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墨”与“中国水墨画” 被引量:2
1
作者 童中焘 《书画艺术》 2008年第1期2-11,共10页
“水墨画”本指纯水墨或设以淡彩的中国画,是从中唐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用笔(不仅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画出的作品,似乎也可统称“水墨画”,总嫌太过笼统,需有某种限定。如从文化精神方面,而称“中国水墨画”“日本... “水墨画”本指纯水墨或设以淡彩的中国画,是从中唐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用笔(不仅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画出的作品,似乎也可统称“水墨画”,总嫌太过笼统,需有某种限定。如从文化精神方面,而称“中国水墨画”“日本水墨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墨画 “笔墨” 世界范围 工具材料 文化精神 中国画 用笔
下载PDF
艺术的新“笔墨”——跨文化背景下中国当代架上油画的新探索
2
作者 陈爱玲 王点 《美术大观》 2013年第4期43-43,共1页
当代艺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传统架上绘画还是现在的"图像媒体文化",在西方文化思潮的本土化演进过程中,艺术与文化产生了"断代"。多媒体文化大潮更像是一种文化殖民侵略,在这种文化的本土化推进演变过程中,传统造型艺... 当代艺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传统架上绘画还是现在的"图像媒体文化",在西方文化思潮的本土化演进过程中,艺术与文化产生了"断代"。多媒体文化大潮更像是一种文化殖民侵略,在这种文化的本土化推进演变过程中,传统造型艺术被边缘化,架上绘画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被大大削弱了。受多媒体文化等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背景 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 “笔墨” 油画 媒体文化 西方文化思潮 架上绘画
下载PDF
关于“笔墨”、“创作”随感
3
作者 于光华 《中国花鸟画》 2005年第4期20-25,共6页
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特征,其意象性与西方写实性是截然不同的,这要追溯到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儒、道、佛、禅诸家学说以及《易经》都阐释了顺乎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但是,更多的人却不知“笔墨”有纯粹的、高品位的精神性... 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特征,其意象性与西方写实性是截然不同的,这要追溯到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儒、道、佛、禅诸家学说以及《易经》都阐释了顺乎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但是,更多的人却不知“笔墨”有纯粹的、高品位的精神性内涵。“笔墨”是画家情感表现和意象思维方式的载体,亦即中国写意性绘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造型特征 意象 传统哲学 “笔墨” 写意性绘画 绘画创作
下载PDF
谈“笔墨”的属性
4
作者 刘能强 《成都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45-46,50,共3页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 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 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属性 中国画 绘画方法
下载PDF
“忘笔墨而有真景”——荆浩绘画“笔墨”理论研究
5
作者 潘富群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荆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作为荆浩绘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笔墨"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其对"笔""墨"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 荆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作为荆浩绘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笔墨"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其对"笔""墨"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将两者融合为一,并提出"忘笔墨而有真景"的主张。如此,不仅丰富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浩 “笔墨”理论 内容 意义
下载PDF
“老生常谈”——中国画的“笔墨”问题
6
作者 张寿镒 《河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6-119,123,共5页
“笔墨”是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支点,这一点正是中国绘画的长处,也是西方文化无法进入的领域。因而,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去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并促其发展,这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 “笔墨” 探索 研究
下载PDF
简论“笔墨”与“程式”
7
作者 田茂国 《设计艺术》 2006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笔墨” 程式 中国传统绘画 简论 中国画 李可染 标准 勇气 艺术 京剧
下载PDF
“笔墨”和“意境”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
8
作者 黄小艳 《神州》 2012年第16期262-262,共1页
“美”是一种发现和创造。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具有美感,没有美感的作品不是真正的艺术。美感来自于人的情和意,无情无意的作品不是感人的艺术。绘画艺术也是如此,凡没有笔墨语言技巧的中国画作品,就不是好的绘画作品。好的绘画作品是... “美”是一种发现和创造。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具有美感,没有美感的作品不是真正的艺术。美感来自于人的情和意,无情无意的作品不是感人的艺术。绘画艺术也是如此,凡没有笔墨语言技巧的中国画作品,就不是好的绘画作品。好的绘画作品是时代、民族和个人精神的融合,也是时代与个人情意的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教学问题 中国画 艺术作品 意境 绘画作品 个人精神 绘画艺术
