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舅”是“外公”吗?
1
作者 汤广文 《学语文》 2006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陈情表》 “舅” “外公” 中学 语文 释义
下载PDF
论“姑舅表婚制”的历史存在 被引量:8
2
作者 薛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姑舅表婚制”是人类自血缘家庭建立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外婚制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舅权制”则是其存在的内驱力。“姑舅表婚制”有交互姑舅表婚、舅表婚和姑表婚三种基本形式。这种婚姻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它... “姑舅表婚制”是人类自血缘家庭建立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外婚制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舅权制”则是其存在的内驱力。“姑舅表婚制”有交互姑舅表婚、舅表婚和姑表婚三种基本形式。这种婚姻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择偶优先权上,尤其是舅家的优先权。“姑舅表婚制”事实上属近亲相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表婚制” 外婚制 “舅权制”
下载PDF
也说《生经·舅甥经》中的“俘囚”
3
作者 李玉平 《励耘语言学刊》 2020年第1期99-116,共18页
以往学者对《生经·舅甥经》中"俘囚"的释义作出了积极可贵的探索,然仍有未惬之处。赵家栋等(2017)认为"俘囚"相当于"捊㘝(囚)",义为"取"的新说亦不可从。颜洽茂等(2014)所主张的"俘囚... 以往学者对《生经·舅甥经》中"俘囚"的释义作出了积极可贵的探索,然仍有未惬之处。赵家栋等(2017)认为"俘囚"相当于"捊㘝(囚)",义为"取"的新说亦不可从。颜洽茂等(2014)所主张的"俘囚"本当作"孚因","孚"表示速、疾之义是符合竺法护译经实际的,"孚"表疾速义也是东汉至东晋时期"孚"的一个常见义。然颜文结论中将"孚"理解为赶快、赶紧、急忙等义则并不适当,因为《舅甥经》中的"甥"沉着冷静,没有慌忙、急忙的行事特征。我们认为"孚因酒瓶盛骨而去"一句,当译为"迅速(迅即或随即)用酒瓶盛装舅之骸骨而离开",文献中"孚"与"疾""即"等义相当,如此理解与其他佛经中的描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经·甥经》 俘囚 孚因 俘因
下载PDF
汉语“舅母”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兼论“父母女性同胞及父母男性同胞之配偶”称谓的构词和语义类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汤传扬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6-103,共8页
表“舅母”义词,中古汉语时期唯有“舅母”,近代汉语时期有较大发展。唐代新增“舅妻”,宋代新增“妗”“妗子”“妗氏”“妗妗”,元代新增“舅妇”,明代新增“舅婆”“妗母”“母妗”,清代新增“舅娘”“妗娘”“舅妈”。汉语史上表“... 表“舅母”义词,中古汉语时期唯有“舅母”,近代汉语时期有较大发展。唐代新增“舅妻”,宋代新增“妗”“妗子”“妗氏”“妗妗”,元代新增“舅妇”,明代新增“舅婆”“妗母”“母妗”,清代新增“舅娘”“妗娘”“舅妈”。汉语史上表“舅母”义词从“舅母”一枝独秀,到“妗子”“舅娘”在南北与之分庭抗礼。普通话中口语性较强的“舅妈”产生时间并不长。将“舅母”称谓与“伯母”“叔母”“姑母”“姨母”等称谓统起来看,它们在构词和演变趋势上存在较强的一致性。世界语言在这些概念的切分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妗子 历时演变 共时分布 语义类型
下载PDF
金文“咎”字补说
5
作者 陈建新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3期38-45,169,170,共10页
元尊、元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改释为“咎”,毓祖丁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是“咎”“火”二字,这几处铭文中的“咎”均应读为亲属称谓“舅”。商、西周时期的“舅”指的是母之兄弟,“高舅”可能是对母之兄弟的尊称,东周时期... 元尊、元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改释为“咎”,毓祖丁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是“咎”“火”二字,这几处铭文中的“咎”均应读为亲属称谓“舅”。商、西周时期的“舅”指的是母之兄弟,“高舅”可能是对母之兄弟的尊称,东周时期的“舅”可能指母之兄弟,也可能指妻之父或夫之父。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的为舅举行祼祭和作器祭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上古时代对于舅权的重视和尊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宗法制
下载PDF
贵州化屋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舅权”的历史遗留与变迁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秀蓉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80,125,共9页
"谈姑妈话"是贵州化屋歪梳苗的一种特有习俗,是已婚女性去世后娘舅家在丧葬活动中专门为其举行的系列仪式的总和。该习俗是苗族传统"舅权"的某种历史遗留,主要体现为"舅权"关系中娘舅对其姐妹的义务。通... "谈姑妈话"是贵州化屋歪梳苗的一种特有习俗,是已婚女性去世后娘舅家在丧葬活动中专门为其举行的系列仪式的总和。该习俗是苗族传统"舅权"的某种历史遗留,主要体现为"舅权"关系中娘舅对其姐妹的义务。通过承担对外嫁姐妹维权的义务,娘舅得到娶回姐妹之女或收取"外甥钱"的权利,由此"舅权"逐渐发展为娘舅对外甥的权威。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传承到今天,无论是其本质还是具体的仪式过程,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歪梳苗 “谈姑妈话”习俗 “舅权”
原文传递
也说《生经·舅甥经》中的“酒宗”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往学者对《生经·舅甥经》中"酒宗"的释义值得商榷,"酒宗"非词,"宗"当与后文的"共"组成"宗共"一词。"宗共酤饮"与西晋僧人竺法护另一篇中"宗共侍之"中的&... 以往学者对《生经·舅甥经》中"酒宗"的释义值得商榷,"酒宗"非词,"宗"当与后文的"共"组成"宗共"一词。"宗共酤饮"与西晋僧人竺法护另一篇中"宗共侍之"中的"宗共"用法相同。"宗共酤饮"相当于"崇共酤饮""丛共酤饮""聚共酤饮"或"集共酤饮"等,意思就是聚集到(甥)那里共同买酒来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经·甥经》 酒宗 宗共
原文传递
舅甥关系、贡赐关系、宗藩关系及“供施关系”——历代中原王朝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形态与实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云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7,共12页
本文利用藏、汉文资料,对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中存在的舅甥关系、贡赐关系、宗藩关系及供施关系分别予以讨论,重点探讨这几组关系的产生、形态、内涵、演变及实质,并对由此而产生的治藏思想和策略简要分析,进而以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 本文利用藏、汉文资料,对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中存在的舅甥关系、贡赐关系、宗藩关系及供施关系分别予以讨论,重点探讨这几组关系的产生、形态、内涵、演变及实质,并对由此而产生的治藏思想和策略简要分析,进而以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存在的上述关系为例,分析古代历史时期内地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关系的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赐 宗藩 供施 中原王朝 西藏地方
原文传递
汉语的称谓及相关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双宝 《汉字文化》 2017年第5期87-92,共6页
汉语亲属称谓比较复杂。本文介绍亲属之间古今的称谓,引用文献佐证。间或列举误用现象。
关键词 称谓 “舅”“姑”的多义 “叔”“姨”的泛用 “家”“表”的错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