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宪而后中国可兴”与“欲速则不达”——与关晓红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元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127,325,共10页
对于政局动荡不堪、财政极为匮乏、人才不济的清末而言,在朝野速行立宪的大力倡导和革命四起的严峻形势下,清廷不得不递减预备立宪年限,继而使暂行内阁被催生,其阁制也被草创。这种速度不但令国人吃惊,而且即使是西方立宪之国,也感到非... 对于政局动荡不堪、财政极为匮乏、人才不济的清末而言,在朝野速行立宪的大力倡导和革命四起的严峻形势下,清廷不得不递减预备立宪年限,继而使暂行内阁被催生,其阁制也被草创。这种速度不但令国人吃惊,而且即使是西方立宪之国,也感到非常诧异,但这并非一定是关晓红教授所谓的"急于求成的清廷决策者未予重视",亦并非就是清廷"甚少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调整以偏救弊",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国人致富图强的急躁心理不容清廷再作跬步式变革,以及朝野各种矛盾在清廷各项决策中的集中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而后中国可兴” “欲速则不达” 预备 朝野
下载PDF
近代中国立宪的契约性流失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琼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9-186,共8页
谈判与协商、宪法至上、和平化与司法化,同构了宪政的契约性。但是,在近代中国的立宪过程中,却表现出了宪政契约性的严重流失,从而导致了宪法的虚文性。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契约性
下载PDF
经济立宪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兼论宪法参与经济的界限 被引量:1
3
作者 滕宏庆 李建波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7-111,共5页
新中国宪法是在经济立宪时代中诞生和变迁的,因此,在立法者设计、宪法规范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之间,就形成了最紧密、最根本的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宪法50年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既可以引发和促进,也可以全面遏... 新中国宪法是在经济立宪时代中诞生和变迁的,因此,在立法者设计、宪法规范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之间,就形成了最紧密、最根本的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宪法50年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既可以引发和促进,也可以全面遏制———从而提出宪法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应有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界限 中国 法规范 法者
下载PDF
立宪主义的中国思考——读林来梵著《宪法学讲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广辉 刘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清华大学林来梵教授独著的宪法学教科书——《宪法学讲义》(2011年第一版,2015年第二版),初版后即成为我国近年来最为畅销的宪法学读物之一,不仅有基数庞大的法科新生喜爱该书,还收获了为数甚多的宪法学界的同行读者的关注。
关键词 法学 主义 讲义 中国 清华大学 第一版 教科书 第二版
下载PDF
论“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的宝贵财富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彦娟 赵金飞 《观察与思考》 2019年第8期45-50,共6页
习近平同志在追寻中国共产党的源头革命精神中提炼概括了"红船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号召全党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贯穿党的98年奋斗历程,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而... 习近平同志在追寻中国共产党的源头革命精神中提炼概括了"红船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号召全党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贯穿党的98年奋斗历程,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兴党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船精神"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治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船精神” 中国共产党 宝贵财富
下载PDF
《邻草》对近代中国立宪思想发展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岳兵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加藤弘之的《邻草》批判了当时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主张实行立宪政体是其唯一的出路。作者以中国的失败为"殷鉴",促使幕府进行政治改革,接受立宪政体。考察《邻草》的中国认识、立宪思想以及中国同时代立宪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 加藤弘之的《邻草》批判了当时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主张实行立宪政体是其唯一的出路。作者以中国的失败为"殷鉴",促使幕府进行政治改革,接受立宪政体。考察《邻草》的中国认识、立宪思想以及中国同时代立宪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对儒学在中日两国启蒙思想中的不同功能进行比较,指出《邻草》对中国的立宪思想发展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藤弘之 《邻草》 中国认识 思想
下载PDF
论制宪权的概念——兼论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立宪活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禹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14,22,共5页
制宪权是宪法制定和运行的前提 ,但传统制宪权理论并未准确揭示其权力属性、内涵和外延。根据制宪权的性质可以判定 :制宪权形成的条件包括国家政治统一、制宪过程民主、以立宪为直接目的等 ,而且制宪权的关键在“定”而非“制”,即制... 制宪权是宪法制定和运行的前提 ,但传统制宪权理论并未准确揭示其权力属性、内涵和外延。根据制宪权的性质可以判定 :制宪权形成的条件包括国家政治统一、制宪过程民主、以立宪为直接目的等 ,而且制宪权的关键在“定”而非“制”,即制宪权作为一种权力的本质内涵在于能够使宪法产生规范效力。与此相适应 ,制宪权主体构成在体制上可分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在具体形态上则更为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活动 政体形态
下载PDF
制度决定论的贫困: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文勇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3期97-101,共5页
