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评‘自我表现’说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
1
作者
许子清
《当代文坛》
1984年第3期17-21,共5页
近几年来,有人在文艺创作上提倡从自我出发,写自我、写主观、写潜意识。主张“顽强地表现自己”,“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并把这种“自我表现”的文艺创作主张,美化为“新的美学原则”,还说它是艺术表现的最高目的。因...
近几年来,有人在文艺创作上提倡从自我出发,写自我、写主观、写潜意识。主张“顽强地表现自己”,“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并把这种“自我表现”的文艺创作主张,美化为“新的美学原则”,还说它是艺术表现的最高目的。因此,“他们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自我表现
”说
表现
自我
文艺创作
文艺工作者
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
潜意识
新的美学原则
唯我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反映论过时了吗?——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反映论的论争与反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旭
《西部学刊》
2017年第8期25-29,共5页
文学反映论贯穿整个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史,地位非同一般,但是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反映论有四次大的论争:"自我表现"论对文学反映论的质疑、文学主体论对文学反映论的冲击、文学本体论与文学反映论的碰撞、审美反映论对文学反...
文学反映论贯穿整个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史,地位非同一般,但是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反映论有四次大的论争:"自我表现"论对文学反映论的质疑、文学主体论对文学反映论的冲击、文学本体论与文学反映论的碰撞、审美反映论对文学反映论的超越。文学反映论并未过时,它仍具有新生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反映论
“自我表现”论
文学主体论
文学本体论
审美反映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文化互释中的郭沫若早期诗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伍世昭
李江山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6,共8页
本文在谈论郭沫若早期诗学时 ,坚持文化互释的立场 ,乃基于“五四”时期中西两种文化在郭沫若那里遇合激荡、消解化合的事实。文章认为如此方能逼近对象的真相 :其“自我表现”说、“无目的”论、“人格冲动”说、文学的“功利性”等诗...
本文在谈论郭沫若早期诗学时 ,坚持文化互释的立场 ,乃基于“五四”时期中西两种文化在郭沫若那里遇合激荡、消解化合的事实。文章认为如此方能逼近对象的真相 :其“自我表现”说、“无目的”论、“人格冲动”说、文学的“功利性”等诗学话语建构就建基于中西文化的比照参证之上 ;中国当代诗学建设亦能由此得到某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郭沫若
早期诗学
诗学话语
“自我表现
”说
“无目的”论
“人格冲动”说
功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者就是上帝”——论文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被引量:
1
4
作者
包永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3-11,共9页
本文从读者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中的具体作用入手,论述了文学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来的文学创作都是为着一定的读者群众的,作家心中都有着“潜在的读者”,他们是作家创作过程中不执笔的合作者,又是文学创作活动的最后完成者。作家创造...
本文从读者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中的具体作用入手,论述了文学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来的文学创作都是为着一定的读者群众的,作家心中都有着“潜在的读者”,他们是作家创作过程中不执笔的合作者,又是文学创作活动的最后完成者。作家创造着读者,读者也创造着作家。而读者接受更是文学作品赖以生存的重要土壤,作品意义的生成,作品价值的衡定,审美效应的发生,都不可能离开读者的阅读消费而孤立绝缘地产生。所以人民是文学工作者的母亲。坚持“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的读者
“自我表现”论
作群众忠实的代言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
5
作者
毕光明
《琼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8-83,共6页
七十年代末,在社会转折和思想解放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由意识形态写作开始转向艺术性写作,文学从为政治服务的公然的规定下解放出来而恢复其审美功能.在这一文学向自身回归的历史性转轨中,朦胧诗充当了艺术变革的前锋,而作为它的理论...
