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公经济人士“群体性心理焦虑”现象调查和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淮安市委统战部课题组 仲波 +1 位作者 张华 刘志勃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9-46,共8页
近几年来,淮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何对这样一支活力勃发的群体加以组织和引导,促进其健康成长,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 近几年来,淮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何对这样一支活力勃发的群体加以组织和引导,促进其健康成长,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推动淮安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本文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经济 “群体性心理焦虑”现象 调查和对策
下载PDF
群体性焦虑的社会心理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天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5期65-71,共7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群体性焦虑指的是当群体共同面对负面、突发、不确定的公共卫生事件时,群体成员产生以焦虑情绪为主,伴有忧虑、抑郁、恐惧、内疚等多种负面情绪的情绪综合征,并在认知层面随之提高警戒水平,在行为层面伴有逃避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群体性焦虑指的是当群体共同面对负面、突发、不确定的公共卫生事件时,群体成员产生以焦虑情绪为主,伴有忧虑、抑郁、恐惧、内疚等多种负面情绪的情绪综合征,并在认知层面随之提高警戒水平,在行为层面伴有逃避危险的行为意图。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群体性焦虑具有正面的适应性价值,能够帮助群体成员积极面对危机事件。面对新冠疫情时,旁观者亚群体、目击者亚群体、幸存者亚群体会因焦虑问题而陷入危险。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认识到焦虑的正面价值,建立可信赖的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正确又有用的信息,让民众在既能保持正常的焦虑水平的同时,又能让焦虑得以从正确的渠道释放。从长远计划来看,还要构建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做好防疫的系统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体性焦虑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下载PDF
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3
作者 郝宇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7-248,共2页
郝宇青撰文《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焦虑已经成为当下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焦虑,但是,那只是表现为某一社会成员个体性的或部分人群的心理现象,而且一般情况... 郝宇青撰文《焦虑:当下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焦虑已经成为当下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焦虑,但是,那只是表现为某一社会成员个体性的或部分人群的心理现象,而且一般情况下,他在经过自身的调整和反思或借助于心理医生来进行干预和矫正,从而缓解或走出焦虑的困境。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成员 政治问题 焦虑 中国 心理现象 心理医生 体性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7-I0008,共2页
课题背景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群体性焦虑主要来自于自身安全感以及社会价值感的缺失,致使其在面对学校内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产生了自我怀疑以及焦虑感;这些焦虑感会进一步直接影响到... 课题背景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群体性焦虑主要来自于自身安全感以及社会价值感的缺失,致使其在面对学校内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产生了自我怀疑以及焦虑感;这些焦虑感会进一步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群体社交,从而导致了群体性焦虑。为缓解这一问题,学校应该提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切实改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改善与干预,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大部分学生所面对的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问题,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培养以及进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的适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价值观培养 焦虑 自我怀疑 体性焦虑 课题背景 心理健康素养 提升策略研究
原文传递
为何“双减”减不掉家长对幼小衔接补习的热情——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5
作者 王登峰 《大众心理学》 2023年第6期30-31,共2页
随着“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执行,禁止小学化倾向已经从理念、制度到执行都有了相应的进展。紧接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进一步治理和规范,但这仍然无法消除家长普遍的“群体性焦虑”。家长为什么“热衷”于为幼儿报幼... 随着“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执行,禁止小学化倾向已经从理念、制度到执行都有了相应的进展。紧接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进一步治理和规范,但这仍然无法消除家长普遍的“群体性焦虑”。家长为什么“热衷”于为幼儿报幼小衔接类的补习(后文以“补习班”代替各类实质上为了幼小衔接而上的各种补习)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小学化倾向 应对策略 社会心理 补习班 体性焦虑 校外培训机构 家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