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肺-肠轴”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瑞娟 柳越冬 +3 位作者 陶弘武 王磊 盛天娇 李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32-36,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众多,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理论提出的“肺-肠轴”理论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提出“肺-肠轴”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物质基础,溃疡性结肠炎是“肺-肠轴”功能调控失权的病理产物...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众多,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理论提出的“肺-肠轴”理论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提出“肺-肠轴”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物质基础,溃疡性结肠炎是“肺-肠轴”功能调控失权的病理产物,“肺-肠轴”失调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免疫调节物质的病理特征变化,“肺-肠轴”的炎症反应机制干扰了结肠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巨噬细胞M2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和菌群微环境,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调控作用,肠道的微生物保护壁和免疫屏障受损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物质基础,而缺氧则加重了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黏膜损伤和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 “肺-肠轴” 道菌群 炎症性免疫 M2型巨噬细胞
下载PDF
“肺-肠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文杰 戴岳 《药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53-56,共4页
肺与肠道在解剖学上并无直接的联系,但在临床表现上呈现密切的相关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肺-肠轴”。目前认为肺与肠在之间可能通过微生物群、黏膜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网络等途径相互交流和影响。本文综述有关“肺-肠轴”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肺-肠轴” 道菌群 黏膜免疫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基于“肺-肠”轴探讨肺、肠微生态对肺部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时晨 林丽丽 +5 位作者 谢彤 沈存思 纪建建 赵霞 汪受传 单进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尤其是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突破,诞生了“肺-肠”轴这一全新概念,其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不谋而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尤其是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突破,诞生了“肺-肠”轴这一全新概念,其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不谋而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肠道微生物稳态对肺部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某些特定菌属及其代谢产物可参与肺部疾病进程,影响其发生发展;然而,肺、肠道微生物组成极为复杂,其免疫调节、抗炎、抗感染等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就“肺-肠”轴及肺、肠微生态对肺部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 道菌群 部微生物 代谢 免疫 部疾病
下载PDF
中医药基于“肺-肠”轴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重症肺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成 叶远航 +1 位作者 郑岚 柯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33-36,共4页
重症肺炎(SP)是呼吸道危急重症之一。随着“肺-肠”轴理论的发展,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展了许多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SP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将成为中医药防治SP的新靶点。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 重症肺炎(SP)是呼吸道危急重症之一。随着“肺-肠”轴理论的发展,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展了许多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SP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将成为中医药防治SP的新靶点。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通过“肺-肠”轴整理了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SP的相关性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SP提供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 道菌群 重症 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肺-肠”轴理论分析微生物调节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苏丽 周敦荣 +1 位作者 谭茜茜 童玉梅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2407-241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肺-肠”轴理论分析微生物调节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肺-肠”轴理论分析微生物调节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的核酸转阴率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治疗前后的肺部菌群数量、肠道菌群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核酸转阴率、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呼吸道菌群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的菌群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肠道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生物调节剂可能通过“肺-肠”轴调节COVID-19患者的肺部菌群与肠道菌群,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但其在提高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及促进核酸转阴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普通型 “肺- 微生物调节剂 部菌群 道菌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肺⁃皮⁃肠”轴研究麻芥巴布膏对哮喘小鼠上皮源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石涵芬 冯天意 +3 位作者 张双 纪雯婷 王庆国 王雪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通过麻芥巴布膏干预哮喘小鼠,观察其肺、皮、肠组织中上皮源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C57/BL6雌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麻芥巴布膏组。使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为致敏剂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计算脾... 