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应用与中医实践
1
作者 陶飞宝 施维群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除酒精或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病理综合征,随着近年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MAFLD的流行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第一大原因。MAFLD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及肝外...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除酒精或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病理综合征,随着近年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MAFLD的流行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第一大原因。MAFLD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及肝外不良影响等特点,发病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将MAFLD命名为“肝癖”,认为因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等,最终出现痰瘀互结,阻滞肝脏经络最终导致MAFLD。“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是目前治疗MAFLD的新思路,通畅肠腑、降浊升清,可协调肠腑、肝脏气机,从而辅助提高MAFLD治疗效果。遂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内涵、应用及医案举例等入手,剖析“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临床治疗MAFLD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 辨治 代谢相关脂肪性 应用 中医实践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在药物性肝损伤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新 江锋 +1 位作者 薛婧 高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46-549,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重者可致肝衰竭或死亡。DILI至今仍缺乏客观诊断及特异性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威胁人类健康,被认为是消化病学家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1]。...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重者可致肝衰竭或死亡。DILI至今仍缺乏客观诊断及特异性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威胁人类健康,被认为是消化病学家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应用日益广泛,DILI发生率逐年上升,我国发生率远高于西方国家[2]。西药治疗以保肝、降酶、降低胆红素、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为主,但临床疗效具有局限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 药物性损伤 肠道菌群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m6ARNA甲基化修饰与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机制及治疗策略
3
作者 陈宏 张娟 +2 位作者 谢道俊 王谢 黄晓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1465,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简称为WD)肝纤维化是由于ATP基因突变导致的铜代谢失常,大量铜离子沉积在肝脏,进一步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损伤、氧化应激等诱导肝窦内肝星状细胞(HSC)异常活化、细胞外基质(ECM)等成分代谢失衡...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简称为WD)肝纤维化是由于ATP基因突变导致的铜代谢失常,大量铜离子沉积在肝脏,进一步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损伤、氧化应激等诱导肝窦内肝星状细胞(HSC)异常活化、细胞外基质(ECM)等成分代谢失衡所引起。m6ARNA甲基化修饰近些年来被发现参与肝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所提出的WD肝纤维化机制被认为与m6ARNA甲基化修饰存在相关性,且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补肾活血化浊方”可能通过影响m6ARNA甲基化修饰改善WD肝纤维化。这不仅是中医理论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体现,也为中药复方干预WD肝纤维化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及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同源” m6ARNA甲基化修饰 WD纤维化 补肾活血化浊方
下载PDF
基于“肝-脑-目”轴探讨中医药论治干眼
4
作者 雷竣显 周派 +2 位作者 彭俊 田赛男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08-1312,共5页
“肝”“脑”“目”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相互联系,形成了“肝-脑-目”轴交互体系。其关系存在多向交互串扰,影响干眼的发生发展。应用脏腑辨证理论从生理和病理两个层面对“肝-脑-目”轴的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肝-脑-目”轴的3种失衡状... “肝”“脑”“目”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相互联系,形成了“肝-脑-目”轴交互体系。其关系存在多向交互串扰,影响干眼的发生发展。应用脏腑辨证理论从生理和病理两个层面对“肝-脑-目”轴的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肝-脑-目”轴的3种失衡状态及其与干眼发病的关系,且肝、肾与目的关系为“肝-脑-目”轴理论之关键。提出清肝疏肝以畅“肝-脑-目”轴、益精生髓以充“肝-脑-目”轴、补肝肾阴以理“肝-脑-目”轴的中医药治疗干眼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干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肝-脑-目”轴 脏腑辨证 肾阴虚 益精生髓 肾阴
下载PDF
从中医的“肝-髓-脑”轴理论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
5
作者 李泽伦 许二平 王晓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8-92,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衡、肠-脑轴紊乱等。在中医理论中,IBS属于“腹痛”“泄泻”范畴,其病理主要与肝、脾、肾的失调有关。中医中的“肝...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衡、肠-脑轴紊乱等。在中医理论中,IBS属于“腹痛”“泄泻”范畴,其病理主要与肝、脾、肾的失调有关。中医中的“肝”“髓”“脑”通过肝髓相生、髓脑相通、肝脑互动形成一个互动体系,即“肝-髓-脑”轴。这一轴的异常可能导致肝失疏泄、脾虚失运、肾气亏虚,进而影响到肠-脑轴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的失衡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异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IBS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心理社会因素、肠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肠-脑轴的互动在IBS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中医的“肝-髓-脑”轴与现代医学对IBS发病机制的研究相结合,探索从“肝-髓-脑”轴角度出发的治疗策略,可能为IBS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肝-髓-脑”轴 内脏高敏感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肝-肠”轴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6
