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have led to the rural hollowing in many major rural regions of China.3)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caused by HVs and increase agricultural land,reconstructing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countryside is necessary.4) A new mechanism in the provision of compensation funds by developed regions to the villages in less-developed reg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villages (HVs) village regrouping rural restructuring Yucheng City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Typical Rural Areas of Eastern China:A Case Study of Yucheng City,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1
18
作者 CHEN Yangfen LIU Yansui XU Keshua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545-553,共9页
Rural off-farm employment,rapid loss of agricultural land,and advance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had l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ese typical rural areas come at a critic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stage.Based... Rural off-farm employment,rapid loss of agricultural land,and advance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had l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ese typical rural areas come at a critic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stage.Based on sample survey data gathered from 401 households in Yucheng City,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typical rural areas of the eastern China.It was found that 74.3% of households surveyed kept at least one member engaging in off-farm employment,and 57.1% looked forward to expanding the operational scale of arable land,while just 13.7% had actually transferred their agricultural land.Since growing off-farm employment does not result in the collapse of traditional subsistence agriculture,therefore,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Yucheng City is at an incomplete transformation phase from traditional small-holder farming to modern scale economy.It is caused by both macro environments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whil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imperfect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make peasant economy strengthen upon maintenance,and small-holder farming becomes peasant's natural response owing to pluriactivity,local off-farm employment,reverse elimination,etc.In order to achieve smooth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ypical rural areas in the eastern China,it needs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differentiation among peasants,under clear policies adopted by central government.Providing comprehensive servic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ing production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farmers who are still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will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f-farm employment arable land management Yucheng City China
下载PDF
探寻两千年前的三晋古城
19
作者 张成德 谢鸿喜 李永宠 《今日山西》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古城 山西 理论界定 都城 民族色彩 历史坐标 “尧都平阳” “舜都蒲扳” “禹都安邑”
下载PDF
“古史辨”的主要论点是讨论了“大禹是条虫”吗?
20
作者 王树民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97,共4页
《文史知识》2002年11期刊载了一篇《“三皇五帝”的考古学文化》,开头便说:“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崛起了一个‘古史辨’派,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观点就是‘大禹是条虫’,从而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当时中国史学界的有名人物... 《文史知识》2002年11期刊载了一篇《“三皇五帝”的考古学文化》,开头便说:“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崛起了一个‘古史辨’派,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观点就是‘大禹是条虫’,从而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当时中国史学界的有名人物几乎都卷进了这场论战中,最终形成了煌煌七巨册的《古史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禹” 民间传说 历史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