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法学作为法典化“科学的”路径之证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小凡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概念法学为“科学的”法典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路径。一方面,其法典化立法结果影响到近代欧洲乃至世界私法学的成长,另一方面,其法典化实践经验也为此后的法典编纂与法律实施提供了优化思路。在概念法学之“科学的”法典化路径上,18、19... 概念法学为“科学的”法典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路径。一方面,其法典化立法结果影响到近代欧洲乃至世界私法学的成长,另一方面,其法典化实践经验也为此后的法典编纂与法律实施提供了优化思路。在概念法学之“科学的”法典化路径上,18、19世纪理性自然法思潮至历史法学派对科学体系的追求成为法典化科学方法之滥觞;萨维尼、普赫塔、耶林和温德沙伊德等传统“概念法学”者完成的潘德克顿法学建构成为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创新之本。法典化并非静止的立法过程,其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所引发的针对概念法学的激烈学术争论提供了法典化成效的评价依据。梳理论证概念法学“科学的”法典化历程,提炼其对于建构和谐的法典结构体系、孕育法律进化理念以及充分发挥法学家建构功用之经验,有利于发挥概念法学关注体系性、融贯性等天然优势,为我国稳健的法典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化 概念法学 “科学的”立法
原文传递
指向素养生长的“科学+”课程育人实践
2
作者 徐芳 惠花 《教育视界》 2024年第19期71-73,共3页
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积极探索指向素养生长的“科学+”课程育人样态,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策略有: 注重关联,建设“科学+”课程群;协同共育,创生“科学+”物型场域;补足短板,提升教... 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积极探索指向素养生长的“科学+”课程育人样态,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策略有: 注重关联,建设“科学+”课程群;协同共育,创生“科学+”物型场域;补足短板,提升教师“科学+”课程执行力;落实“双减”,设计“科学+”课程作业;创新方式,健全“科学+”课程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 育人实践 科学素养
下载PDF
“三阶”递进型教学模式在“城乡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基于本科生“科学怀疑”思维的培养
3
作者 李飞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科学怀疑”思维是人类产生新知识和进行创新的动力源泉,培养具有“科学怀疑”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科学怀疑”思维的培养是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高校需要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 “科学怀疑”思维是人类产生新知识和进行创新的动力源泉,培养具有“科学怀疑”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科学怀疑”思维的培养是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高校需要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本科生“科学怀疑”思维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质疑先验假设—质疑应用范围—怀疑精确程度”递进型问题设置的“三阶”递进型教学模式,并从“三阶”教学步骤的设计、“三阶”教学中“科学怀疑”对象的确定以及鼓励采用多元化、综合性的“科学怀疑”方法等3个方面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进行设计;特别是对“三阶”递进型教学模式中培养“科学怀疑”思维的类型语言进行设定,设计了促进学生思考技术方法适用性问题的“质疑型”语言、引导学生搜集知识的“探寻型”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展望型”语言等3类。基于此,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城乡规划原理”课程为例,进行了“三阶”递进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首先,通过“质疑先验假设”引发学生审视自己“先入为主”的概念,用“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强调对学生所“误解基本概念”的再审视,用“误解基本概念会造成什么更严重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已学易混淆重要概念的再思考。其次,通过“质疑应用范围”促使学生“自下而上”进行思考,用“不这样做会导致什么问题出现”强调对规划指标和规划技术的适用性进行质疑思考,用“怎样应用概念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强化学生对所学新知识与已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间应用范围差异的质疑思考。最后,通过“怀疑精确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更正”思维能力,用“怎样准确应用相关规范的规定数值进行规划设计才能收到更好效果”强调对相关标准的应用精准度进行质疑思考,用“怎样做才能制定更精确的符合规划设计条件的方案”强调技术经济指标应与规划设计条件要求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教学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 “三阶”递进型教学模式 “科学怀疑”思维 类型语言特征 质疑先验假设 质疑应用范围 怀疑精确程度
下载PDF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栏目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赵继芳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26期81-83,共3页
“科学方法”栏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重要栏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重视该栏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从主要内容等方面对“科学方法”栏目做了全面介绍,并结合近年来部分高考生物试题分析了... “科学方法”栏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重要栏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重视该栏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从主要内容等方面对“科学方法”栏目做了全面介绍,并结合近年来部分高考生物试题分析了该栏目在高考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充分发挥该栏目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方法”栏目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教材
下载PDF
“科学+”理念引领下小学科学课后主题活动策略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彩琴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科学+”是指科学对教育的添加和指导,是一种科教联合的创新模式。小学科学教育课后主题活动正是基于“科学+”理念下开展,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发展个性和培养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存在没有系统、没有模式、没有实践等... “科学+”是指科学对教育的添加和指导,是一种科教联合的创新模式。小学科学教育课后主题活动正是基于“科学+”理念下开展,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发展个性和培养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存在没有系统、没有模式、没有实践等问题。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寻求各种策略,注重课题延伸,开展体验活动,设计趣味主题项目,构建校外科普资源教学体系,开展大-中小学协同发展,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小学科学 主题课后活动
下载PDF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策略
6
作者 姜尚珍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19期0077-0079,共3页