作者 毛国章 卓立甬 +1 位作者 曹莞婷 范一宏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5期288-292,共5页
运用中西医理论基于“肝-肠”轴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机制,认为“肝-肠”轴失衡可能是IBS-D发病潜在机制。中医认为,肝与肠的联系主要依赖于脾,肝脾关系主要包括调节气机、统摄血液、调节情志等方面,“肝-肠”轴紊乱的核... 运用中西医理论基于“肝-肠”轴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机制,认为“肝-肠”轴失衡可能是IBS-D发病潜在机制。中医认为,肝与肠的联系主要依赖于脾,肝脾关系主要包括调节气机、统摄血液、调节情志等方面,“肝-肠”轴紊乱的核心在于肝脾不和,临床可应用痛泻要方治疗IBS-D,通过调节脑肠轴紊乱、肠黏膜稳态及肠道微生态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肠”轴 痛泻要方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张锡纯的“升降观”探讨“肝-胃”相关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剑纯 何伟峰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升降观”,发现其强调气之升在于肝、气之降在于胃;肝之升重用黄芪,胃之降重用代赭石、牛膝,升降相因,体现了圆运动思想及“肝-胃”相关理论,用之临床可收良效。附广东省名老中医黄耀燊临证验案1则,... 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升降观”,发现其强调气之升在于肝、气之降在于胃;肝之升重用黄芪,胃之降重用代赭石、牛膝,升降相因,体现了圆运动思想及“肝-胃”相关理论,用之临床可收良效。附广东省名老中医黄耀燊临证验案1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升降观 “肝-胃”相关 圆运动 气机
下载PDF
“肝”的词义演变考察
8
作者 何雨晴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在现代汉语中,“肝”字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性语素,表示人与高等动物的器官,随着社会发展,根据语言者的需要,它的词义与词性发生演变,“肝”演变出动词、形容词等多种新兴用法,表达“耗费大量时间以及精力去做某事”等含义,在句中可以充当... 在现代汉语中,“肝”字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性语素,表示人与高等动物的器官,随着社会发展,根据语言者的需要,它的词义与词性发生演变,“肝”演变出动词、形容词等多种新兴用法,表达“耗费大量时间以及精力去做某事”等含义,在句中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肝”词义发生演变是社会环境、语言使用者、语言经济性原则以及隐喻转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 词义演变 句法结构 成因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之“肝—胃”相关理论探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余洁英 邱仕君 肖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胃"相关理论及在该理论指导下的药物使用情况,认为《临证指南医案》在脾胃、肝胆两系统内重点提炼出胃、肝这两个主要脏腑,并强调两者在系统间的联系,同时叶天士还将人体放于自然之中,运用...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胃"相关理论及在该理论指导下的药物使用情况,认为《临证指南医案》在脾胃、肝胆两系统内重点提炼出胃、肝这两个主要脏腑,并强调两者在系统间的联系,同时叶天士还将人体放于自然之中,运用四时六气理论,与气候、时令、昼夜同步解释病机,指导治疗。"肝—胃"关系被叶天士运用到大多数疾病的辨治,是叶天士辨证思路中的重要模式。该书"肝—胃"相关模式是肝脾相关的一个特例,丰富了五脏相关学说中肝脾相关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关学说 《临证指南医案》 “肝-胃”相关 系统 脾系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挖掘从“肝”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少军 陈龑 +2 位作者 高洪娣 应光耀 闵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从"肝"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E百数据库检索UC相关方剂,选择UC治疗的常用从"肝"论治代表药物。利用DisGeNET数据库进行UC的疾病靶标预测;利用中药生物信息数据...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从"肝"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E百数据库检索UC相关方剂,选择UC治疗的常用从"肝"论治代表药物。利用DisGeNET数据库进行UC的疾病靶标预测;利用中药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工具(BATMAN-TCM)对药物进行活性成分与预测疾病靶标分子对接印证,建立"药效成分-靶标蛋白"对应关系;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模型;利用韦恩图(Venny2.1)进一步分析代表药物干预UC的靶点异同。结果根据数据库检索,经用药频次统计后,以柴胡、白芍为UC从"肝"论治的代表药物,共筛选出活性成分48个,共涉及UC相关的29个靶点,通过分析,其中柴胡治疗UC的靶标为100%,柴胡与白芍共有靶标占24.1%,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某些协同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柴胡与白芍两味代表中药成分靶标的生物学分析,初步得出从"肝"论治在UC治疗中的多靶点治疗网络效应,挖掘了UC从"肝"论治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柴胡 白芍 网络药理学 “肝”论治
下载PDF
基于“肝藏”理论的疏肝养血法对肝郁血虚ED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曲晓伟 尤耀东 +2 位作者 蒋建春 张培海 常德贵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基于"肝藏"理论,从血液流变学角度研究疏肝养血法对肝郁血虚ED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经交配后证实有正常勃起功能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养血组,每组10只,采用尾部放血和悬吊激惹方法配合低... 目的:基于"肝藏"理论,从血液流变学角度研究疏肝养血法对肝郁血虚ED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经交配后证实有正常勃起功能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养血组,每组10只,采用尾部放血和悬吊激惹方法配合低铁饮食制备肝郁血虚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给以四物汤与逍遥散合方煎剂灌胃14d,取股动脉血液,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全血黏度切变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疏肝养血组全血黏度切变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有所降低(P<0.05)。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是基于"肝藏"理论,疏肝养血法治疗ED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理论 勃起功能障碍 养血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素问》“肝为语”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莉娅 陆曙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素问》 历代医家 宣畅气机 自我调节 中医临床 《内经》 五气 “肝为语”
下载PDF
