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届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斗成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88-91,共4页
2003年11月29日,来自韩国、澳大利亚、匈牙利、越南等国家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群贤毕聚泉城济南,参加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其后的4天会议过程中,... 2003年11月29日,来自韩国、澳大利亚、匈牙利、越南等国家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群贤毕聚泉城济南,参加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其后的4天会议过程中,专家学者们议论风发,畅所欲言,"和而不同",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拓宽拓深了齐鲁文化研究,可谓区域文化学术大聚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届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区域文化 传统文化 隐逸文化 儒家思想 道教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峰会专题报道六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凌 蔡柏蔷 《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2005年第10期66-67,共2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何权瀛教授指出,国外报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率为2%~4%,男〉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国内上海地区年龄〉30岁者中OSAHS的患病率为3.6%。估计我国〉30岁OSAHS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何权瀛教授指出,国外报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率为2%~4%,男〉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国内上海地区年龄〉30岁者中OSAHS的患病率为3.6%。估计我国〉30岁OSAHS患者至少2000万。OSAHS的易感因素有:肥胖、颌面和咽腔结构异常、通气与上气道肌肉控制异常(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控制)。目前采用候选基因法进行OSAHS相关基因的研究。与肥胖及体脂分布异常有关的候选基因有:瘦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葡萄糖激酶、腺苷酸脱氨酶、褪黑素-3受体、糖调节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食欲素、糖调节蛋白。与通气控制异常有关的候选基因有:受体酪氨酸激酶、神经生长因子、内皮素-1、内皮素-3、一氧化氮合酶、瘦素、食欲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峰会” 神经生长因子 内皮素-1
下载PDF
第一届3M-NANO国际会议(英文)
3
作者 3M-NANO 2011 Organizing Committee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6-1466,共1页
(August 29-September 2,2011,Changchun,China)http://3m-nano.org/3M-NANO is a new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ipulation,Manufacturing and Measurement on the Nanoscale,
关键词 “第一届3M-NANO国际会议”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第一届3M-NANO国际会议(英文)
4
作者 3M-NANO 2011 Organizing Committee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9-999,共1页
(August 29-September 2,2011,Changchun,China)http://3m-nano.org/3M-NANO is a new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ipulation,Manufacturing and Measurement on the Nanoscale,
关键词 “第一届3M-NANO国际会议”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第一届3M-NANO国际会议(英文)
5
作者 3M-NANO 2011 Organizing Committee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4-704,共1页
(August 29-September 2,2011,Changchun,China)http://3m-nano.org/3M-NANO is a new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ipulation,Manufacturing and Measurement on the
关键词 “第一届3M-NANO国际会议” 物理化学 3M-NANO 研究
下载PDF
机械通气模式的新进展——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峰会专题报道五
6
作者 徐凌 蔡柏蔷 《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2005年第10期65-66,共2页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内科主任俞森洋教授做题为“机械通气模式的新进展”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机械通气的新进展主要在两个方面:1.通气策略:如肺保护策略,包括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肺开放策略等,至今在更深入研究,但...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内科主任俞森洋教授做题为“机械通气模式的新进展”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机械通气的新进展主要在两个方面:1.通气策略:如肺保护策略,包括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肺开放策略等,至今在更深入研究,但也有争议。2.通气模式:通气模式的进展表现为:①旧有模式在功能上的改进:如压力传感器的改进,使定压通气的吸气压更恒定;②新模式的逐个推出,如Smartcare撤机模式;③循证医学研究对新模式的评价。这些进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保留和扶持自主呼吸,增加人一机协调,让呼吸机适应病人;提高机械的自动化(闭合环技术);自动监测,自动调控;提供恰当的呼吸功;提高安全性,提供后备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峰会” 压力传感器 吸气压 呼吸机 循证医学
下载PDF
第一届新成形技术国际会议(1st ICNFT)在哈尔滨召开
7
作者 邓明 《模具工程》 2004年第10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第一届新成形技术国际会议” 哈尔滨市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办公设备国际标准化状况和发展趋势—参加“第一届促进亚太地区国际标准化活动”观感
8
作者 冷欣新 《办公设备技术与信息》 2002年第3期7-13,3,共8页
关键词 国际标准 学术研讨会 办公设备 国际标准化 “第一届促进亚太地区国际标准化活动”
下载PDF
国际邮政、海底电缆与第一国际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力丹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7-38,共2页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是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64—1876)。它实际上是在马克思领导下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在第一国际(本文简称“国际”)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国际的成立宣言、组织章程和几乎所有的...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是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64—1876)。它实际上是在马克思领导下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在第一国际(本文简称“国际”)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国际的成立宣言、组织章程和几乎所有的主要文件,都是马克思起草、经过总委员会或代表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国际” 国际邮政 海底电缆 马克思主义 工人组织 组织章程 代表会议 委员会
原文传递
《工人辩护士报》
10
作者 赵永华 王培 《新闻前哨》 2014年第3期83-84,共2页
《工人辩护十报》(Tile Workman’s Adcocate)是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机关报,英文周报.自1865年9月至1866年2月在伦敦出版。马克思是该报所属公司“报纸工业公司”理事会理事和监察委员,恩格斯是该报的主要撰... 《工人辩护十报》(Tile Workman’s Adcocate)是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机关报,英文周报.自1865年9月至1866年2月在伦敦出版。马克思是该报所属公司“报纸工业公司”理事会理事和监察委员,恩格斯是该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 “第一国际” 护士 委员会 理事会 机关报 马克思 撰稿人
下载PDF
第一国际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贡献——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原副会长高放教授
11
作者 林一岚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记者:高教授,您好!今年恰逢第一个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组织--第一国际成立150周年,能否请您谈谈有关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情况? 高放:好的。第一国际全名是国际工人协会。它于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成立,1876年7月15日在美国费城宣... 记者:高教授,您好!今年恰逢第一个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组织--第一国际成立150周年,能否请您谈谈有关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情况? 高放:好的。第一国际全名是国际工人协会。它于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成立,1876年7月15日在美国费城宣布解散,前后存在活动近12年。在其文献中曾经简称“国际”或“协会”,从未自称或被称为第一国际。直到1889年建立国际工人阶级的第二个国际联合组织后,据我考证,从1892年起恩格斯才把历史上的国际工人协会称为“第一国际”。第一国际主要是欧美两洲多国工人阶级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其活动可分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中期活动中心主要在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 “第一国际” 世界社会主义 教授 高放 副会长 运动史 工人阶级
原文传递
资讯纵横
12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0-46,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食品工业 “第一届ICMSF-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会议” “北京奥运食品国际研讨会”
下载PDF