下载PDF
中国画“笔墨”之美的本质精神初探
9
作者 孔泠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5期26-29,共4页
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作为形而上的“道”的表征,体现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中国艺术长盛不衰、独立于世界艺术之巅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笔墨” 中国画 “四王” 美的本质 笔墨 个性化特征 中国绘画 个性特征 传统文化 程式化
下载PDF
姜宝林艺术的“笔墨”与“现代”
10
作者 薛永年 《中国画画刊》 2016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姜宝林70大寿的时候,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个展,同时举办研讨会,研讨会是我主持的,刘曦林先生、赵力忠先生都在。讨论非常热烈,我在最后说:宝林的艺术并没有终止,到75岁、80岁再办展览,会达到更新的境地。
关键词 “现代” “笔墨” 艺术 中国美术馆 刘曦林
下载PDF
浅谈中国画中的“笔墨”
11
作者 王劲松 《教师》 2014年第16期128-128,共1页
1.谈笔墨不可忽视它的本质含义 《中国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句话完整地阐明了中国画的创作特点,形似与骨气相连,形质同... 1.谈笔墨不可忽视它的本质含义 《中国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句话完整地阐明了中国画的创作特点,形似与骨气相连,形质同一,就是以形写神之意。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此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中国画中“笔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笔墨”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其一是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毛笔和水墨;其二是中国画中的笔墨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 创作特点 以形写神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艺术形象 思想感情
下载PDF
“笔墨”与“创新”——从1962年“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之争”析回归传统之潮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玉君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0-119,共10页
一、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之争 1962年《美术》杂志第4期刊登了一篇署名为孟兰亭(化名)的来信,这封信实际上是由美协机关刊物《美术》杂志社精心策划的,目的在通过对石鲁作品的批评,挑起论争,进而支持中国画的革新探索。孟文... 一、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之争 1962年《美术》杂志第4期刊登了一篇署名为孟兰亭(化名)的来信,这封信实际上是由美协机关刊物《美术》杂志社精心策划的,目的在通过对石鲁作品的批评,挑起论争,进而支持中国画的革新探索。孟文认为,《美术》杂志社发表了不少国画作品,然而却没有真正重视中国画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回归传统 中国画 创新 《美术》 国画作品 杂志社 精心策划
原文传递
一代绝响——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 被引量:4
13
作者 谷泉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18,共2页
1949年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被放置到了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中,以革命题材为主的历史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虽然齐白石、黄宾虹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大师已经无力再去作出什么更改,但中青年艺术家却是必须要改变的... 1949年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被放置到了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中,以革命题材为主的历史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虽然齐白石、黄宾虹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大师已经无力再去作出什么更改,但中青年艺术家却是必须要改变的。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画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艺术,它的绘画美学已经有了惊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鲁 “山水”历史画 “笔墨”历史画 中国画 美术创作 革命题材 绘画评论 绘画美学
原文传递
“道咸画学中兴”说之“笔墨”原意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明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9,共8页
本文以学术界对黄宾虹"道咸画学中兴"说之"笔墨"解释的分歧入手,通过文献勾沉和风格分析,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 黄宾虹 “道咸画学中兴”说 “笔墨”
原文传递
以“一画”之法 参“笔墨”真谛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国能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1,共2页
