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形态空间化的机制与建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滨 曹莉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当代社会的空间转向与视觉文化的凸显共同推动着意识形态话语表征的"视觉景观式"发展,空间成为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隐性话语场所。借助于"符号能指"、"价值隐喻"、"记忆询唤"与"情感共通&q... 当代社会的空间转向与视觉文化的凸显共同推动着意识形态话语表征的"视觉景观式"发展,空间成为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隐性话语场所。借助于"符号能指"、"价值隐喻"、"记忆询唤"与"情感共通"等机制,意识形态空间化得以表达,意识形态功能得以实现。创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以提升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可从空间可意象性的提升、日常公共空间景观的制作、纪念性空间的叙事转向等层面建构意识形态空间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空间化 “符号能指” “价值隐喻” “记忆询唤” “情感共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