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稻-蛙-鱼”综合种养试验及效益分析
1
作者 庄燚华 谌金吾 +3 位作者 王益海 吴元魁 刘忠培 麻智芳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35 m^(2)为试验组(水稻1万株/667 m^(2),牛蛙苗4000只/667 m^(2)、鲤鱼苗50 kg/667 m^(2)),水稻收割时收获水产品。结果:(1)对照组水稻产量589.3 kg/667 m^(2),收益2121.6元/667 m^(2),纯利润1751.6元/667 m^(2);试验组水稻产量528.8 kg/667 m^(2)、牛蛙产量400 kg/667 m^(2)、鲤鱼产量125 kg/667 m^(2),纯利润13693.5元/667 m^(2),比对照组提高6.8倍。(2)综合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米质指标,试验组稻米品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采用水稻-牛蛙-鲤鱼综合种养共作模式可大幅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是1种可在山地稻田适度规模推广的综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自治州 山地 “稻-蛙-鱼”综合种养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
2
作者 龚世飞 曹鹏 +5 位作者 郭元平 王巍 赵昌松 罗义 兰玉梅 肖能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该模式与常规种植制度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与稻-油轮作模式产投比分别为1.53和1.46,前者平均纯收入可达201967元/hm^(2),远高于后者。虽然稻+蛙-菇模式成本投入较高,但全过程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提出了合理发展稻+蛙-菇模式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模式 技术集成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景谷县稻-蛙综合种养技术分析
3
作者 谢开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072-0075,共4页
随着稻谷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为了稳粮增效,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稻蛙综合种养就是一个成功的种养模式。近年来景谷县稻蛙综合种养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本文从2022年景谷县凤山镇稻-蛙综合种养示范中总结该模式下... 随着稻谷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为了稳粮增效,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稻蛙综合种养就是一个成功的种养模式。近年来景谷县稻蛙综合种养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本文从2022年景谷县凤山镇稻-蛙综合种养示范中总结该模式下的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对示范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存在问题的对策及下一步推广建议,为以后全县推广稻-蛙综合种养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种植技术 存在问题 效益
下载PDF
黔东南自治州大水面“鱼-稻”综合种养模式探索
4
作者 张昌帮 周晋 +5 位作者 谌金吾 盘祖香 陆祥超 罗昌妃 胡旭 陆玉胜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45-47,共3页
文章介绍了池塘大水面“鱼-稻”综合种养的技术方法,通过在水面上搭载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浮床种植水稻,水中养殖鲤鱼、鲢鱼、鳙鱼等淡水鱼类,每667 m2能收获稻谷300 kg,产鱼1 160 kg,同时能净化水质,减轻养殖水体污染,实现稻、鱼增产。
关键词 黔东南自治州 -”综合种养
下载PDF
“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研究与推广
5
作者 徐少奇 梁勤 +2 位作者 李丽鹃 黄劼 蒋芳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综合种养 渔菜共生
下载PDF
“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华 王梦杰 +7 位作者 马本贺 黄滨 李燕华 傅雪军 金武 闻海波 李彩刚 姚善才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1期21-23,共3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稻-螺-鱼”种养的技术要点。通过对鹰潭市贵溪姚超家庭农场开展的...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稻-螺-鱼”种养的技术要点。通过对鹰潭市贵溪姚超家庭农场开展的“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测产和效益分析,结果显示,经过6~8个月的养殖,亩产水稻、田螺和鱼类分别达400 kg、750 kg和216 kg以上,亩综合产值、净收入达12000元和3820元以上,种养效益显著,为江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提供了一种特色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综合种养 种养 田螺养殖 生态养殖
下载PDF
江苏某地区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下养殖水和产品中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价
7
作者 徐志华 任娣 +4 位作者 刘崇万 刘熠 葛筱琴 胡月 朱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μg·kg^(-1)(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 综合种养模式 农药残留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益豪 金涛 张家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8-92,共5页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以及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苗种投入、物料投入、租赁服务以及设施防护)。结果表明,稻-蛙鳅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种植产投比分别为1.98、1.12,前者经济效益较高;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中,虽然稻-蛙鳅共作投入较高,但化学农药及化肥实现零投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推广该绿色种养模式,对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综合种养 模式 效益分析 推广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四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5
9
作者 吕磊 彭婕 +2 位作者 甘金华 喻亚丽 何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43-2448,共6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苄嘧磺隆、双草醚、吡蚜酮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分析方法.水样过滤后直接进样,土壤和水产品经乙腈匀浆提取,C18吸附剂净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中,4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苄嘧磺隆、双草醚、吡蚜酮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分析方法.水样过滤后直接进样,土壤和水产品经乙腈匀浆提取,C18吸附剂净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中,4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5);水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为0.10μg·kg^-1,其它3种为0.05μg·kg^-1;土壤和水产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LOD)为0.20μg·kg^-1,其它3种为0.10μg·kg^-1;在不同添加水平下,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7.52%-93.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3%-1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苄嘧磺隆 双草醚 吡蚜酮 氯虫苯甲酰胺 综合种养 农药残留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 被引量:45
10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水体的改善以及有害生物的减少,形成了鱼类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在稻谷产量不变甚至增产以及增加鱼类产出的情况下,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策略,是改善稻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种养结合模式 南方 -模式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谌金吾 顾泽谋 +4 位作者 胡世然 赵发彪 潘兴锋 孟秀敏 陈盛辉 《贵州畜牧兽医》 2020年第4期25-27,共3页
文章介绍了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和秧苗培育、水稻移栽定植、鱼种投放及日常饲养管理。测产表明:"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下,每667 m^2从江田鱼产量97.5 kg,头... 文章介绍了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和秧苗培育、水稻移栽定植、鱼种投放及日常饲养管理。测产表明:"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下,每667 m^2从江田鱼产量97.5 kg,头季稻产量528.5 kg,次生稻产量170 kg,经济产值7 204.8元,比单季"稻-鱼"种养模式增加850元,经济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县 -- 种养技术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复合共生模式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下载PDF