中国画与中国书法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书法用笔的变化和章法结构的意趣,体现于绘画的线条韵味之中,其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写意性,故古人论画常以写形、写景、写真、写心、写意、写情等等来表达中国画表现形式的艺术特性。“写”在中国... 中国画与中国书法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书法用笔的变化和章法结构的意趣,体现于绘画的线条韵味之中,其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写意性,故古人论画常以写形、写景、写真、写心、写意、写情等等来表达中国画表现形式的艺术特性。“写”在中国画中体现的是激情的呼唤,情感的抒发,线条的运用在于塑造形象的同时充分表达画者的心意和感受,彰显线条美感的独特魅力,追求一种磅礴的气势和生动活泼的节奏与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一画” 中国书法 中国画 章法结构 艺术特性 塑造形象 独特魅力
原文传递
“笔彩”与“笔墨”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克诚 《美术观察》 1998年第7期9-10,共2页
(一)“笔彩”概念的提出我们已经被接受的事实是:中国绘画的历史是一部文人的水墨画史,而这部画史又在反复诠释着一个主题——笔墨。但是,这由文人写就的画史却未必是全部历史的真相。如果我们能够在本真的中国绘画史中做一次回溯,则可... (一)“笔彩”概念的提出我们已经被接受的事实是:中国绘画的历史是一部文人的水墨画史,而这部画史又在反复诠释着一个主题——笔墨。但是,这由文人写就的画史却未必是全部历史的真相。如果我们能够在本真的中国绘画史中做一次回溯,则可发现:“笔墨”的发达不过是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特定时期(宋元以后),由一群特定的主体(古代文人),在特定的艺术理念(墨戏)指导下的一次艺术实验运动的结果。今天,这一特定的时期已成既往,这一特定主体已不复存在,这一特定的艺术理念已不具有唯一性。因此,我们有理由来重新审视“笔墨”。其实,中国绘画是一个雄大的躯体,而“笔墨”不过是这躯体上的一个部分。这次特别的艺术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 笔墨精神 中国绘画史 本土性 艺术理念 艺术实验 中国水墨画 审美 话语霸权
原文传递
人物画的“笔墨”与“造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一峰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113,共4页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理论和审美品鉴中,"笔墨"与"造型"并举不悖,关系密切,这几乎成为艺术史的一条成规。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中说:"若轻物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理论和审美品鉴中,"笔墨"与"造型"并举不悖,关系密切,这几乎成为艺术史的一条成规。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中说:"若轻物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造型 人物画 《魏晋胜流画赞》 传统人物 艺术史 顾恺之 画理
原文传递
论“笔墨”精神与画家的艺术修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宽武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116,共1页
每当我们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最直接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那画中酣畅淋漓、承载着域家心灵情性、人格和学识修养的笔墨。在此,笔墨已不单是构成画面的形式载体与技法,更是画家本自心源、蕴含着画家功力和独特个性的情感表现。
关键词 “笔墨” 艺术修养 画家 精神 绘画作品 学识修养 情感表现 独特个性
原文传递
“长安画派”的“笔墨”观及其价值
19
作者 屈健 殷梅青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7-148,共2页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问题,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可染语),亦是"中国画最宝贵的艺术特征"(张大千语)。作为建构中国画形式语言最独特的要素之一和建构中国画审美体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笔墨"承载了...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问题,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可染语),亦是"中国画最宝贵的艺术特征"(张大千语)。作为建构中国画形式语言最独特的要素之一和建构中国画审美体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笔墨"承载了诸多文化学上的意义,具有其核心的价值指向,因而备受历代画家、艺术理论家重视。唐代张彦远认为"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历代名画记》卷一);五代荆浩亦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是故“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恽寿平《瓯香馆画禅》);黄宾虹亦指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价值指向 长安画派 《历代名画记》 《图画见闻志》 中国画 艺术理论家 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画传统笔墨审美特征的当代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媛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期73-74,共2页
笔墨在中国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形态。从张彦远首次使用“笔墨”到石涛关于“笔墨”的见解,已经把“笔墨”谈得再透彻不过了,因此,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唯有具有更宽阔的胸襟与... 笔墨在中国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形态。从张彦远首次使用“笔墨”到石涛关于“笔墨”的见解,已经把“笔墨”谈得再透彻不过了,因此,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唯有具有更宽阔的胸襟与胆量,加上脚踏实地的苦练,才有可能实现对古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笔墨 中国画 审美特征 当代 “笔墨” 审美特质 张彦远 石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