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灭幽汤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喻斌 罗燕 +5 位作者 郭璇 王小娟 杜中华 尹姣 徐寅 夏蓉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4期589-591,637,共4页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及其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肥甘食物+湿热环境+幽门螺杆菌)建立BALB/c小鼠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及其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肥甘食物+湿热环境+幽门螺杆菌)建立BALB/c小鼠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高浓度灭幽汤组、低浓度灭幽汤组、胃三联组(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颗粒)、模型组、对照组。连续给药14 d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HSP70蛋白、HSP7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70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BALB/c小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HSP70蛋白、HSP70 mRNA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浓度灭幽汤组,胃三联组小鼠HSP70蛋白、HSP70 mRNA表达均增加(P<0.01);胃三联组与高、低浓度灭幽汤组中HSP70蛋白HSP70 mRNA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灭幽汤可能通过上调HSP70蛋白及其mRNA表达而发挥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幽汤 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 HSP70蛋白 HSP70 mRNA
下载PDF
“脾胃十针”的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石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方法:从已故针灸名老专家王乐亭 教授名方"老十针"加减化裁,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公孙6穴10针。 结果:治疗不寐、喘证、惊悸、眩晕、中风便秘等病,临床收效甚佳。 结论:脾胃十针功能和中健脾、通畅气机、... 方法:从已故针灸名老专家王乐亭 教授名方"老十针"加减化裁,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公孙6穴10针。 结果:治疗不寐、喘证、惊悸、眩晕、中风便秘等病,临床收效甚佳。 结论:脾胃十针功能和中健脾、通畅气机、升清降浊、消补兼施,治疗因脾 胃虚弱或脾胃不和引起的各种疾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十针” 临床应用 不寐 喘证 惊悸 眩晕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张小萍从脾胃气化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国庆 张小萍 《河南中医》 2020年第9期1340-1343,共4页
张小萍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虽有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之分,病因有情志失调、外感六淫、饮食所伤之别,然其致病之本皆为脾胃虚弱。遂秉持"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提出了"脾胃气化学说&quo... 张小萍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虽有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之分,病因有情志失调、外感六淫、饮食所伤之别,然其致病之本皆为脾胃虚弱。遂秉持"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提出了"脾胃气化学说",以脾胃气化为核心,统论外感内伤疾病,采用调升降、理出入、适纳化、宜燥湿等法施治。张老师提出"健脾必先开胃",针对脾胃虚弱导致纳化失常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在参苓白术散基础上少佐炒谷芽、焦山楂等消食之品。针对外感六淫导致气机出入无序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张老师常用攻补兼施之法施治。其中,攻法依据外感、内生病邪的特性采取祛风散寒、化痰行瘀、宣卫和营等法伐其有余,补法以调理脾胃为要而采用益气和胃、调和营卫等法益气生源,临证时常用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怀山药-紫苏梗等药对。张老师认为,苦温燥湿之品并非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选择,甘温之品虽具温燥却有甘缓,组方配伍时无须顾虑燥化伤阴,常选用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甘温药物振奋脾阳,温而不燥,中正和缓,运化水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气化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气化学说” 调升降 理出入 适纳化 宜燥湿 张小萍
下载PDF
基于“脾胃”学说探讨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雅玲 金荣疆 +2 位作者 黄依杰 蔡继希 李涓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3-798,共6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其平衡影响着宿主的平衡和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针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从理论、机制、应用三方面对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现状进行综述。整理发现"脾胃"学说是针灸调节...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其平衡影响着宿主的平衡和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针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从理论、机制、应用三方面对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现状进行综述。整理发现"脾胃"学说是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理论基础,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多用于治疗肥胖、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微生物-脑-肠轴理论可能是针刺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机制。基于中医"脾胃"学说理论,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是否能运用于更多疾病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针灸 肠道菌群 综述
下载PDF
“脾胃升降”临床应用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云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7-348,共2页
“脾胃升降”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是体阴而用阳 ,胃是体阳而用阴 ;脾喜燥而恶湿 ,胃喜润而恶燥 ;脾宜升 ,胃宜降 ,升降相须为用 ;脾胃与他脏辨证应用于临床 ,脾为阴脏其用在阳 ,不升则阳无所用 ,用阳必升 ;胃为阳腑其用在阴 ,阴主... “脾胃升降”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是体阴而用阳 ,胃是体阳而用阴 ;脾喜燥而恶湿 ,胃喜润而恶燥 ;脾宜升 ,胃宜降 ,升降相须为用 ;脾胃与他脏辨证应用于临床 ,脾为阴脏其用在阳 ,不升则阳无所用 ,用阳必升 ;胃为阳腑其用在阴 ,阴主降 ,不降则无所用。因此 ,治脾必知其欲升 ,治胃必知其欲降。察其阴阳 ,知其升降 ,明其补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 辨证关系 临床应用 中医学
下载PDF
皮肤病从“脾胃”论治举隅
6
作者 柴秀梅 张建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73-73,共1页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一理论在养生防病和治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运用“健脾益气”等法治疗皮肤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兹举例介绍如下:
