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批评演进在中国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伟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97,共7页
在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中,对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存在着不同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解释主要从对立的矛盾、美学范畴、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典型和艺术思维等角... 在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中,对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存在着不同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解释主要从对立的矛盾、美学范畴、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典型和艺术思维等角度对“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 莎士比亚 批评 中国
下载PDF
国人对“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误读与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辉斌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2期114-122,共9页
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指的是作者应当掌握历史的发展方向,赞颂进步的阶级,批判没落的反动阶级;"席勒式"是指作者将腐朽的阶级当作时代的精英来描写。但许多学者错误地将这两个概念理解为形象化的创作和概念化的创作... 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指的是作者应当掌握历史的发展方向,赞颂进步的阶级,批判没落的反动阶级;"席勒式"是指作者将腐朽的阶级当作时代的精英来描写。但许多学者错误地将这两个概念理解为形象化的创作和概念化的创作,并将恩格斯提到的"现实主义""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生动性""丰富性""性格描绘"纳入"莎士比亚化"的范畴,把他的"观念的东西""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当作"席勒式"的要素,构建出一套与原文无关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席勒 误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席勒式”管窥
3
作者 覃志航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6-49,共4页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来的两个美学范式。本文试从具体作品入手,对这两个美学范式的内涵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席勒 内涵 理解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简介马克思、恩格斯《致斐·拉萨尔》的两封信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季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3年第4期68-73,共6页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评述拉萨尔①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②时所使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提法.马克思说:“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评述拉萨尔①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②时所使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提法.马克思说:“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这种提法,其中自然包含有抑扬的意味,但是马克思、思格斯《致斐·拉萨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尔 济金根 “席勒式” “莎士比亚化” 恩格斯 马克思 骑士 历史剧 十六世纪 《济金根》
下载PDF
“更加莎土比亚化”与“席勒式”辨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宗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席勒式”的缺点,到底应该怎样解释?为什么马克思要把拉萨尔在历史剧创作上的最大缺点和他外交路线上的错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仍有认真研究、准确阐释和展开讨论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尔 《济金根》 “席勒式” “莎士比亚化”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历史剧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内容 艺术表现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意涵、艺术张力及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旭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6-179,共4页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命题。这一命题高度概括了莎士比亚通过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具有性格化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莎士比亚化...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命题。这一命题高度概括了莎士比亚通过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具有性格化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莎士比亚化"的艺术张力表现为: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刻划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命运转折揭示人物情感世界;在细节描写上画龙点睛。"莎士比亚化"给与我们的宝贵启示在于:剧作家只有开掘生活的源泉才能获得素材、题材和主题,才能创新,从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映人民的理想与崇高,才能不断创作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及其生活形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才更加真实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席勒 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下载PDF
何为“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何为 被引量:2
7
作者 柳士军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7-71,101,共6页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它的基本立场是为德国文学服务。随后,"莎士比亚化"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参照物、文学批评的一个标杆。"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生动性"等概念是恩格斯提出的...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它的基本立场是为德国文学服务。随后,"莎士比亚化"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参照物、文学批评的一个标杆。"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生动性"等概念是恩格斯提出的,这些特征可以定义为"莎士比亚式"。"莎士比亚化"不同于"莎士比亚式",前者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后者强调的是一种创作技巧。"莎士比亚化"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的成果是"莎士比亚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中国