东京举行“第一届中国史学国际会议”
13
作者 近藤一成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2000年第1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东京 “第一届中国史学国际会议” 中国历史 会议特色
原文传递
风筝会是对潍坊最好的营销
14
作者 张崇高 《中国城市经济》 2010年第11期25-26,共2页
从1984年潍坊举办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到今已成功举办了27届。27年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一路走来,从含苞初放到芬芳满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市场化运作之路。
关键词 “第一国际风筝会” 营销 市场 潍坊市
下载PDF
Lessons from WWII
15
作者 LU RUCAI 《China Today》 2014年第10期40-42,共3页
THERE have always been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We,however,should not be vexed by them,but instead adopt the right attitude and appropriately respond to them,"Nakayama Toshio of the Clausewit... THERE have always been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We,however,should not be vexed by them,but instead adopt the right attitude and appropriately respond to them,"Nakayama Toshio of the Clausewitz Society of Japan said at 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held in Beijing last July to retrospect World War I and II.Mr.Toshio went on to say thatthe hegemony of world!big powers has fallen apart since WW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itude seminar instead adopt respond titled constantly globalization textbook today
下载PDF
第一届亚热带区域持续农业国际学术研讨会
16
《生命世界》 2005年第10期99-99,共1页
我国亚热带区域覆盖了包括经济发达的江苏、上海和浙江在内的14个省、市和自治区。该区域提供了全国52%的粮食产量和60%的生猪产量,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86%。我国亚热带区域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15公顷。在我国和其他国... 我国亚热带区域覆盖了包括经济发达的江苏、上海和浙江在内的14个省、市和自治区。该区域提供了全国52%的粮食产量和60%的生猪产量,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86%。我国亚热带区域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15公顷。在我国和其他国家亚热带地区,都迫切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和持续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中国生态学会发起主办的“第一届亚热带区域持续农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5年11月23~25日在长沙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届亚热带区域持续农业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术交流 土地保护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1818-2018)
17
《青年博览》 2018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1847年他与恩格斯...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1847年他与恩格斯合著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5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1864年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成为该组织领袖,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后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资本论》第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 《共产党宣言》 诞辰 纪念 国际共产主义 “第一国际”
原文传递
The Communist Activitie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and the Logic of Socialist Party Politics
18
作者 王韶兴 Huang Deyu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4期22-39,共18页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guided by Marxism, emerged in the form of the early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Federation." It viewed the seizure of power as the great mission of th...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guided by Marxism, emerged in the form of the early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Federation." It viewed the seizure of power as the great mission of the proletariat, actively struggled against bourgeois regimes, strongly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times for the theoretic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organized struggle of the proletariat, and exerted a profound historical influence on the stirring inauguration and nationally orien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socialist party political perspective, the First Intemational, once the Communist League, had raised the curtain on socialist party politics, changed the political mode of capitalist party politics' exclusive world domina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nd political practice. It thus left an abundant historical legacy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creation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Second International,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arty politics within nation-states. Although its socialist party political practice had an obvious "regional," "preliminary" and "tentative" nature,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had foundation-laying significance and pioneering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arty politics, whether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al vehicles, value orientation and activity content, or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practical patterns and strategic princi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activities MARXISM SOCIALISM party politics
原文传递
Reading Across Cultures: Global Narratives, Hotels and Railway Stations
19
作者 Ulrike C. Zitzlsperger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2期193-211,共19页
This article takes its cue from the English critic, novelist and painter John Berger. He argues that what we know determines what we see. Hotels and railway stations, though they differ in size, design and appearance,... This article takes its cue from the English critic, novelist and painter John Berger. He argues that what we know determines what we see. Hotels and railway stations, though they differ in size, design and appearance, are places of temporar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that are recognized by everyone. They become visible or even iconic once their history or their role is turned into at least part of a wider narrative in literature, film or in other arts. This provides a representative focus by which we may read a city's or a nation's past. In exemplifying such connections I focus first on the long-term history of Friedrichstraβe station and some of the surrounding hotels in the context of the history of Berlin, situating them within the national and, by implication, also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Secondly, I will consid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1914 as an event in which the role of railway stations generated both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memories across cultures and over several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station HOTEL John Berger Berlin Friedrichstraβe Adlon Sven Hedin Ernst Toller George Orwell Julius Posen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