本文探讨了积极开发多种实验资源、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巧设实验探究问题串和强化合作探究等策略。通过利用多样化的实验器材、数字化技术资源以及校内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 本文探讨了积极开发多种实验资源、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巧设实验探究问题串和强化合作探究等策略。通过利用多样化的实验器材、数字化技术资源以及校内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串,使学生逐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此外,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教师不仅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实验 “科学探究” 核心素养
下载PDF
“融”视域下的“科学+”教育校本实践路径
7
作者 戴黎 蔡凤燕 《华夏教师》 2024年第26期15-1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学校教育中,可以以“融”为路进,通过理念融入,把科学教育融入环境中...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学校教育中,可以以“融”为路进,通过理念融入,把科学教育融入环境中,筑牢科学教育的基石;学科间科学教育的融合,打造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共建互通,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的融汇;实践活动,实现科学教育与生活的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融合课程 校本实践
下载PDF
“科学奇幻”版画主题式创作
8
作者 余梦琪 《小学科学》 2025年第2期80-82,共3页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科学奇幻”版画主题式创作为例,深入探讨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小学美术与科学融合的意义,并详细介绍了“科学奇幻”版画主题式...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科学奇幻”版画主题式创作为例,深入探讨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小学美术与科学融合的意义,并详细介绍了“科学奇幻”版画主题式创作的具体实践方法,包括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深度融合科学探究与美术创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及通过点评回顾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素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与艺术的兴趣和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科学 融合 “科学奇幻”版画 主题式创作
下载PDF
“科学鱼”模型为项目实践提供教学支架
9
作者 金海华 《小学科学》 2024年第9期9-12,共4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排上由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板块构成,四个板块呈现了项目实践的基本框架。小学科学教师常常用项目实践的方式来指导教学。我们区提出了以“科学鱼”模型指导简约课堂,以此模型为基础,设计开发项目实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排上由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板块构成,四个板块呈现了项目实践的基本框架。小学科学教师常常用项目实践的方式来指导教学。我们区提出了以“科学鱼”模型指导简约课堂,以此模型为基础,设计开发项目实践学习单。以人为本,项目实践,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科学鱼” 项目实践
下载PDF
中国卓越青年科学家成长特征与科研产出规律研究--来自“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的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永辉 袁蕾涵 +2 位作者 李春东 马廷灿 岳名亮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知识与学术思想的积累和传承对于取得重大科学突破至关重要,揭示中国卓越青年科学家群体成长特征与科研产出规律,有利于国家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国家人才资助科技政策效力等。以“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知识与学术思想的积累和传承对于取得重大科学突破至关重要,揭示中国卓越青年科学家群体成长特征与科研产出规律,有利于国家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国家人才资助科技政策效力等。以“科学探索奖”200名获得者为代表样本,综合应用履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计个人属性、成长特征以及科研产出规律3个一级指标,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学科背景、任职机构、教育背景、成才周期、工作经历等13个二级指标,深入探究并得出中国卓越青年科学家成长与科研产出的一般规律,为中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青年科学 “科学探索奖” 成长特征 科研产出 履历分析
下载PDF
从限于“教课文”到侧重“做任务”--“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阳荣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四新”背景下,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研究新高考,是一线教师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以统编版高中语文“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例为例,基于文类(语篇)特征、以学为根本点,从课文功能、情境创设、任务设置以及课后作业设计... “四新”背景下,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研究新高考,是一线教师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以统编版高中语文“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例为例,基于文类(语篇)特征、以学为根本点,从课文功能、情境创设、任务设置以及课后作业设计等四个方面探讨“用课文做任务”教学实施的基本要素与有效路径,探索从“教课文”到“做任务”的教学转型,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 情境与任务
下载PDF
渐被湮灭的“科学建国”话题--基于民国期刊文献的考察
12
作者 王尚君 安维复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在有关全面抗战的学术研究中,与“抗战建国”相关的“科学建国”是一个渐被遗忘但却具有重要甚或重大意义的话题。根据对“抗战建国”(1938—1945)期间相关期刊文献考察发现,“科学建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它不仅是赢得抗战胜... 在有关全面抗战的学术研究中,与“抗战建国”相关的“科学建国”是一个渐被遗忘但却具有重要甚或重大意义的话题。根据对“抗战建国”(1938—1945)期间相关期刊文献考察发现,“科学建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它不仅是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构件,而且还是中国近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史不可或缺的思想环节。本文根据刊文史料讨论何谓“科学建国”、为何“科学建国”和怎样“科学建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论证“科学建国”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中国共产党从科玄论战到“向科学进军”再到科教兴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提供史料依据和学术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建国 科学化运动 “科学建国” 报刊
下载PDF
贯彻“科学课堂”理念 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13
作者 任忠明 《小学科学》 2023年第13期82-84,共3页
在“科学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英语课堂。在开展英语... 在“科学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英语课堂。在开展英语情境教学时,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发掘学生兴趣,设计创新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趣味教学情境;借助音乐元素,渲染英语教学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课堂” 小学英语 情境教学 应用策略
