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肙”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4-545,共2页
“肙”的小篆形体为上“□”下“肉”的会意字。“肙”字从肉,即该小虫为软体状,而“肙”字上方的“□”,则用来说明下方部件“肉”所表示的软体小虫的截面为圆状。
关键词 古文字 “肙” 会意字 形体表现 考释 小篆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肙”族字探析
2
作者 闫慧颖 《明日风尚》 2017年第16期274-275,共2页
汉字字族是从同一母文孳乳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形、音、义上关系密切。本文根据蔡永贵先生的字族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肙'为母文的同族字。《说文解字》中从'肙'得声的字一共有21个,有18个属于'肙'族... 汉字字族是从同一母文孳乳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形、音、义上关系密切。本文根据蔡永贵先生的字族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肙'为母文的同族字。《说文解字》中从'肙'得声的字一共有21个,有18个属于'肙'族字,还有埍、焆、?3个字只有表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族 母文 “肙”族字
原文传递
“[木文肙]”字杂考
3
作者 杨宝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考证"[木文肙]"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 考证"[木文肙]"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文] 衡方碑 《韩诗内传》
下载PDF
《墨经》疑难字研究(三)——兼及《汉语大字典》编纂疏漏
4
作者 张仁明 王兆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6期77-85,共9页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笔者以"■"、"■"、"■"、"■"四字为例,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并结合《汉语大字典》的编纂,指出...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笔者以"■"、"■"、"■"、"■"四字为例,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并结合《汉语大字典》的编纂,指出历代学者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指出这些字最恰当的意义,为《汉语大字典》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疑难字 训释 汉语大字典 [忄盾] [養隹] [言] [西馬 ]
下载PDF
说“夗”
5
作者 禤健聪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0,126,共9页
夗”初文象孑孓之形,从“夗”之字有圜曲屈伏和聚集蕴积两类意义。战国时期分化为“夗”“肙”“[亼夗]”三形,分属不同地域用字。“夗”为初文讹变,见于秦系文字,后世沿用。“肙”为初文省变后增区别意符“口”而成,见于楚系文字;“肙... 夗”初文象孑孓之形,从“夗”之字有圜曲屈伏和聚集蕴积两类意义。战国时期分化为“夗”“肙”“[亼夗]”三形,分属不同地域用字。“夗”为初文讹变,见于秦系文字,后世沿用。“肙”为初文省变后增区别意符“口”而成,见于楚系文字;“肙”本是表孑孓义的专字,后孳乳为“蜎”。“[亼夗]”为“夗”增“亼”旁而成,见于齐鲁、三晋文字;本是为聚集义造的专字,构形存于后世字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讹变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