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受事“者”字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贵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7期116-117,共2页
我们在前辈学者的理论指导下对《史记》中的受事“者”字结构进行了考察,试图发现汉代受事“者”字结构的新发展,为前辈学者的理论补充汉代的例证。同时我们对“者”字提取介词宾语的用法也一并在文中作了考察,说明了古汉语中“者”字... 我们在前辈学者的理论指导下对《史记》中的受事“者”字结构进行了考察,试图发现汉代受事“者”字结构的新发展,为前辈学者的理论补充汉代的例证。同时我们对“者”字提取介词宾语的用法也一并在文中作了考察,说明了古汉语中“者”字提取主语亦有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者”字结构 受事 提取
下载PDF
试论形容词+“者”字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爽 顾阿丽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4期234-235,共2页
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者"字都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是附着在某些语素、词或者词组的后面。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者"字与词或短语结合的时候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词或者短语都能与之结合的。本文主要运用替... 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者"字都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是附着在某些语素、词或者词组的后面。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者"字与词或短语结合的时候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词或者短语都能与之结合的。本文主要运用替换法分析"者"能够与形容词结合的条件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字结构 条件 成因
下载PDF
汉语“者”字结构起源与消亡再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向贤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5-28,共4页
古代汉语中的"者"字结构,是在当时的语言大背景下,受话题结构和"者"字复指功能的共同类推而产生的。随着汉代动补结构的语法化,"者"字结构不能适应新的语言环境而被新兴的"的"字结构所代替。
关键词 “者”字结构 话题结构 复指功能 类推 重新分析
下载PDF
“者”字结构新析——以秦简牍材料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向贤文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秦简牍材料中的“者”字结构计有四大类:NP+者、VP+者、NP+VP+者、小句+者。其句法功能是表示解释判断、修饰限制和条件假设。解释判断型“者”字结构中的“者”为“复指代词”或“被饰代词”;修饰限制型中的“者”为关系代词;条件假设... 秦简牍材料中的“者”字结构计有四大类:NP+者、VP+者、NP+VP+者、小句+者。其句法功能是表示解释判断、修饰限制和条件假设。解释判断型“者”字结构中的“者”为“复指代词”或“被饰代词”;修饰限制型中的“者”为关系代词;条件假设型中的“者”为“语末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牍 “者”字结构 关系小句 关系代词
下载PDF
从指称到陈述——试探古汉语“者”字结构的消亡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8-562,共15页
语言中的指称成分和陈述成分可以相互转化。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谓词性成分如何通过添加指称化标记,如汉语的“的、者、所、之”等,由陈述形式转化为指称形式。本文试将目光转向指称到陈述的演变,借助中古译经及梵汉对勘材料,探寻古汉语“... 语言中的指称成分和陈述成分可以相互转化。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谓词性成分如何通过添加指称化标记,如汉语的“的、者、所、之”等,由陈述形式转化为指称形式。本文试将目光转向指称到陈述的演变,借助中古译经及梵汉对勘材料,探寻古汉语“者”字结构由盛而衰的过程和机制,认为“者”字结构的瓦解与“为VP”结构的涌现、“主之谓”结构的消失等语法格式的兴衰并驾齐趋,共同呈现出汉语从指称到陈述的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陈述 “者”字结构 梵汉佛经对勘
原文传递
古代汉语教学中“者”“所”问题的处理
6
作者 李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者”有转指和自指功能,“所”有转指功能,古汉语教学中,如此处理转指的“者”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自指的“者”为自指代词,构成的“者”字结构,有的具有名词性,有的仍具谓词性,特殊分布的“者”是自指代词,构成名词... “者”有转指和自指功能,“所”有转指功能,古汉语教学中,如此处理转指的“者”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自指的“者”为自指代词,构成的“者”字结构,有的具有名词性,有的仍具谓词性,特殊分布的“者”是自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转指的“所”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者”字结构 “所”字结构
下载PDF
上古汉语“者”字中-定结构的来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福通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8,共7页
"分析化"是汉语历时句法演变的类型之一,上古汉语"者"字中-定结构的出现就属于这种演变类型。文章认为"名词中心语+含谓修饰语"的早期形式是无标记中-定结构,因形态等区别性手段的衰落,容易与主谓结构混... "分析化"是汉语历时句法演变的类型之一,上古汉语"者"字中-定结构的出现就属于这种演变类型。文章认为"名词中心语+含谓修饰语"的早期形式是无标记中-定结构,因形态等区别性手段的衰落,容易与主谓结构混同。在语用原则的推动下,无标记中-定结构演变为"者"字中-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字中-定结构 上古汉语 来源 分析化
原文传递
附着形式“者”的逆形态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齐冲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186-208,355,共24页
本文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者"的形态句法属性和"者"的历时演变机制。我们从形态句法、语义及韵律的角度,并尝试运用一些新的方法证明了"者"在现代汉语里的形态句法特征介于词缀和词根之间,为附着形式... 本文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者"的形态句法属性和"者"的历时演变机制。我们从形态句法、语义及韵律的角度,并尝试运用一些新的方法证明了"者"在现代汉语里的形态句法特征介于词缀和词根之间,为附着形式。通过对从西周金文到现代汉语的"者"字结构的实例分析,我们证明了"者"的形态句法发展路径。该研究结果显示:"者"的历时演变机制为"逆形态化",也就是一个从词缀演变到附着形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字结构 附着形式 历时分析 逆形态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