“稻-鸭-鱼”共生种养技术
13
作者 李良玉 魏文燕 +5 位作者 唐洪 陈霞 杨马 张小丽 陈健 刘家星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39-40,共2页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栖息的场所,它们之间互惠互利,既减少了饲料投喂量,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也减少了50%以上,该技术被列为了2018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向全省发布。本文从增产增效情况、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稻-鸭-鱼"种养循环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 共生 种养 技术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建雄 冯韬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4期48-51,共4页
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为农业农村部首推的生态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养殖生产,有助于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稻... 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为农业农村部首推的生态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养殖生产,有助于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稻-虾模式是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对稻-虾模式进行研究,从国内外发展历史、对稻田生产力、水、土壤等进行研究综述。目前对于稻虾综合种养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虾模式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稻鱼蛙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15
作者 赵华彪 陈祎宁 +2 位作者 陈杰 刘涛 马荣江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第6期43-45,共3页
文章从稻田工程、种养设计、养殖管理、病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稻鱼蛙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通过加强对鱼、蛙的饲养管理,做好种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调控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稻鱼蛙综合种养模式的纯收益比单一种稻模式增加7.03倍,... 文章从稻田工程、种养设计、养殖管理、病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稻鱼蛙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通过加强对鱼、蛙的饲养管理,做好种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调控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稻鱼蛙综合种养模式的纯收益比单一种稻模式增加7.03倍,比稻鱼种养模式增加1.94倍,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关键技术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哈尼梯田稻-渔共作模式下杂交黄颡鱼肠道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昊俊 强俊 +3 位作者 徐钢春 陶易凡 包景文 徐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2-1242,共11页
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组,DY组)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CT组)下杂交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Pseudobagrus vachellii♂)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试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 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组,DY组)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CT组)下杂交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Pseudobagrus vachellii♂)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试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CT组和DY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CT组相比,在门水平上DY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属水平上DY组梭状芽孢杆菌属、Romboutsia属、Paludibacter属、Epulopiscium属和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邻单胞菌属丰度显著下降。不同的养殖模式没有显著影响黄颡鱼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Richness),但DY组拥有更高的微生物均匀度(Evenness)。BugBase表型预测结果如下,CT组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菌丰度更高,DY组则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丰度更高。同时DY组肠道菌群相较于CT组具有更低的潜在致病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DY组黄颡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对疾病的抵抗力可能更强。水稻-黄颡鱼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更佳的经济和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综合种养 杂交黄颡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推广免耕稻田 “稻—灯—蛙”生态种养模式,提高农民种粮综合效益
17
作者 韦其泰 《农家之友》 2005年第4期22-22,共1页
免耕稻田养蛙技术是突出以水稻免耕抛秧田为基础,与发展优质稻、养蛙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 免耕稻田养蛙技术是突出以水稻免耕抛秧田为基础,与发展优质稻、养蛙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横县农业部门突出重点,积极推广水稻生产新技术,今年晚稻在校椅镇白衣村周尚兴户示范3亩免耕稻田养蛙,大获成功,据测产验收,平均亩产稻谷418.1公斤,比对照平均亩增10.5公斤,亩产商品青蛙416斤,亩产值2496元,扣除成本1580元,亩可增加纯收入916元。增产稻谷增收18.9元,亩可增收934.9元。仅此一项周家人均增收213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田养殖 “稻—灯-”生态种养模式 栽培技术 养殖技术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 2019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复合种养 技术
下载PDF
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的设施建设与维护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广动 王忍 +4 位作者 张印 梁玉刚 周晶 陈璐 黄璜 《作物研究》 2019年第5期490-492,共3页
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稳产提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复合种养生产模式,但目前在田间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从田块设计、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免耕"稻—鳖—鱼"... 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稳产提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复合种养生产模式,但目前在田间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从田块设计、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的设施建设与维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 田间工程 设施建设
下载PDF
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春玲 李丁未 +1 位作者 王文聪 何俊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0期153-154,共2页
文山州在稻田种养模式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已由最初的平板式稻田养鱼,到辅以稻鱼工程设施(即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发展到探索稻—鱼—鸭、稻—鱼、稻—泥鳅、稻—虾(小龙虾)、稻—鳝鱼等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与有条件的种植... 文山州在稻田种养模式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已由最初的平板式稻田养鱼,到辅以稻鱼工程设施(即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发展到探索稻—鱼—鸭、稻—鱼、稻—泥鳅、稻—虾(小龙虾)、稻—鳝鱼等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与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及休闲农业相结合,成立合作社,开办休闲农庄,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综合效益。本文对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州 高原特色农业 “稻--鸭” 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