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岭南“自梳”与“不落家”风俗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乔玉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52,190,共9页
岭南社会传统风俗中存在较强的母系遗风,女性强悍、自主。随着"母权"向"父权"再向"夫权"的倾斜,对女性的社会定位不断变化,"父权"与"夫权"也进行着角逐。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关于明... 岭南社会传统风俗中存在较强的母系遗风,女性强悍、自主。随着"母权"向"父权"再向"夫权"的倾斜,对女性的社会定位不断变化,"父权"与"夫权"也进行着角逐。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关于明清时期岭南珠三角地区女性"自梳"与"不落家"风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之进行论证,由此对该风俗进行再次深入的思考,得出这种现象亦是中原文化和本地传统相调适、"父权"和"夫权"冲突与折中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岭南 “自梳” “不落家” 再思考
原文传递
“自梳女”的文化调适策略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方英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7-169,共3页
“自梳女”作为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群体,在面对严密而强大的主流文化的时候,采用了金蝉脱壳的仪式主义、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势不两立的对抗主义、另辟蹊径的独立主义的文化调适策略以求得生存的空间。虽然“自梳女”已渐趋于消失,但是... “自梳女”作为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群体,在面对严密而强大的主流文化的时候,采用了金蝉脱壳的仪式主义、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势不两立的对抗主义、另辟蹊径的独立主义的文化调适策略以求得生存的空间。虽然“自梳女”已渐趋于消失,但是作为一种亚群体的文化调适策略来说,对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梳女” 亚文化群体 主流文化 文化调适策略
下载PDF
社会现象中的女性服饰印记——以近代“自梳女”与“摩登女”为例
3
作者 张雪飞 杨小明 《晋阳学刊》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中国近代,广府地区的“自梳”现象和上海地区的“摩登”现象具有显著的服饰特征、浓郁的服饰元素以及丰富的服饰文化内涵。由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探索女性角色、服饰的嬗变,不仅是从社会和文化层面上解译服饰变革的密码,更是探讨中... 中国近代,广府地区的“自梳”现象和上海地区的“摩登”现象具有显著的服饰特征、浓郁的服饰元素以及丰富的服饰文化内涵。由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探索女性角色、服饰的嬗变,不仅是从社会和文化层面上解译服饰变革的密码,更是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现象 女性服饰 “自梳” “摩登” 服饰文化 服饰变革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在“自梳女”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琴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7-80,共4页
文化翻译应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服务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依据"功能对等"理论的通俗易懂、传达原文的精神与风格、译文自然流畅以及产生原文相似的结果等原则,对"自梳女"的文化特质翻译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功能对等 “自梳女” 文化翻译 应用
下载PDF
自梳女嫁给自己的战争
5
作者 黄晓卉 《环境》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我不是归人,我是个过客…… --郑愁予 烟花三月,下端州. 端州,现称肇庆,北回归线附近,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赏玩风雅的人来鉴赏四砚之首的端砚,笃信佛教的人来寻找六祖插梅的梅庵,景仰革命前辈的人来登临先烈遗址阅江楼,思... 我不是归人,我是个过客…… --郑愁予 烟花三月,下端州. 端州,现称肇庆,北回归线附近,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赏玩风雅的人来鉴赏四砚之首的端砚,笃信佛教的人来寻找六祖插梅的梅庵,景仰革命前辈的人来登临先烈遗址阅江楼,思慕文人吟咏的人来拜谒镇"河妖祸龙"的崇禧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梳” 封建习俗 婚姻仪式 崇禧塔
下载PDF
儒教婚姻文化及其与异地非儒文化的冲突——以广东顺德的“姑婆屋”和纳西族的“殉情”为例
6
作者 李小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10,共4页
儒教婚姻文化与异地非儒文化的冲突表现 :一是儒教地位的确立及其影响 ,儒教的坚固的地位是由于它的政教不分所决定的 ;二是儒教婚姻文化的特征 ,即他主性、男尊女卑 ,其目的是繁子孙、广家族 。
关键词 异地非儒文化 儒教 婚姻文化 文化冲突 妇女 “不落夫家”习俗 “自梳”习俗
下载PDF
广州番禺“自梳女”的沧桑
7
作者 周劲茹 刘正刚 《羊城今古》 2001年第2期50-51,共2页
番禺“自梳”始于何时已难确考。乾隆《番禺县志》载:“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据此推断,“自梳”至少开始于清初。清代至民国则颇流行。清人张心泰《粤游小志》云:“此风... 番禺“自梳”始于何时已难确考。乾隆《番禺县志》载:“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据此推断,“自梳”至少开始于清初。清代至民国则颇流行。清人张心泰《粤游小志》云:“此风起自顺德村落,后传染至番禺、沙茭一带,效之更甚。”光绪、宣统年间,番禺南村人口多达数千人,一年之中,“女子之出嫁者不过数人”,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形成有人无出的畸形状态,自梳风气之浓,于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区 中国 广州市 “自梳女” 婚姻制度 风俗习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