“肝肾同源”理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婉 王兆林 +1 位作者 王盖昊 于晓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99-1500,F0004,共3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程迁延难愈,可并发肾小球肾炎、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脊髓病,是肝病领域的难题。"肝肾同源"是指肝肾两脏虽然在结构、功能上有差异,但却在中医生理中有相同的起源和密切的联系。应...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程迁延难愈,可并发肾小球肾炎、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脊髓病,是肝病领域的难题。"肝肾同源"是指肝肾两脏虽然在结构、功能上有差异,但却在中医生理中有相同的起源和密切的联系。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可以从疫毒和免疫功能紊乱角度分析CHB的发病机制,并通过临床表现及症状判断CHB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也为CHB的并发症提供了中医理论依据。因此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分析CHB,可以指导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同源” 慢性乙型病毒性
下载PDF
从“肝位中焦说”谈肝病中医诊疗思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文霞 刘晓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4-655,共2页
该文区分了三焦学说中“肝位中焦”与三焦辨证中“肝位下焦”的不同涵义,从空间位置、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诊法等不同角度论证了“肝位中焦”的学术思想,从调脾、疏肝、防变、求“平”四个方面论述了“肝位中焦说”在肝病诊疗思路中的... 该文区分了三焦学说中“肝位中焦”与三焦辨证中“肝位下焦”的不同涵义,从空间位置、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诊法等不同角度论证了“肝位中焦”的学术思想,从调脾、疏肝、防变、求“平”四个方面论述了“肝位中焦说”在肝病诊疗思路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中医理论 诊疗思路 “肝位中焦说”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应归属“肝癖”论 被引量:39
15
作者 赵文霞 张丽慧 《河南中医》 2015年第8期1820-1822,共3页
从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分类来说,"肝癖"不单是指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还包括了相关肝硬变及肝细胞癌,故"肝癖"一名符合该病演变的整个过程。"肝癖"病名囊括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病... 从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分类来说,"肝癖"不单是指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还包括了相关肝硬变及肝细胞癌,故"肝癖"一名符合该病演变的整个过程。"肝癖"病名囊括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疾病演变规律。然而"肝癖"病名如何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怎样赋予其新的内涵,仍需通过临床应用和验证,不断修定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癖” 单纯性脂肪 脂肪性 硬变 细胞癌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维广 李成卫 王庆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101-1103,共3页
《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肝阳概念的对象及肝阳与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源于理学中的"理一分殊""理学世界图示"和"... 《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肝阳概念的对象及肝阳与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源于理学中的"理一分殊""理学世界图示"和"体用一源"。理一分殊决定了肝阳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理学世界图式决定了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体用一源确定了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临证指南医案》的肝阳概念主要来源于理学。厘清《临证指南医案》肝阳的发生学基础,解决其理论来源问题,无论是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还是对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知识考古学 “肝阳”
下载PDF
“肝枢扭”法则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 被引量:50
17
作者 梁文旺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3-493,共1页
目的 :探索中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方法 :用调肝理脾、益肺固表的基本方双屏散 (自拟 )治疗本病 30例为治疗组 ,同时设用经典方玉屏风散治疗本病 30例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和减少发病次数、缩短每... 目的 :探索中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方法 :用调肝理脾、益肺固表的基本方双屏散 (自拟 )治疗本病 30例为治疗组 ,同时设用经典方玉屏风散治疗本病 30例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和减少发病次数、缩短每次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 :“肝枢扭”法则防治本病理论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有其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枢扭”法则 防治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双屏散 玉屏风散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浅议“肝体阴而用阳”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赛 张国霞 《河南中医》 2014年第7期1217-1218,共2页
"肝体阴而用阳"出自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体阴"与"用阳"概括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动、主升以及肝位于膈下,属阴脏,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生理特点,"体阴"与"用阳"... "肝体阴而用阳"出自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体阴"与"用阳"概括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动、主升以及肝位于膈下,属阴脏,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生理特点,"体阴"与"用阳"相互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体阴而用阳” “体阴” “用阳” 刚脏 阴脏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下载PDF
妇人七情致病及与肝之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广洁 崔晓萍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情志疾病 “肝 “七情” 妇科疾病
下载PDF
“肝肾同源”现代研究进展、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瀚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75-76,共2页
以“肝肾同源”的现代研究进展为例 ,总结了中医现代研究的新思路、新发现 ,探讨了有关藏象本质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肝肾门源” 研究进展 新方法 新思路 辨证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