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竟然”和“居然”的语法意义
1
作者 李秉震 郑氏明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4,共9页
"竟然""居然"的出乎意料义是反预期语境带来的,两个副词只是在固定的语境中沾染上了出乎意料义。"竟然"依然含有时间上的终竟义,"居然"也仍然保留着安然的意义,这一意义决定了"居然"... "竟然""居然"的出乎意料义是反预期语境带来的,两个副词只是在固定的语境中沾染上了出乎意料义。"竟然"依然含有时间上的终竟义,"居然"也仍然保留着安然的意义,这一意义决定了"居然"句中的施为者经常是说话人移情的对象,故而"居然"句语气更重一些。终竟义和安然义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交叉,这也决定了二者可以有条件地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然” “居然” 终竟义 安然义 主观移情
下载PDF
“竟然”网页标题的语用预设分析
2
作者 陈丽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1年第6期92-95,共4页
"竟然"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语气副词,也是常用的预设触发语,经常出现在网页标题中。文章从语用预设理论出发,分析了"竟然"网页标题的求异性、经济性、权威性和凸显性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 “竟然” 语用预设 网页标题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试论“竟然”和“居然”的区别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婷婷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竟然” “居然” 区别 现代汉语 用法 词义 近义词
下载PDF
“居然”与“竟然”的词语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妍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5-67,共3页
"居然"与"竟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使用较为相似,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对"居然"与"竟然"两个词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作了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
关键词 “居然” “竟然” 语义 语用 语法
下载PDF
评注性副词“居然”与“竟然”语用预设的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芳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3-77,共5页
分析了异态类主观评注性副词"居然"与"竟然"的语用预设,发现作为预设触发词,"居然"引发的预设是真正来自可能世界的预设,"竟然"引发的预设只是针对现实世界的预设。统计结果显示:"居然&qu... 分析了异态类主观评注性副词"居然"与"竟然"的语用预设,发现作为预设触发词,"居然"引发的预设是真正来自可能世界的预设,"竟然"引发的预设只是针对现实世界的预设。统计结果显示:"居然"出现的频率低于"竟然",特别是在客观性的语体中更是如此。因此,在语用上"居然"比"竟然"表现出更多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然” “竟然” 语用预设 主观性
下载PDF
预期的认知模型及有关类型--兼论与“竟然”“偏偏”有关的一系列现象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振宇 王梦颖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63,共16页
本文提出预期的认知模型,其中有四个部分:条件(先有的知识状态)O、预期P(M|O)、当前信息P(M)和预期性(预期与当前信息的比较值)。从认识主体可分为自预期、他预期、常理预期、前文预期和(行为)主体预期。预期就是情态表达,可分为强预期... 本文提出预期的认知模型,其中有四个部分:条件(先有的知识状态)O、预期P(M|O)、当前信息P(M)和预期性(预期与当前信息的比较值)。从认识主体可分为自预期、他预期、常理预期、前文预期和(行为)主体预期。预期就是情态表达,可分为强预期(能力预期、道义预期和认识预期)和弱预期(意愿预期)。从条件的性质分为类指预期和个体预期。文章重点讨论了类指预期和个体预期的语义差异以及判别格式.考察了汉语副词“竟然”和“偏偏”,说明“竟然”标记自反预期,但与常理预期和主体预期有很深的相互影响,可以自由地用于类指预期和个体预期,其他限制条件也对“竟然”不起作用。而“偏偏”必须标记常理反预期,只能或主要用于个体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 预期 类型 “竟然” “偏偏”
原文传递
“竟然”是否多余
7
作者 马红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第3期54-54,共1页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语文S版五上)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多年以后,库伯也当了一名警察……总部派来颁奖的竞然是多年不见的丹尼斯的爸爸……后面落款是库伯的名字和多年前的那个日期。
关键词 “竟然” 丹尼斯 课文 语文
原文传递
“居然”“竟然”与“果然”
8
作者 张鑫 《语文月刊》 2006年第6期17-17,共1页
一、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为:
关键词 “果然” “竟然” “居然” 现代汉语 释义 用法 词语辨析 中学 语文
原文传递
三姐弟的悄悄话——“果然”“居然”“竟然”巧辨析
9
作者 王香梅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12年第9期22-23,共2页
“果然”“居然”和“竟然”都是“然”妈妈的孩子,“果然”是大姐,“居然”和“竟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因为它们三个都能“表明预期和结果的关系”,所以人们常常混淆不清,下面快来听听姐弟三个的介绍吧,以后就能正确区分它们了。
关键词 “竟然” “居然” “果然” “然” 双胞胎 孩子
原文传递
《九色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作者 倪庆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1年第10期15-16,共2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会用“竟然”造句。3.感受九色鹿的善良、勇敢以及调达的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形象特点,明白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关键词 《九色鹿》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 重点词句 语境理解 “竟然” 形象特点
