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德私德化:解决“公德”与“私德”问题的切入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学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38,共3页
"公德私德化"即使公德内化为公民的内在德性,促使公民公德意识的培养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实现"公德私德化",对于解决我国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道德重私德、轻公德倾向所造成的公共生活的道德悖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生活 道德悖论 “私德公德化” “公德私德化”
下载PDF
比较研究中美文化中的“公德”与“私德”
2
作者 石婷 《学园》 2015年第18期13-14,共2页
在中美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渊源、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对"公德"和"私德"的认知和评价存在诸多差异和误解。本文通过对两国文化中"公德"和"私德"的比较研究,提出应摒弃狭隘和偏见,以客观、尊... 在中美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渊源、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对"公德"和"私德"的认知和评价存在诸多差异和误解。本文通过对两国文化中"公德"和"私德"的比较研究,提出应摒弃狭隘和偏见,以客观、尊重以及包容的态度了解相互的文化,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文化比较 “公德”与“私德” 文化冲击 跨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当前“公德和私德错位”的思考
3
作者 李学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第6期22-23,66,共3页
我国当前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公德和私德错位”的现象,出现了“私德公德化”,这种“公德和私德错位”给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根据目前我国公德与私德的现状及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和特点,解决这种“公德... 我国当前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公德和私德错位”的现象,出现了“私德公德化”,这种“公德和私德错位”给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根据目前我国公德与私德的现状及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和特点,解决这种“公德和私德错位”,就要在公共生活中以强制的和非强制的措施强化公德理念,实行“公德私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 私德 错位 “私德公德化” “公德私德化” 中国 公共生活
下载PDF
梁启超国民素质培养观念的体系性认识
4
作者 赵万峰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近代以来,将提升国民素养作为解决国危时困的基础与前提已经成为共识,梁启超先生的"新民"论则是最具体系性的国民素养提升方案。他认为强国要从"新民"开始;"新民",即国民素质的培育要重视"内"... 近代以来,将提升国民素养作为解决国危时困的基础与前提已经成为共识,梁启超先生的"新民"论则是最具体系性的国民素养提升方案。他认为强国要从"新民"开始;"新民",即国民素质的培育要重视"内"部素养("私德"),更要重视"外"部素养(公德);公民素质培养应以"内"部素养("私德")为基础;"私德""公德"的内涵很清楚,"私德"的培养是我民族传统所长,方式方法无需外求,"公德"的培养是我民族传统所欠缺,应多学习西学所长。整体上看,梁启超的国民素质培养体系("新民"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这是当时国家强盛目标对国民素质体系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国民素养 “新民” “私德” “公德”
下载PDF
论孟、荀“礼”之差异及其与传统道德相异倾向的内在联系
5
作者 王旭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中国传统道德存在"私德"和"公德"两种道德倾向,这与孟子、荀子"礼"思想的差异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孟子的"礼"强调个人内在修为,追求由内及外的道德指标,带有明显的"私德"倾向。荀子... 中国传统道德存在"私德"和"公德"两种道德倾向,这与孟子、荀子"礼"思想的差异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孟子的"礼"强调个人内在修为,追求由内及外的道德指标,带有明显的"私德"倾向。荀子之"礼"多注重以社会群体为单位、以公共关系为视角的外塑原则,带有明显的"公德"倾向。以孟、荀"礼"思想的差异为出发点来探讨其与中国传统道德的联系,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礼” “私德” “公德”
下载PDF
从中国文学传统理解传统中国文学——欧阳溥存《中国文学史纲》的“中道”与建树
6
作者 潘志刚 陈文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9,共7页
欧阳溥存《中国文学史纲》初版于1930年。他认为文学史“组织之要素固存夫集部”,但“不能置经、子、史于不谈”,在同时代的文学史中,以秉持中道见长,形成从中国文学传统理解传统中国文学的学术个性。在写法上有述有作,述作并重,在内容... 欧阳溥存《中国文学史纲》初版于1930年。他认为文学史“组织之要素固存夫集部”,但“不能置经、子、史于不谈”,在同时代的文学史中,以秉持中道见长,形成从中国文学传统理解传统中国文学的学术个性。在写法上有述有作,述作并重,在内容上重视“私德”培育,可圈可点处不少,至今仍值得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溥存 文学史 中国文学传统 述作并重 “私德”培育
下载PDF
道德从空想到现实的转变——关于市场经济的道德评价
7
作者 张丽梅 《上海改革》 1999年第8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道德伦理观念 资源配置 “私德” “公德” 制度 平等 权利 自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