下载PDF
也释“莎士比亚化”的要义——“马恩文论”学习札记 被引量:1
8
作者 汪裕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8-43,共6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热爱和崇敬莎士比亚。他们曾在各自的“自白”中表示过,莎士比亚是他们最为喜爱的诗人和作家。因此,当他们在关于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中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要求,以之跟“席勒式”的创作倾向相对立时,有人便...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热爱和崇敬莎士比亚。他们曾在各自的“自白”中表示过,莎士比亚是他们最为喜爱的诗人和作家。因此,当他们在关于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中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要求,以之跟“席勒式”的创作倾向相对立时,有人便不假思索地断言,这不过是出于马恩在审美趣味方面的个人好恶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剧作 莎士比亚 现实主义理论 悲剧冲突 济金根 黑格尔 悲剧创作 席勒 马恩 恩格斯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化——谈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文学的希望 被引量:1
9
作者 阎诚 孙冰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5年第2期69-74,共6页
一八五九年四月十九日卡尔·马克思在伦敦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讲到:“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是马克思对拉萨尔所写的历史剧《弗朗茨·封&... 一八五九年四月十九日卡尔·马克思在伦敦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讲到:“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是马克思对拉萨尔所写的历史剧《弗朗茨·封·济金根》的批评,也就在这封信里明确地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艺术主张。同年五月十八日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给拉萨尔的信中也讲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剧作 莎士比亚 马克思恩格斯 无产阶级文学 拉萨尔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作品 席勒 时代精神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
10
作者 葛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7-28,共2页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曾指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的缺点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同时提出了要“更加莎士比亚化”的重要创作原则。在这里马克...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曾指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的缺点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同时提出了要“更加莎士比亚化”的重要创作原则。在这里马克思把“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作为文艺上两种对立的创作倾向来加以对比的。“莎士比亚化”意味着从现实生活出发,在文艺创作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席勒式”意味着从主观观念出发,在文艺创作中搞唯心主义。在这封信中,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济金根 马克思 文艺创作 拉萨尔 创作倾向 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 唯心主义 席勒
下载PDF
关于“莎士比亚化”问题(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31-32,共2页
搞文艺理论乃至不搞文艺理论、只是接触到一点文艺的人,都很熟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写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这两封信评论了拉萨尔的革命悲剧《弗兰茨·封·济金根》的成败得失,并探究了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文... 搞文艺理论乃至不搞文艺理论、只是接触到一点文艺的人,都很熟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写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这两封信评论了拉萨尔的革命悲剧《弗兰茨·封·济金根》的成败得失,并探究了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名篇。马克思在信里劝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恩格斯的信虽然没使用“莎士比亚化”这个词,但通篇讲的内容,归纳成一点,仍是要“莎士比亚化”。每个读了这两封信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恩格斯 拉萨尔 莎士比亚剧作 马克思主义文论 席勒 文艺理论 济金根 创作道路 现实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论莎士比亚
12
作者 程凯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7-72,共6页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思非常热爱和尊崇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1859年4月、5月,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写信给斐.拉萨尔,针对他的历史悲剧《济金根》不从生活历史真实...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思非常热爱和尊崇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1859年4月、5月,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写信给斐.拉萨尔,针对他的历史悲剧《济金根》不从生活历史真实出发,而从主观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倾向,明确地指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杰出剧作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化” “席勒式” 理解和借鉴
下载PDF
艺术的政治与政治的艺术——“席勒式”问题再反思
13
作者 张秀宁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斐迪南·拉萨尔剧作《弗朗兹·冯·济金根》的评判中,无论"席勒式"还是"莎士比亚化"都是作为一种不无标签意味的话语资源而得到运用。马克思在使用"席勒式"这一概念的时...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斐迪南·拉萨尔剧作《弗朗兹·冯·济金根》的评判中,无论"席勒式"还是"莎士比亚化"都是作为一种不无标签意味的话语资源而得到运用。马克思在使用"席勒式"这一概念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修辞意味的、比喻性质的、甚至是不无武断色彩的。马克思所言的"席勒式"就内涵而言远远不足以概括席勒及其创作的复杂,而实际上直接关联着对席勒的历史传播、接受与评价。因此,廓清马、恩论"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的语境、立场、本意、初衷就显得尤为必要。于是,对所谓"席勒式"的理解问题,就转变成了"席勒"这一能指在十九世纪的初叶到中叶这一段时间中是如何得到建构、传播和运用的问题。只有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解释和定位"席勒式"的出现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尔 济金根 席勒 莎士比亚