立宪政治是西方社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孜孜以求的政治范式。但是,为什么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西方立宪政治,在近代中国却最终以失败告退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关注于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客观社... 立宪政治是西方社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孜孜以求的政治范式。但是,为什么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西方立宪政治,在近代中国却最终以失败告退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关注于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客观社会环境。而笔者认为,从立宪运动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决定论 政治 近代中国 政制度 孙中山 政运动 政治民主化 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 君主
下载PDF
晚清中国和明治日本走向立宪政治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庆彩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9期139-141,共3页
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走向立宪政治相比较,晚清中国却因迟滞的立宪政治而加速败亡。文章从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文化传统、政治集团对走向立宪政治的影响等方面,对晚清中国和明治日本现代化历程中的立宪政治进行比较,以深入探讨... 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走向立宪政治相比较,晚清中国却因迟滞的立宪政治而加速败亡。文章从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文化传统、政治集团对走向立宪政治的影响等方面,对晚清中国和明治日本现代化历程中的立宪政治进行比较,以深入探讨两国立宪的得失成败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中国 明治日本 现代化 政治 比较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科学立宪理念的传承与更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海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2期7-11,共5页
宪法的制定离不开立宪理念的指导。党的立宪理念科学与否,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立宪、行宪都至关重要。党在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各种立宪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在借鉴国外立宪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科学立宪理念,成功地指导了1954年宪法的创制,... 宪法的制定离不开立宪理念的指导。党的立宪理念科学与否,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立宪、行宪都至关重要。党在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各种立宪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在借鉴国外立宪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科学立宪理念,成功地指导了1954年宪法的创制,使中国的立宪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在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继承和更新着这一理念,十七大又为这一理念注入了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科学理念 传承与更新
下载PDF
近代中国立宪改革失败根源探析——基于中日近代宪法的比较
11
作者 石晶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8,113,共6页
日本近代化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宪政政体的确立,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并无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权力受到宪政的约束,这不同于东方社会传统的一统天下的专制王权体制。这一不同,为日本在诸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日本近代化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宪政政体的确立,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并无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权力受到宪政的约束,这不同于东方社会传统的一统天下的专制王权体制。这一不同,为日本在诸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而中国清末的立宪改革尽管意义深远,但是具有保护性、有限性、防御性和贵族性。从中国清末制度变迁的进程来看,清政府政治转型的阻力,一是来自于既得利益者对变革的抗拒,二是由于清政府自身欠缺领导改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改革 失败根源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立宪建设的领导
12
作者 陈俊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7,共3页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求加强立宪建设。从本质上讲,我国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我国建国以来的立宪进程,充分体...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求加强立宪建设。从本质上讲,我国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我国建国以来的立宪进程,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审时度势地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正确领导了新中国立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民意志 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发扬民主 党的领导 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 建国以来 历史时期 审时度势 法建议 相统一 制定 主张
下载PDF
如何纪念中国立宪百年
13
作者 王琳 《同舟共进》 2008年第5期42-43,共2页
宪政,国人百年未竟的梦想若将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视为中国立宪史的发端,2008年正好是第100个年头。100年来,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性的"行宪试验场"。
关键词 法学 毛泽东 纪念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迁徙自由 中国 审查 刘少奇
下载PDF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 被引量:12
14
