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西古乐”与纳西族传统民族音乐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明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1,共4页
"纳西古乐"这一称谓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丽江洞经音乐演奏者为避免把宗教视为封建落后的政治风气而将丽江洞经音乐称为"丽江古乐;"90年代初宣科先生用"纳西古乐"取而代之,也是专指"丽江洞经音... "纳西古乐"这一称谓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丽江洞经音乐演奏者为避免把宗教视为封建落后的政治风气而将丽江洞经音乐称为"丽江古乐;"90年代初宣科先生用"纳西古乐"取而代之,也是专指"丽江洞经音乐"。长期以来由于丽江大研古乐会是以演奏丽江洞经音乐为主的,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把纳西古乐等同于丽江洞经音乐。其实,"纳西古乐"是指在纳西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由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并融合外来音乐,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传统民族音乐,包括"丽江洞经音乐"以及"崩思细哩"、东巴音乐和"热美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古乐” 丽江“洞经音乐” “崩思细哩” 东巴音乐 “热美蹉”
下载PDF
云南“纳西古乐”的品牌化运营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安颖 《音乐传播》 2013年第4期29-38,共10页
"纳西古乐"的市场化,使其从一项文化资源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文化商品。作为一项民族文化资源,它的成功无疑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播和传承开辟了新的思路;而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其商业化运营模式也带给我国民族音乐产业化发展以更... "纳西古乐"的市场化,使其从一项文化资源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文化商品。作为一项民族文化资源,它的成功无疑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播和传承开辟了新的思路;而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其商业化运营模式也带给我国民族音乐产业化发展以更多的思考。本文以民族音乐产业化作为立足点,先是对"纳西古乐"的品牌化历程进行回顾,探究了其成功传播的内因和外因,然后通过对其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运用的商业策略进行梳理来总结其运营模式的特点,随后审视了其品牌化运营模式的弊端和危机,最后思考了"纳西古乐"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播带来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古乐” 宣科 品牌化运营 民族音乐传播 音乐文化产业
下载PDF
“纳西古乐”与“丽江古乐”名称的由来——从建国后丽江地区第一次文艺节目选拔谈起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林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9,63,共6页
近日获悉:“丽江纳西古乐将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而且申报内容还包括“热美蹉”和“崩石细里”,以及所谓“纳西化了的唐宋元词曲和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只字不提了,并声称“这三类古乐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音乐... 近日获悉:“丽江纳西古乐将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而且申报内容还包括“热美蹉”和“崩石细里”,以及所谓“纳西化了的唐宋元词曲和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只字不提了,并声称“这三类古乐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均具有独特的价值。”看来纳西古乐包含的乐种,就像如今小孩子们时兴玩的变形金刚,可以任人扩展、变形,声望也还在继续升腾,并且要以政府行为的方式向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攀登了。这样的举措非同一般,再也不是茶余饭后的闲情轶事或者像不入流的导游可以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胡吹胡侃了。这是关平一个国家的尊严,是标志我国对民族传统音乐研究水平和形象的大问题,岂能等闲视之!我的良知各诉我,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把事情的原委如实记录下采的确势在必行。同时也很有必要对自己过去工作中欠妥之处向社会有个明白的交代,以免贻误后人。怎奈事过境迁,当年与我共同经历这些事的人大都先后过世,健在的又多年查无信息。无奈,仅凭我个人依稀的回忆记录于此,但愿此文能对澄清某些误会有所帮助,这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仅此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古乐” “丽江古乐” 艺术风格 洞经音乐 蒙古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