下载PDF
“不料”与“竟(然)”辨——兼谈二词的教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治野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0,57,共5页
"不料"和"竟(然)"的用法有何区别与联系?本文针对一本汉语教材中出现的对二词释义的矛盾现象,从语义、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教材和教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不料 竟然 想不到
下载PDF
请“枪手”写作业的背后
12
作者 文雨 《甘肃教育》 2008年第2期1-1,共1页
由于关系千家万户,长期以来教育行业一直是媒体曝光率比较高的行业。就在2007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又出现了海口市一些学校的学生花钱请“枪手”写作业的新闻,标题用“竟然”二字来表明对事件本身的吃惊与不解。在“枪手”林立的现代社... 由于关系千家万户,长期以来教育行业一直是媒体曝光率比较高的行业。就在2007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又出现了海口市一些学校的学生花钱请“枪手”写作业的新闻,标题用“竟然”二字来表明对事件本身的吃惊与不解。在“枪手”林立的现代社会,连见多识广的媒体都用这种少见多怪的口气来报道此事,可以想见它会在社会上产生怎样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 教育行业 现代社会 “竟然” 海口市 媒体 学生 学校
下载PDF
“然”家兄弟的风波
13
作者 崔为安 《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低年级版.全国小语会刊)》 2011年第1期80-80,共1页
“老弟,请醒醒,请醒醒。”一大早,“竟然”推醒了还在沉睡中的“居然”。
关键词 “然” 风波 兄弟 “居然” “竟然”
下载PDF
“遂迷”中“遂”字作何解
14
作者 周泽华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2期54-54,共1页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一句“遂迷,不复得路”。其中的“遂”字。教科书上解释为“终于”。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句话的翻译为“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一句“遂迷,不复得路”。其中的“遂”字。教科书上解释为“终于”。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句话的翻译为“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显然,在这里是把“遂”解释为“竟。竟然”了。“终于”与“竟然”意思截然不同。那这里的“遂”到底该作何解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桃花源记》 人民教育出版社 “竟然” “终于” 《语文》 八年级 陶渊明
下载PDF
“他竟然敢和老师顶嘴”
15
作者 郑碧珍 《小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25,共1页
苏教版第七册《九色虎》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教学本段时,我结合课后练习作了一个说话训练:谁愿意用“竟然”说一句话?先说说“竟然”是什么意思,“竟然”和“果然”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老师 说话训练 “果然” 第七册 苏教版 教学 习作 “竟然”
原文传递
果然 居然 竟然
16
作者 郭俊芝 《初中数语外辅导》 2004年第7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果然” “居然” “竟然” 副词 状语 区别 用法 初中 语文
原文传递
对“殊”和“殊不知”释义的一点质疑
17
作者 黄晓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17-18,共2页
当代诸家字典词典对“殊”字的释义中没有“竟然”义项,“殊不知”词条的释义给人一种直观认识是其中“殊”为“竟然”义。就此我们初步考察了“殊”的历史语义系统,并对“殊”和“殊不知”的释义提出一点质疑,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 殊不知 “竟然”义项 质疑
原文传递
现代艺术展
18
作者 维克多·科克蟹什金 《满分阅读(高中版)》 2015年第12期48-49,共2页
如果您不相信我,您可以自己去问问别佳。【以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对话形式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这家伙有一次竟然把那些该运到垃圾场去的垃圾运到展览会上参展去了。【“这家伙”用语调侃,增强了小... 如果您不相信我,您可以自己去问问别佳。【以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对话形式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这家伙有一次竟然把那些该运到垃圾场去的垃圾运到展览会上参展去了。【“这家伙”用语调侃,增强了小说的反讽意味;“竟然”一词用得巧妙,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作者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由此展开了故事情节,作者的确是讲故事的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展 现代 “竟然” 叙述方法 故事情节 对话形式 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
原文传递
好孩子有一颗破碎的心
19
作者 周晓鸥 《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 2012年第11期55-57,共3页
前几天有个妈妈说,她9岁的儿子写《最难忘的一件事》,写得“竟然”是6岁的时候挨揍。她觉得不公平:“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单记着这个?真没良心。”旁边有人安慰:“没事,长大了他就忘了。”
关键词 孩子 “竟然” 不公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