下载PDF
探寻语文教材中的“科学营养”
14
作者 杨甫成 《小学科学》 2023年第10期82-84,共3页
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学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摇篮,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其中蕴含着可观的“科学营养”,教师需对其充分探寻,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科学知识,培... 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学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摇篮,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其中蕴含着可观的“科学营养”,教师需对其充分探寻,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助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科学营养” 教材
下载PDF
“开眼看世界”及其意味
15
作者 贡华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8,164,共9页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国门被列强打开,生存危机促使开明的中国人主动调整存在的姿态,努力“开眼看世界”。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受到抑制的视觉被唤醒并被科学重新塑造,原本习惯“内视”的目光被调适、转向外界外物,通过科学方式、科学仪器...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国门被列强打开,生存危机促使开明的中国人主动调整存在的姿态,努力“开眼看世界”。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受到抑制的视觉被唤醒并被科学重新塑造,原本习惯“内视”的目光被调适、转向外界外物,通过科学方式、科学仪器看世界逐渐成为中国人自觉追求与展示的在世姿态。新的观看世界与人生的方式,即“科学的看”使中国人确信通过科学理论所看到的才是世界与人生的真实图景,西方的人生观、世界观概念也被引进,并成为重要的哲学观念,视觉思想在现代中国再次确立了主导地位。不过,“开眼看世界”直接或间接地使具体的世界不断被祛魅,具体的存在不断被形式化、图像化。而作为品味、玩味总体性理论表达的味觉思想则是基于尊重与欣赏展开为人与事物的双向感应,保留住了人与万物在世真实具体的形态及其原初生机。在当代,要重建具体有味的生活世界与思想世界,重思“开眼看世界”之意味无疑为此提供了恰当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眼看世界 “科学的看” 视觉思想 味觉思想
下载PDF
究竟谁在中国最先使用了“科学”一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程 纪秀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98,共6页
本文对"科学"一词在汉语典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1、康有为、严复、王国维、梁启超均非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之人。2、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3、近代以前,"科... 本文对"科学"一词在汉语典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1、康有为、严复、王国维、梁启超均非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之人。2、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3、近代以前,"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4、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或许英语翻译出身的晚清著名企业家唐廷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使用"科学"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术语 “科学”词源 科举之学 语言文化 唐廷枢
下载PDF
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的转换 被引量:30
17
作者 周建平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一、“科学认识论”:我国现行教学的 认识论基础之“实然” 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在近代, 它甚至成为整个哲学环绕的中心。众所周知, 在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我们勾... 一、“科学认识论”:我国现行教学的 认识论基础之“实然” 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在近代, 它甚至成为整个哲学环绕的中心。众所周知, 在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由机器替代人完成日常事务的更为闲暇的生活梦想。正如卡西尔所言:“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①如此, 不仅自然科学知识成为人类知识的典范,而且它的方法也迅速地扩展成为一种形而上学, 从而主导自身之外的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识论” “生活认识论” 教学认识论 教学论 教学认识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鹤岩 徐晓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寻求达到理想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及互补相融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重新进行反思,以人文精神重建当代的科技理性,使科学与人文能够互补互融,...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寻求达到理想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及互补相融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重新进行反思,以人文精神重建当代的科技理性,使科学与人文能够互补互融,这对于建立美好和谐的世界秩序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科学大论战”
下载PDF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观念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彦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既是一个汇聚了各种力量的场,也是一个权力斗争的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各种竞争的力量组织成一个具有客观机制的网络。“科学场”观念捍卫了科学的理性事业,尽管这种理性是历史的、偶然的和相对的,但是由此场域...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既是一个汇聚了各种力量的场,也是一个权力斗争的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各种竞争的力量组织成一个具有客观机制的网络。“科学场”观念捍卫了科学的理性事业,尽管这种理性是历史的、偶然的和相对的,但是由此场域所产生的科学知识仍然有政治的效力和伦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理性 场域 “科学场”
下载PDF
从“格致”到“科学”:晚清学术体系的过渡与别择(1895-1905年)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2-114,共13页
19世纪中后期,"格致"一词成为中西学术连接的桥梁。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国人逐渐放弃对于"格致学"单纯的技艺追求。严复在"西学格致"的意义上阐发英国实证主义的科学体系,部分趋东学人借用"科学&q... 19世纪中后期,"格致"一词成为中西学术连接的桥梁。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国人逐渐放弃对于"格致学"单纯的技艺追求。严复在"西学格致"的意义上阐发英国实证主义的科学体系,部分趋东学人借用"科学"一词输入日本学术。二者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重合,以致严复借用"科学"替代"西学格致"。但是,"格致"与"科学"并非一一对应的概念,中国学术从"格致"到"科学"语言表述的转换不过是学术转型的外在体现,转变的动因则在于具体语境下的现实需要,以及学术路径的不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格致” “科学 过渡 别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