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论俄国19世纪中期的“纯艺术”论之争 |
王志耕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纯儒循吏”陈星聚 |
黄雪儿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洪堡“纯科学”研究的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
郭阳丽
|
《品位·经典》
|
2023 |
0 |
|
4
|
日本观念对初期中国“纯诗”的塑造 |
罗振亚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5
|
“纯玩团”:一种旅游现象的思考 |
陈建军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1
|
|
6
|
试论“纯诗”理论与“国民文学”的深层悖论 |
李显鸿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7
|
“纯诗”美学与“纯诗化”写作的现代纠葛——从20世纪上半叶说起 |
柴华
|
《文学与文化》
|
2017 |
1
|
|
8
|
文艺的功利性是普遍恒久地存在的——普列汉诺夫对“纯艺术”论的批判 |
刘文斌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
|
|
9
|
论梁宗岱的“纯诗”理论 |
张立群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2
|
|
10
|
论《朝花夕拾》中“纯白人” |
蒋永国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1
|
“绝然的距离”的外延、内涵及诗学要义——从李健吾《〈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读入 |
刘洋
|
《江汉学术》
|
2024 |
0 |
|
12
|
“纯”美学意识形态性质的三个面向——以阿多诺、布尔迪厄和鲍德里亚为例 |
杨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3
|
论鲁迅杂文中的“纯白人” |
蒋永国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4
|
关于“舞”、“剧”相融的思考——有感于尤涅斯库“纯戏剧论”浅谈中国舞剧状况 |
高奎玉
|
《德州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5
|
由“纯语言”看解构主义翻译观——读本雅明《译者的任务》 |
何芳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6
|
现代“纯诗”批评审美意蕴论 |
罗振亚
柴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纯诗”艺术的理论基石——30年代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 |
罗振亚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8
|
试论瓦雷里的“纯诗” |
袁素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19
|
德奥“纯器乐”美学观念中的法国号音乐分析 |
刘昊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22 |
0 |
|
20
|
浅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纯美”式审美体验 |
张建
|
《新闻研究导刊》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