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与碰撞:释道思想对“三言”思想艺术的渗透
1
作者 游友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以儒为主、释道辅之”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冯梦龙之“三言”的主题呈现出多样统一的特点。其中既有儒家以封建礼教抑制情与欲的倾向,也有道家自然无为、佛家因果报应等思想的突出反映。三教的矛盾与统一,形成了小说主题多样化、人... 在“以儒为主、释道辅之”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冯梦龙之“三言”的主题呈现出多样统一的特点。其中既有儒家以封建礼教抑制情与欲的倾向,也有道家自然无为、佛家因果报应等思想的突出反映。三教的矛盾与统一,形成了小说主题多样化、人物性格多重性的文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市民意识 思想艺术 冯梦龙 与碰撞 《金海陵纵欲亡身》 结构模式 儒释道 人物性格 “色空”观
下载PDF
彷徨于“色”与“空”之间——论《红楼梦》的存在体验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维昭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46,共20页
《红楼梦》无疑是从本体论的高度去思考人生的。传统的“空—色—空”模式在《红楼梦》里被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表现,“色空”观念得到了最为血肉饱满的描写。从结构之营造、情节之安排,到人物之生活体验与抉择,无不紧紧围绕此“色... 《红楼梦》无疑是从本体论的高度去思考人生的。传统的“空—色—空”模式在《红楼梦》里被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表现,“色空”观念得到了最为血肉饱满的描写。从结构之营造、情节之安排,到人物之生活体验与抉择,无不紧紧围绕此“色空”之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空” “色 甄士隐 曹雪芹 王国维 太虚幻境 “色空”观 无善无恶
原文传递
也说《红楼梦》本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祖慧 《兰州学刊》 CSSCI 1996年第3期55-58,共4页
《红楼梦》是超越时空的.从它诞生以来关于它的话题、评说已绵延二百余年,因它而诞生的专门学问“红学”,至今“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红楼梦》还要“无尽地探索下去”.之所以说“无尽地探索”,实在也是不得已的事.两个世纪过去... 《红楼梦》是超越时空的.从它诞生以来关于它的话题、评说已绵延二百余年,因它而诞生的专门学问“红学”,至今“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红楼梦》还要“无尽地探索下去”.之所以说“无尽地探索”,实在也是不得已的事.两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连它的“主旨”“本旨”究竟如何也还说不清,道不明,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原来也属必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则因为《红楼梦》是这样一部活生生的,如同生活本来一样丰富得无以复加的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则是因了读者的眼光有种种.因而,任何简单的概括说明都难以概括说明,任何评判都不免失之偏颇,难以眼人.《红楼梦》真是不说也罢——欲罢不能!笔者不揣浅陋写此文,也有欲罢不能之意.所说是关于《红楼梦》本旨的一点思考,不敢有劳方家学者,便不说“就教于方家学者”的客套话,想必“话说红楼”的沧海,总是容得一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林黛玉 贾宝玉 “色空”观 百科全书 大旨谈情 甄士隐 浮生若梦
下载PDF
《红楼梦》的情感意识浅论
4
作者 刘川鄂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60-63,共4页
中国古代小说基本采用的是全知叙事角度.这一文体因带有从院本、说话演变而来的痕迹,所以小说开头往往是人物小传,再直陈故事.若故事互相打岔,则“花开两朵,单表一枝”.章回中下一回的开头则是上一回结尾的概括重复,用意也在这里.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基本采用的是全知叙事角度.这一文体因带有从院本、说话演变而来的痕迹,所以小说开头往往是人物小传,再直陈故事.若故事互相打岔,则“花开两朵,单表一枝”.章回中下一回的开头则是上一回结尾的概括重复,用意也在这里.小说家没有留意义空白、省略意象链、跳跃时空转换过渡的习惯,他们不时提醒读者,甚至不惜直接推销故事主旨及作者的道德评价.《红楼梦》在这些方面并未过多地超越传统.开卷第一回的第一段说:“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编述一集,以告天下,……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着重号系引者加)曹雪芹于此表明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是通过儿女情事表现对人生的梦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情感意识 《红楼梦》 黛玉 婚姻 中国人 作品 中国古代小说 “色空”观 曹雪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