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宪而后中国可兴”与“欲速则不达”——与关晓红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元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127,325,共10页
对于政局动荡不堪、财政极为匮乏、人才不济的清末而言,在朝野速行立宪的大力倡导和革命四起的严峻形势下,清廷不得不递减预备立宪年限,继而使暂行内阁被催生,其阁制也被草创。这种速度不但令国人吃惊,而且即使是西方立宪之国,也感到非... 对于政局动荡不堪、财政极为匮乏、人才不济的清末而言,在朝野速行立宪的大力倡导和革命四起的严峻形势下,清廷不得不递减预备立宪年限,继而使暂行内阁被催生,其阁制也被草创。这种速度不但令国人吃惊,而且即使是西方立宪之国,也感到非常诧异,但这并非一定是关晓红教授所谓的"急于求成的清廷决策者未予重视",亦并非就是清廷"甚少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调整以偏救弊",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国人致富图强的急躁心理不容清廷再作跬步式变革,以及朝野各种矛盾在清廷各项决策中的集中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而后中国可兴” “欲速则不达” 预备 朝野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六)——十月武装起义与取缔立宪会议 被引量:3
2
作者 金雁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共11页
一、19世纪以来的“立宪”诉求与“杜马”命名的俄国议会 “立宪会议”按今天的通常译法即制宪议会或宪政议会。这种思想在俄国由来已久,它是沙皇专制向政治自由和分权制衡转变的关键步骤。在俄国最早提出向宪政制度转变的是亚历山大... 一、19世纪以来的“立宪”诉求与“杜马”命名的俄国议会 “立宪会议”按今天的通常译法即制宪议会或宪政议会。这种思想在俄国由来已久,它是沙皇专制向政治自由和分权制衡转变的关键步骤。在俄国最早提出向宪政制度转变的是亚历山大一世身边的体制改革派“密友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 “起义” 震撼世界的1月15日
原文传递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 阮守武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4年第6期144-148,共5页
从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出发,利用社会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群体单元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着重讨论了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群体成员在不同信息条件下的个人"立宪"计算方法和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 从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出发,利用社会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群体单元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着重讨论了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群体成员在不同信息条件下的个人"立宪"计算方法和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立宪”选择 个人计算
下载PDF
日本的“立宪主义”与内外政治走向 被引量:1
4
作者 邱静 《中国政治学》 2021年第2期133-155,179-180,共2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围绕《日本国宪法》的改宪—护宪政治过程是日本政治的关键内容,也直接关系到战后日本国家的存在方式。2015年"反安保法运动"以来,"立宪主义"成为日本政治的关键词之一。以安倍晋三内阁为代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围绕《日本国宪法》的改宪—护宪政治过程是日本政治的关键内容,也直接关系到战后日本国家的存在方式。2015年"反安保法运动"以来,"立宪主义"成为日本政治的关键词之一。以安倍晋三内阁为代表,日本政界保守势力名义上未否认宪法和"立宪主义",但对宪法的理解仅限于理想和条文,对"立宪主义"的理解仅限于借宪法论证其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与此相对,日本在野党、学界、国民对"立宪主义"有不同认识,相关国会斗争和政治运动带动了日本社会舆论与政治格局的变化。从日本国内看,"捍卫立宪主义"不等于"反对修改宪法",但基于立宪主义比基于和平主义能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有可能对"安倍式改宪"形成进一步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治 日本 日本“立主义” 国民主权
原文传递
Rights and Disagreement
5
作者 Alexander Kaufm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3期228-245,共18页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rights remove political issues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gislature. Since such rights therefore limit the power of the majority, recent work in rights theory argues th...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rights remove political issues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gislature. Since such rights therefore limit the power of the majority, recent work in rights theory argues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rights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fundamental democratic idea of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 According to this view, democracies should assign the power to resolv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individual rights to the majority. Constitutional attempts to remove such questions from the public agenda, it is argued, are disrespectful to citizens who disagree with the views embodied in the constitutionalized rights. I argue that this critique: (1) is insufficiently attentive to the question of when legislation by the majority constitutes a legitimate exercise of political power; and (2) underestimates the importance of securing the constitutive conditions of democratic self-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S DEMOCRACY CONSTITUTIONALISM judicial review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LEGITIMA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