下载PDF
我心中的诗人莎士比亚
14
作者 陈凤姣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期20-21,共2页
本文结合莎士比亚的简单介绍以及他部分作品的片段,表达了笔者对莎士比亚的看法.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无论生平经历还是作品的语言运用,都充满了诗意化的色彩.他的经历充满诗人式的执着和传奇,作品几乎都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述;而语言则富... 本文结合莎士比亚的简单介绍以及他部分作品的片段,表达了笔者对莎士比亚的看法.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无论生平经历还是作品的语言运用,都充满了诗意化的色彩.他的经历充满诗人式的执着和传奇,作品几乎都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述;而语言则富有诗意,华丽优美又充满深刻的哲理.在作者看来,莎士比亚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诗人 诗意
下载PDF
“席勒式”与席勒创作
15
作者 周德利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6-65,共10页
“席勒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与“莎士比亚化”相对应的一个术语。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你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希望他要“更加莎士比亚... “席勒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与“莎士比亚化”相对应的一个术语。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你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希望他要“更加莎士比亚化”。恩格斯于同年5月18日致拉萨尔的信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国内有关探讨文章大都认为“席勒式”是指席勒创作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华伦斯坦 莎士比亚戏剧 济金根 拉萨尔 前期作品 退尔 早期作品 时代精神 保尔
下载PDF
席勒化和莎士比亚化
16
作者 赵晴 《青年博览》 2023年第19期19-19,共1页
毕飞宇对“林冲夜奔”做过如下分析:在美学上,说空话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席勒化”;把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莎士比亚化”。具体到林冲这个人物,如果施耐庵只是拍案而起、满腔热忱地“安排”林冲“走”上梁山,我... 毕飞宇对“林冲夜奔”做过如下分析:在美学上,说空话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席勒化”;把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莎士比亚化”。具体到林冲这个人物,如果施耐庵只是拍案而起、满腔热忱地“安排”林冲“走”上梁山,我们说,这就叫“席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施耐庵 毕飞宇 专业名词 林冲夜奔 席勒 艺术性 思想性
原文传递
融合·生态式教育·智慧 被引量:8
17
作者 滕守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今年是席勒(1759—1805)逝世200周年。“席勒式”的诗可能不如莎士比亚,但“席勒式”的美育和美学思想,在时代性和社会性上,却显现了持久而强大的活力,以至于在当今所谓的“后现代”仍常成为“热点”话题。这里本刊编发一组笔谈文章,讨... 今年是席勒(1759—1805)逝世200周年。“席勒式”的诗可能不如莎士比亚,但“席勒式”的美育和美学思想,在时代性和社会性上,却显现了持久而强大的活力,以至于在当今所谓的“后现代”仍常成为“热点”话题。这里本刊编发一组笔谈文章,讨论席勒思想“先进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美育首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教育 智慧 融合 “后现代” 美学思想 莎士比亚 意义 席勒 社会性 时代性 先进性 美育 文章
下载PDF
论恩格斯“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18
作者 杨庙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8,64,共6页
在长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恩格斯所提出的"福斯泰夫式的背景"这一独特的文艺美学范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点与我们对待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长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恩格斯所提出的"福斯泰夫式的背景"这一独特的文艺美学范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点与我们对待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人们会发现恩格斯所提出的这一理论范畴其重要意义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它典范性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实践中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第二,它内在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剧理论以及现实主义文艺美学理论;第三,它创造性地拓展了西方莎士比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福斯泰夫的背景 莎士比亚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席勒式”的创作倾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克地 张锡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78年第1期49-57,共9页
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5页)反对席勒式的创作倾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要求,包... 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5页)反对席勒式的创作倾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要求,包含着要求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辩证统一;作品的政治性和真实性的统一;作品的革命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式” 创作倾向 现实主义 莎士比亚 马克思恩格斯 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辩证统一 真实性 是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再谈莎士比亚化:电视剧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表达方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郄程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5,共4页
"莎士比亚化"强调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把对社会历史的理解蕴含在鲜活丰满的人物关系里,而不是简单地、"席勒式"地把人物作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对电视剧尤其是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而言,应注重研... "莎士比亚化"强调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把对社会历史的理解蕴含在鲜活丰满的人物关系里,而不是简单地、"席勒式"地把人物作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对电视剧尤其是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而言,应注重研究受众心理,以激情思辨为目的,通过感性方式表达共同情感,围绕典型塑造挖掘人物及题材新元素,用雅俗共赏的话语体系探索意识形态显性与隐性的在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席勒 主流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