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连珠”体起源于“对问”——刘胜《闻乐对》为连珠雏形论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大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8,共8页
《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多有以"臣闻"起首来发表见解的,至有几个"臣闻"格式的连用,假如把其中"臣闻"格式抽绎并汇聚起来,这是"连珠"体构成的模式之一。刘胜《闻乐对》为"连珠&q... 《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多有以"臣闻"起首来发表见解的,至有几个"臣闻"格式的连用,假如把其中"臣闻"格式抽绎并汇聚起来,这是"连珠"体构成的模式之一。刘胜《闻乐对》为"连珠"雏形,为受诏作之,如果脱略其有关自我事迹的叙说,那就是完全的"连珠"体;脱略具体性而只存"臣闻"格式,这是"连珠"体又一构成模式。因此,"连珠"体就是此二者的结合,把某种推理、论证从原生态语境中抽离出来进行新的组合,使得原本有具体指向的劝谏话语有了某种抽象和普世化,这些话语在新的语境中被再联结、新组合又有"历历如贯珠"的语言上的要求;其意义指向也由单纯的劝谏而兼有观赏,接受者由痛苦的被劝谏者而兼有对形式的某种欣赏,不再仅仅是对内容的接受。倒过来讲,"连珠"某某首又如同《韩非子》中《说林》、《储说》,人们或许可以直接将其引用在自己的论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闻”格式 连珠 对问 普世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