作者 萧功秦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7年第4期27-35,共9页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萧功秦在清末变革过程中,中国立宪派存在着对西方宪政制度的双重误解:第一重误解,是把西方宪政制度视为一种可以适于各种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普适性制度,这种宪政乐观主义,在清末中国士...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萧功秦在清末变革过程中,中国立宪派存在着对西方宪政制度的双重误解:第一重误解,是把西方宪政制度视为一种可以适于各种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普适性制度,这种宪政乐观主义,在清末中国士绅官僚精英中几乎成为一种无须验证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制度决定论 文化误读 政体 政治参与 近代中国 张之洞 钦定 梁启超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评《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
15
作者 梁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3-144,共2页
评《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梁波偶见侯宜杰先生《清末立宪运动史》,随便翻阅,竟不能释手。细细读来,启示良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建国后史学界对立宪派研究不够,且大部持否定态度。至六、七十年代,台... 评《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梁波偶见侯宜杰先生《清末立宪运动史》,随便翻阅,竟不能释手。细细读来,启示良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建国后史学界对立宪派研究不够,且大部持否定态度。至六、七十年代,台湾同行在这一领域率先推出一批颇具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改革 清末 二十世纪初 运动 辛亥革命 君主 运动史 历史地位 早期维新派思想家 革命派
下载PDF
国情与民主进程-兼论清末“预备立宪”与中国民族进程的起步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达诚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51-57,65,共8页
从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体是一种社会演进的综合发展过程。结合中国国情、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中国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不成熟,所以他们提出的议会制君立立宪和民主共和在当时是不现实的。二十世纪初,汪统治集... 从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体是一种社会演进的综合发展过程。结合中国国情、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中国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不成熟,所以他们提出的议会制君立立宪和民主共和在当时是不现实的。二十世纪初,汪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具有资产阶级化倾向的新政派。他们在消弭革命、富国强兵的探索中,选择了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较迟,而封建势力较强国家的二元制君立立宪政体,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尽管新政派将资产阶级民主机制引入封闭统治中,但由于清王朝的衰微与腐败,努力终究失败。旧民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成为历史的必然。推进中国民主进程发展的重任历史地落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情 民主 清朝末年 "预行" 政治民主化 发展历史 二元制君政体 资产阶级
全文增补中
理解“富强”:近代中国的立宪逻辑
17
作者 陈瑶 《研究生法学》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立宪主义从西方到中国经历了从"人权、民主宪法"到"富强宪法"的转变,在这场立宪的跨语际之旅中,近代场域是"富强立宪"的历史具象。"救亡压倒启蒙"的中国式民族主义是"富强立宪"的历... 立宪主义从西方到中国经历了从"人权、民主宪法"到"富强宪法"的转变,在这场立宪的跨语际之旅中,近代场域是"富强立宪"的历史具象。"救亡压倒启蒙"的中国式民族主义是"富强立宪"的历史动因,而追求"群体自由"的进化论则是"富强立宪"的逻辑基础,历史性与逻辑性的自洽是富强立宪的生成原因,富强理念主导了近代中国的立宪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强 富强 富强 近代中国 跨语际实践
下载PDF
再谈谁在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
18
作者 袁鸿林 《史学月刊》 1985年第4期64-69,共6页
关于谁在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的问题,不仅涉及对中国近代几位著名人物在思想史上应占何种地位的正确评价,而且还多少关乎近代中国改良或维新思潮的起源和演变,因而值得作些讨论。近年来,这问题事实上已引起一些不同意见的争鸣。第一种... 关于谁在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的问题,不仅涉及对中国近代几位著名人物在思想史上应占何种地位的正确评价,而且还多少关乎近代中国改良或维新思潮的起源和演变,因而值得作些讨论。近年来,这问题事实上已引起一些不同意见的争鸣。第一种意见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 近代中国 七十年 太平天国 王韬 改革建议 维新思潮 郑观应 中国近代 政府
下载PDF
清末立宪运动研究的新成果——评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19
作者 任恒俊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3-134,共2页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以下简称《改革风潮》),是侯宜杰先生继《袁世凯的一生》、《袁世凯评价》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发生在本世纪初的清末立宪运动,距今80多年了,其前70多年始终未被研究者重视,截至1949年,...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以下简称《改革风潮》),是侯宜杰先生继《袁世凯的一生》、《袁世凯评价》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发生在本世纪初的清末立宪运动,距今80多年了,其前70多年始终未被研究者重视,截至1949年,有关此题的文章很少,建国后很长时间亦不多.近10余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趋热,尚无专门著作.此书以44万余字的篇幅,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并将把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改革 清末 二十世纪初 运动研究 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派 新成果 辛亥革命
下载PDF
近代中国(1908—1923)立宪法律文化论纲
20
作者 吕福权 《中国商界》 2008年第10期176-178,共3页
宪法是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产物。回顾清末立宪之初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诞生艰难曲折的历程,我们会深切感悟:在中国,宪政从来不易。对近代中国立宪文化的解读,有裨于当下中国的宪政建设。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清末 法律 中华民国 政建设 文化 曲折 历史 历程 解读 感悟 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