关键词 皮肤病 中医药疗法 “脾胃”论治
下载PDF
“脾胃升降”临床意义浅见
7
作者 王艳文 张贵彪 《内蒙古中医药》 1997年第S1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脾胃升降” 临床意义 辩证关系 升阳 归脾汤 香砂六君子汤 脾升胃降 阴津不足 脾气不升 阳生阴长
下载PDF
浅析陈实功治疡疾以脾胃为要 被引量:6
8
作者 甘雨龙 张毅 +1 位作者 苏化 张紫琪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700-703,共4页
陈实功为明代著名外科医家,是中医外科学三大流派之一正宗派创始人,其"脾胃为要"的学术思想贯穿疡疾治疗的始终。陈实功认为疡疾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功能受损,可导致疡疾为患。治疗疡疾时当以"初... 陈实功为明代著名外科医家,是中医外科学三大流派之一正宗派创始人,其"脾胃为要"的学术思想贯穿疡疾治疗的始终。陈实功认为疡疾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功能受损,可导致疡疾为患。治疗疡疾时当以"初期宜消,慎伤脾胃;将溃宜托,健运脾胃;溃后宜补,强壮脾胃"为治疗法则,日常调护也应注重脾胃,慎用寒凉以免损及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实功 “脾胃为要” 疡疾 《外科正宗》
下载PDF
王光安运用“脾胃归元针法”治疗痤疮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段平平 段建平 +2 位作者 熊淑馨 孙宁 王光安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159-2161,共3页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冲任失调、恣食肥甘厚腻,抑或过食辛辣、或者熬夜、郁怒、思虑过度等,致使气机升降失常,发为本病。治疗时采用“脾胃归元针法”,主要选取左侧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地机、漏谷以及右侧足阳明胃...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冲任失调、恣食肥甘厚腻,抑或过食辛辣、或者熬夜、郁怒、思虑过度等,致使气机升降失常,发为本病。治疗时采用“脾胃归元针法”,主要选取左侧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地机、漏谷以及右侧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上6穴合用,共同调整脾脏的运化与胃腑的受纳功能,促进脾升胃降功能恢复。中焦脾胃气机恢复如常,则五脏气化如常,痤疮症状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气机 “左升右降” “脾胃归元针法” 脾胃 王光安
下载PDF
浅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对妇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聂雅静 李军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5期120-121,共2页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内涵、病机及其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病机包括不荣而不通、闭塞而不通两个方面,妇科疾病多由阳明津液不足,不荣而不通所致,病机重在胃腑内伤、胃阴不足...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内涵、病机及其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病机包括不荣而不通、闭塞而不通两个方面,妇科疾病多由阳明津液不足,不荣而不通所致,病机重在胃腑内伤、胃阴不足,故治疗上以补养阳明津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妇科疾病 月经量少
原文传递
脐药灸“脾胃虚寒方”治疗慢性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臧晓丽 冀金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12-212,共1页
探究脐药灸“脾胃虚寒方”治疗慢性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慢性虚寒型胃脘痛提供相应的经验。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28例,其中男74例,女54例,年龄分布为35-74岁,将患... 探究脐药灸“脾胃虚寒方”治疗慢性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慢性虚寒型胃脘痛提供相应的经验。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28例,其中男74例,女54例,年龄分布为35-74岁,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的方法为“平衡序贯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在对患者病情核对完毕后指导患者采用口服中药加针灸、足三里隔姜灸进行治疗,在对患者病情核对完毕后指导患者采用抑酸、护胃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脐药灸“脾胃虚寒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中,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1.2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脐药灸“脾胃虚寒方”治疗慢性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药灸“脾胃虚寒方” 慢性虚寒型胃脘痛 临床观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甘松抗帕金森病作用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万国慧 魏晓嘉 +7 位作者 李佳园 杨雪 于佳禾 刘金凤 王雨青 吕研 金重先 石晋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9-510,共12页
该文旨在研究中医"脾胃"学说和现代理论"微生物-肠-脑轴"指导下甘松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旋多巴组和甘松醇... 该文旨在研究中医"脾胃"学说和现代理论"微生物-肠-脑轴"指导下甘松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旋多巴组和甘松醇提物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PD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14 d后,通过旷场实验、斜板实验和爬杆实验,分析甘松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行为学检测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纹状体、结肠和结肠内容物。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结肠组织中α-sy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和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含量;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差异菌门与优势菌属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甘松能够明显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明显降低PD大鼠纹状体中α-syn、TNF-α、IL-1β和NF-κB含量,显著升高PD大鼠纹状体中TH含量。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PD模型对照组中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显著降低,线性判别分析重点菌群结果表明,甘松能够升高梭菌科Clotridi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Anaerostipes相对丰度,降低PD模型对照组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甘松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减少α-syn在肠道和脑部的聚集,从而改善肠道炎症及神经炎症,为将"脾胃"学说和"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相结合治疗PD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帕金森病 “脾胃”学说 微生物-肠-脑轴 16S rRNA 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