目的:通过麻芥巴布膏干预哮喘小鼠,观察其肺、皮、肠组织中上皮源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C57/BL6雌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麻芥巴布膏组。使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为致敏剂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计算脾指数,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及肺、皮、肠组织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肠组织中TSLP mRNA、白细胞介素-33(IL-33)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脾指数增高,并出现血管内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支气管壁增厚的病理变化,血清中IgE的含量增多,TSLP含量在肺、皮组织中增多,肠组织中没有明显变化,TSLP mRNA的表达在皮、肠组织中显著上调,而IL-33 mRNA的表达在皮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但在肠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芥巴布膏可降低脾指数和血清中IgE的含量,并可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肺、皮、肠组织中TSLP的含量,增加皮组织中TSLP mRNA表达,下调皮组织中IL-33 mRNA表达以及肠组织中TSLP mRNA、IL-33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组织与皮组织间,实验各组TSLP含量的相关性为0.689,肺组织与肠组织间的相关性为−0.163,皮组织和肠组织间的相关性为0.4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芥巴布膏可以降低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肺-皮-肠”轴上皮源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改善气道炎症,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小鼠 麻芥巴布膏 “肺-- TSLP IL-33
下载PDF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美玲 林子娟 +2 位作者 潘丽婷 刘辉文 陈碧贞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9期79-82,共4页
目的: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20日的所有文献,根据研究主题、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提取分析。... 目的: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20日的所有文献,根据研究主题、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纳入79篇文献,2010年开始有相关研究;59篇期刊文献共涉及214名作者、61个机构单位,42种期刊,45篇文献有基金资助。纳入文献共61篇被引用,经合并整理共得到关键词165个,成都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肠道菌群的共同研究是未来的热点趋势,发展空间大,研究价值高,但目前的发文量和高质量论文均较少,今后应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思想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大相表里 道菌群 文献计量学 “肺-
下载PDF
基于“肺-肠”轴理论运用宣肺通腑法保护肠屏障防治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辉 蒋庆雨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肺-肠”轴理论运用宣肺通腑法保护肠屏障防治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基于“肺-肠”轴理论运用宣肺通腑法保护肠屏障防治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肠内营养支持等),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宣肺通腑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腹胀、便秘、倦怠乏力等)、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健康评分、器官衰竭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健康评分及器官衰竭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健康评分及器官衰竭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基于“肺-肠”轴理论运用宣肺通腑法保护肠屏障防治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和降低器官衰竭程度,还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修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理论 通腑法 屏障 脓毒症 急性胃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肺-脾-肠”轴理论的小儿咳喘诊治思路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旅 史正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38-3439,共2页
文章介绍了从"肺-脾-肠"轴治疗小儿咳喘的学术思想。对于小儿咳喘疾病,"肺-脾-肠"轴失调,气机郁滞是病机关键,病位在肺,涉及脾、大肠。针对不同病因,分为5个证型。文章具体介绍了调理"肺-脾-肠"轴治疗咳... 文章介绍了从"肺-脾-肠"轴治疗小儿咳喘的学术思想。对于小儿咳喘疾病,"肺-脾-肠"轴失调,气机郁滞是病机关键,病位在肺,涉及脾、大肠。针对不同病因,分为5个证型。文章具体介绍了调理"肺-脾-肠"轴治疗咳喘的药物。后附以典型案例予以说明。"肺-脾-肠"轴失调,气机郁滞,则发生咳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 咳喘 诊治思路
原文传递
基于“肺-脑-肠”轴理论探析微生物群与特发性肺纤维化
10
作者 邹吉宇 庞立健 +3 位作者 吕晓东 张春辉 臧凝子 王天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14-5018,共5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络病”范畴,肺络、脑络、肠络之间以络脉相系,“肺”“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肺-脑-肠”轴环形体系。微生物群在“肺-脑-肠”轴之间进行多向交互串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的发生、发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络病”范畴,肺络、脑络、肠络之间以络脉相系,“肺”“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肺-脑-肠”轴环形体系。微生物群在“肺-脑-肠”轴之间进行多向交互串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多个环节。文章基于“肺-脑-肠”轴理论阐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为IP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 特发性纤维化 “肺-脑” -脑” “肺- 络病
原文传递
论“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的理论内涵及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0-1356,共7页
“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是肺藏象学说的重要命题,高度概括了肺、大肠、皮肤之间生理病理内外呼应的关系,并以“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皮病治肺”“皮病治肠”等同调互治辨治形式,广泛应用于多种肺、大肠及皮肤难治性疾病的治疗... “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是肺藏象学说的重要命题,高度概括了肺、大肠、皮肤之间生理病理内外呼应的关系,并以“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皮病治肺”“皮病治肠”等同调互治辨治形式,广泛应用于多种肺、大肠及皮肤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从系统思维、主客一体、逻辑推理等视角,分别阐释“肺合大肠”“肺合皮毛”“大肠者,皮其应”等脏腑形体应合的理论内涵,明确了“肺-肠-皮肤”相互应合的逻辑关系,而基于“肺-肠”轴、“肺-皮肤”轴、“肠-皮肤”轴等双向互作网络探讨其生物学机制,对于丰富及拓展中医“皮”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构建“态靶结合”的“肺-肠-皮肤”病证治疗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大 皮其应 “肺- “肺-皮肤” -皮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