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测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泽宏 陈建宇 +1 位作者 王东烨 张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例正常检查者及4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左肾静脉最窄内径及左肾门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以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范围。结果134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49.8°±26.2°,"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5.3°±8.0°;正常人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26±0.72)c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0.58±0.21)cm,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型左肾静脉(左肾门区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与左肾静脉最窄内径的比值≥3)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30.6(%15/49),>35°时为4.7%(4/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左肾静脉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彩超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艳 吴锡蓉 罗锡惠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第2期178-179,共2页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引起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分为前“胡桃夹”综合征和后“胡桃夹”综合征,前“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引起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分为前“胡桃夹”综合征和后“胡桃夹”综合征,前“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内受压而引起的胡桃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彩超 综述
下载PDF
后“胡桃夹”综合征一例的诊治体会
3
作者 周鑫 陈跃东 +4 位作者 邢金春 周中泉 陈福真 刘荣福 陈斌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0-711,I0003,共3页
自1972年Deschepper首次报告“胡桃夹”现象引起左肾出血以来,国内外相关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而左肾静脉行走于腹主动脉之后的后“胡桃夹”现象在国内鲜见报道。以下报道1例后“胡桃夹”综合征,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诊治 病例报告 腹主动脉 左肾静脉 国内外 肾出血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静 张翥 +1 位作者 岳改燕 霍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35-336,共2页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分为前“胡桃夹”和后“胡桃夹”[1]。前“胡桃夹”指肠系膜上动脉( SMA)与腹主动脉( AO)夹角之间的间隙变小,使得穿过两者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分为前“胡桃夹”和后“胡桃夹”[1]。前“胡桃夹”指肠系膜上动脉( SMA)与腹主动脉( AO)夹角之间的间隙变小,使得穿过两者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挤压,从而引起以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后“胡桃夹”是指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脊柱间,并受到两者挤压,临床上不多见。故本文不详细表述后“胡桃夹”,而针对前“胡桃夹”综合征在临床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误诊原因分析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临床症状 腹主动脉 SMA 腰腹痛
下载PDF
双源CT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
5
作者 刘聪 郭元星 +5 位作者 欧陕兴 乔国庆 何小华 龙芳 李小荣 郭丽旭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临床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女性8例,男性17例,年龄为6-49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临床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女性8例,男性17例,年龄为6-49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64层CT进行检查,包括肾动脉CTA、肠系膜CTA、肾静脉CTV、肝胆脾胰肾增强CT.对其左肾静脉的受压程度进行显示。结果:螺旋CT平扫:左肾外形较右肾大;CTA及增强扫描:25例均能清晰、直观显示左肾静脉的形态及立体走形,各数据可得到精确测量,所有病例均符合“胡桃夹”综合征CT征象;MPR、MIP、VR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40°),左肾静脉压力增高。结论:双源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楚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形成的夹角、左肾静脉及毗邻的解剖结构.对临床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双源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彩超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邱洁 宋永利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彩超诊断.结果:12例首发血尿占60%,3例首发蛋白尿占15%,3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占15%,2例盆腔淤血综合征占10%.彩超提示:仰卧位左...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彩超诊断.结果:12例首发血尿占60%,3例首发蛋白尿占15%,3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占15%,2例盆腔淤血综合征占10%.彩超提示:仰卧位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比≥2,脊柱过伸位15~20 min后或站立位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比≥4;频谱多普勒左肾静脉狭窄段峰值流速为(143.2±32.6 cm/s),左肾静脉扩张段峰值流速为(8.85±4.62 cm/s);彩色多普勒显示左肾静脉狭窄段血流信号为明亮的花色血流.结论:长期血尿、直立性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盆腔淤血综合征是'胡桃夹'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症状;彩超是'胡桃夹'综合征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血尿 直立性蛋白尿 左肾静脉