七十年代末,在社会转折和思想解放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由意识形态写作开始转向艺术性写作,文学从为政治服务的公然的规定下解放出来而恢复其审美功能.在这一文学向自身回归的历史性转轨中,朦胧诗充当了艺术变革的前锋,而作为它的理论后盾的新潮诗歌批评则及时地对巨变作出了解释并加速了一时代文学观念的更新,从而推动了新时期的文学复兴运动.“朦胧诗”最初是一种带有贬义的称谓,它是创新的诗歌现象在因长期的非文学运动而导致艺术思维退化的诗歌欣赏主体那里引起的痛苦反应.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按报纸的宣传去思维,去看问题,去自我感觉,至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只要跟报纸上的抽象概念不相符合,那么这种生活就是不可信、不能理解,是值得怀疑,是不应该作为讨论问题的根据的.因此,一旦文学、诗歌不再按照报纸社论的调子去演绎,而是服从心灵对于外部世界的真切感应,那么这样的诗歌就是怪异的了,是令人忧惧的,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是读不懂的了.浩劫过后,从地下流传到公开传播的巡礼了文化大革命中“迷惘的一代”的觉醒的心灵,以先驱者的声音在刚刚解冻的诗苑初露锋芒的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的诗作,就这样引起了那些习惯于从诗歌中寻找跟报刊社论的提法相一致的思想观点的读者的不习惯和困惑.1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现实主义
诗歌
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
“自我表现
”说
新诗潮
理论批评
美学思想
文艺思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艺中的主客体关系
6
作者
栾昌大
《文艺研究》
1983年第5期20-25,共6页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观察文艺现象。得出如下的结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也就是人们...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观察文艺现象。得出如下的结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关于文艺本质的“反映”说的基本含义。文艺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适应一定的社会斗争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抒情诗
社会生活
文艺创作
艺术家
“自我表现
”说
创作方法
自我
意识
社会思潮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自我表现’说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
1
作者
许子清
出处
《当代文坛》
1984年第3期17-21,共5页
文摘
近几年来,有人在文艺创作上提倡从自我出发,写自我、写主观、写潜意识。主张“顽强地表现自己”,“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并把这种“自我表现”的文艺创作主张,美化为“新的美学原则”,还说它是艺术表现的最高目的。因此,“他们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自我表现
”说
表现
自我
文艺创作
文艺工作者
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
潜意识
新的美学原则
唯我论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反映论过时了吗?——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反映论的论争与反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旭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西部学刊》
2017年第8期25-29,共5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研究"(编号:10BZW009)
国家留学基金"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
文摘
文学反映论贯穿整个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史,地位非同一般,但是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反映论有四次大的论争:"自我表现"论对文学反映论的质疑、文学主体论对文学反映论的冲击、文学本体论与文学反映论的碰撞、审美反映论对文学反映论的超越。文学反映论并未过时,它仍具有新生的力量。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反映论
“自我表现”论
文学主体论
文学本体论
审美反映论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文化互释中的郭沫若早期诗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伍世昭
李江山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6,共8页
文摘
本文在谈论郭沫若早期诗学时 ,坚持文化互释的立场 ,乃基于“五四”时期中西两种文化在郭沫若那里遇合激荡、消解化合的事实。文章认为如此方能逼近对象的真相 :其“自我表现”说、“无目的”论、“人格冲动”说、文学的“功利性”等诗学话语建构就建基于中西文化的比照参证之上 ;中国当代诗学建设亦能由此得到某些启示。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郭沫若
早期诗学
诗学话语
“自我表现
”说
“无目的”论
“人格冲动”说
功利性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者就是上帝”——论文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被引量:
1
4
作者
包永新
机构
延安大学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3-11,共9页
文摘
本文从读者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中的具体作用入手,论述了文学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来的文学创作都是为着一定的读者群众的,作家心中都有着“潜在的读者”,他们是作家创作过程中不执笔的合作者,又是文学创作活动的最后完成者。作家创造着读者,读者也创造着作家。而读者接受更是文学作品赖以生存的重要土壤,作品意义的生成,作品价值的衡定,审美效应的发生,都不可能离开读者的阅读消费而孤立绝缘地产生。所以人民是文学工作者的母亲。坚持“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关键词
潜在的读者
“自我表现”论
作群众忠实的代言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
5
作者
毕光明
机构
琼州大学
出处
《琼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8-83,共6页
文摘
七十年代末,在社会转折和思想解放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由意识形态写作开始转向艺术性写作,文学从为政治服务的公然的规定下解放出来而恢复其审美功能.在这一文学向自身回归的历史性转轨中,朦胧诗充当了艺术变革的前锋,而作为它的理论后盾的新潮诗歌批评则及时地对巨变作出了解释并加速了一时代文学观念的更新,从而推动了新时期的文学复兴运动.“朦胧诗”最初是一种带有贬义的称谓,它是创新的诗歌现象在因长期的非文学运动而导致艺术思维退化的诗歌欣赏主体那里引起的痛苦反应.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按报纸的宣传去思维,去看问题,去自我感觉,至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只要跟报纸上的抽象概念不相符合,那么这种生活就是不可信、不能理解,是值得怀疑,是不应该作为讨论问题的根据的.因此,一旦文学、诗歌不再按照报纸社论的调子去演绎,而是服从心灵对于外部世界的真切感应,那么这样的诗歌就是怪异的了,是令人忧惧的,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是读不懂的了.浩劫过后,从地下流传到公开传播的巡礼了文化大革命中“迷惘的一代”的觉醒的心灵,以先驱者的声音在刚刚解冻的诗苑初露锋芒的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的诗作,就这样引起了那些习惯于从诗歌中寻找跟报刊社论的提法相一致的思想观点的读者的不习惯和困惑.1980?
关键词
朦胧诗
现实主义
诗歌
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
“自我表现
”说
新诗潮
理论批评
美学思想
文艺思潮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艺中的主客体关系
6
作者
栾昌大
出处
《文艺研究》
1983年第5期20-25,共6页
文摘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观察文艺现象。得出如下的结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关于文艺本质的“反映”说的基本含义。文艺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适应一定的社会斗争的需要。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抒情诗
社会生活
文艺创作
艺术家
“自我表现
”说
创作方法
自我
意识
社会思潮
浪漫主义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评‘自我表现’说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
许子清
《当代文坛》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学反映论过时了吗?——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反映论的论争与反思
李旭
《西部学刊》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文化互释中的郭沫若早期诗学
伍世昭
李江山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读者就是上帝”——论文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包永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
毕光明
《琼州学院学报》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文艺中的主客体关系
栾昌大
《文艺研究》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