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学堂乐歌与白话新诗之间——成都“草堂—孤吟”诗群的“在地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君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的提出基于对现代文明“中心意识”和传统“地域文学”的反思,需要对文本背后“地”与“人”的互动关系进行再认识。1920年代初成都的“草堂—孤吟”诗群提供了生动的研究例证:首先,诗群代表人物叶伯和及其《... 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的提出基于对现代文明“中心意识”和传统“地域文学”的反思,需要对文本背后“地”与“人”的互动关系进行再认识。1920年代初成都的“草堂—孤吟”诗群提供了生动的研究例证:首先,诗群代表人物叶伯和及其《诗歌集》,在音乐的关照下见出和以《尝试集》为代表的中国主流白话诗集不一样的诗美质素,背后则凝结着作者出入蜀地的别样人生体验;其次,《草堂》上白话诗的丰富样态蕴含了从显到隐的多重地方因素;第三,《孤吟》上儿童诗歌的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成都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塑造的白话语感。总体而言,“草堂—孤吟”诗群在“学堂乐歌”和“白话新诗”的出入中,在成都新旧“在地性”因素的交汇下,呈现出中国新诗别样的发展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乐歌 白话新 “草堂—孤吟”诗群 在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