下载PDF
彩超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牛德强 胡萍 《新疆医学》 2013年第7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胡桃夹综合症"的价值。方法:采用平卧位、直立位、蹲位、右侧屈膝位分析10例"胡桃夹"综合征的左肾静脉远端和近端血管内径及流速。结果:平卧位、蹲位、右侧屈膝卧位与直立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胡桃夹综合症"的价值。方法:采用平卧位、直立位、蹲位、右侧屈膝位分析10例"胡桃夹"综合征的左肾静脉远端和近端血管内径及流速。结果:平卧位、蹲位、右侧屈膝卧位与直立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平卧位、蹲位、右侧屈膝卧位可以使左肾静脉远心端内径(b)/近心端内径(a)减小,Va/Vb减小。结论:彩超对观察"胡桃夹"综合征不同体位左肾静脉内径及血流改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
下载PDF
MSCT对左肾静脉走行规律的显示及对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启示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玉霞 马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研究正常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夹角的解剖形态学规律,探讨MS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研究正常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夹角的解剖形态学规律,探讨MS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MSCT,前瞻性观察220例正常者的SMA与AA的夹角大小,LRV夹角处、近肾门段最宽处的内径(前后径)及相应水平的截面积,以明确LRV的走行特征及正常人SMA与AA夹角的大小对LRV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SMA与AA夹角的范围、LRV受压前后的内径、截面积的参考范围以及体重指数与夹角的关系。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MIP。另有3例临床已证实NCS的病例作为分析参考。结果 220例正常SMA与AA的夹角的大小为(56.67±18.27)°,肾门段LRV前后径(DD)为(9.91±2.23)mm,截面积(SAD)为(119.81±43.03)mm2;夹角段LRV前后径(DN)为(6.50±2.31)mm,截面积(SAN)为(86.47±41.27)mm2;并计算DD/DN,SAD/SAN。220例正常人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与SMA与AA间的夹角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有一定的正相关联系。结论正常人LRV于SMA夹角处呈所谓轻度受压征象(移行型或夹角小于50°)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NCS是一个以临床症状为前提的综合诊断,不能单纯依靠CT表现确诊NCS,但CT表现可提示患NCS的可能性大小。当LRV呈未受压型或移行型,SMA夹角大于50°,截面积缩小在Ⅱ°以下,可排除NCS的可能;LRV呈漏斗型,夹角小于50°,截面积缩小达Ⅱ°以上者,高度可疑NCS,应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左肾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胡桃夹综合症中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赵海涛 《临床研究》 2014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究彩超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共50例。结果其中有32例的首发症状为血尿,所占比例为64%,7例患者首发性蛋白尿,占14%,6例患者左侧的精索静... 目的:探究彩超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共50例。结果其中有32例的首发症状为血尿,所占比例为64%,7例患者首发性蛋白尿,占14%,6例患者左侧的精索静脉曲张,占12%,5例患者盆腔的淤血综合征,占10%。彩超提示:仰卧位时,左侧肾静脉的扩张段的静脉内径与狭窄段的静脉内径的比值≥2,在脊柱的过伸位15-20min后或者在站立位时,左侧肾静脉的扩张段的静脉内径与狭窄段的静脉内径的比值≥4;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肾静脉狭窄段的峰值流速达到((141.8±30.7 cm/s),左肾静脉扩张段的峰值流速是(8.68±4.47 cm/s);而多普勒超声同时提示左侧肾静脉狭窄段具有高亮度的血流信号。结论“胡桃夹”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长期的血尿、直立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盆腔淤血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主要的无创诊断方法为彩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直立性蛋白尿 血尿
下载PDF
SMA夹角与人体腹部脂肪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冯强 龚炜 +2 位作者 雷静 徐彦刚 张焱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成像技术研究左肾静脉(LRV)、SMA与腹主动脉夹的夹角,得出SMA夹角均值、左肾静脉前后径及截面积。测量人体各种类型腹部脂肪体积、容积百分比(包...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成像技术研究左肾静脉(LRV)、SMA与腹主动脉夹的夹角,得出SMA夹角均值、左肾静脉前后径及截面积。测量人体各种类型腹部脂肪体积、容积百分比(包括全腹部脂肪、脏器脂肪、皮下脂肪)。其中101例为正常对照组,另8例为"胡桃夹"综合征组(NCS组)。结果 101例正常对照组中SMA夹角均值为(57.66°±19.54°),8例NCS组中SMA夹角均值为(29.54°±11.43°),正常组与NCS组中SMA夹角均与腹部脂肪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MA夹角与人体腹部脂肪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腹部脂肪“胡桃夹”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