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者——结构”互构视角下新时代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结构模型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敏 时晓玮 孙立新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数字素养是未来老年教育教师胜任数字化教学所必备的关键素养。基于“行动者—结构”互构理论,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进行内涵解读,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结构的研究成果,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伦理与道德三个层面... 数字素养是未来老年教育教师胜任数字化教学所必备的关键素养。基于“行动者—结构”互构理论,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进行内涵解读,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结构的研究成果,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伦理与道德三个层面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结构模型进行构建,该结构模型包含数字意识、数字认同、数字教育、数字技术、数字社会、数字伦理和数字规范七个模块。新时代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为老年教育教师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制定、数字化教师培养体系的更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完善,以及教师自身数字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教师 数字素养 “行动者——结构”互构理论 结构模型
下载PDF
结构与行动互构下公私合作治理的运作逻辑——以农转居社区物业混改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叶继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6,共11页
运用结构与行动互构的理论范式,以苏州工业园区物业混改为例研究发现:一方面农转居社区物业管理的既有结构不仅充当了约束性条件,同时又是孕育和促发物业改革行动的能动性条件,即“结构—行动”的实现过程;另一方面,物业混改中公私合作... 运用结构与行动互构的理论范式,以苏州工业园区物业混改为例研究发现:一方面农转居社区物业管理的既有结构不仅充当了约束性条件,同时又是孕育和促发物业改革行动的能动性条件,即“结构—行动”的实现过程;另一方面,物业混改中公私合作治理遵循了“结构优化—目标明晰—认知内化—赋权执责”的过程,行动的结果实现了对物业管理治理结构的重构,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即“行动—新结构”的实现过程。由此,治理结构与行动互为中介和结果,在结构向新结构转化的过程中,行动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与效能转换器的作用,从而为公私合作治理的行动路径与效能生成提供了学理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行动 公私合作 物业混改
下载PDF
从“单向决定论”到“双向互构论”:行动—结构的二元对立及整合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行动与结构的关系历来是欧洲社会学理论的主题。纵览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史,二者的关系经历了由"单向决定论"向"双向互构论"的转变。"单向决定论"包括"社会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 行动与结构的关系历来是欧洲社会学理论的主题。纵览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史,二者的关系经历了由"单向决定论"向"双向互构论"的转变。"单向决定论"包括"社会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前者过分凸显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后者则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单向决定论"在古典社会学时期便已开创,并在现代社会学得到发展。进入当代社会学时期,理论家们开始认识到行动与结构之间的相互生成和相互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继而用"双向互构论"取代了"单向决定论",实现从二元对立到双向整合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单向决定论 双向
下载PDF
从“结构-行动”对立到“结构-行动”互构——社会学研究取向转换的文本解读与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1-95,共5页
在经典社会学理论中,长期存在社会结构论和社会行动论两种理论研究取向。文章通过对这两种研究取向的代表人物埃米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相关理论的回顾和探讨,认为这两种理论研究取向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把社会学理论引向... 在经典社会学理论中,长期存在社会结构论和社会行动论两种理论研究取向。文章通过对这两种研究取向的代表人物埃米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相关理论的回顾和探讨,认为这两种理论研究取向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把社会学理论引向了一种"二元对立"的境地。随着社会学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学理论家们的关注,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和皮埃尔·布迪厄的关系主义理论,都是化解这一理论困境的努力,他们实际上都是力图使社会学理论实现从"结构-行动"对立向"结构-行动"互构转化,以期走向一种社会学理论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结构-行动”对立 结构-行动”互
下载PDF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法寅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2022年第1期65-88,共24页
社会与个人、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学的研究问题、理论发展、方法选择和学科地位。为了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而确立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涂尔干和韦伯分别针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提出... 社会与个人、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学的研究问题、理论发展、方法选择和学科地位。为了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而确立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涂尔干和韦伯分别针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学方法准则;但是,他们也都持有“结构—行动”二元论,虽然没有系统地考察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机制。针对客观结构主义和主观建构主义两种决定论的不足,吉登斯和布尔迪厄更加关注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机制;但是,由于关心的问题是结构再生产,走向了“结构—行动”一元论,不能解释结构变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释结构再生产和结构变迁的性质和发生机制,我们需要重回“结构—行动”二元论的本体论立场,并重构“结构—行动”一元论对结构和行动之间关系机制的分析,从而建立“结构—行动”互构论,强调结构的多样性和结构变迁的绝对性,具体说明行动者的能动性及其对结构变迁和结构再生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二元论 一元论
下载PDF
智能体仿真模拟:推进行动与结构互构研究
6
作者 吕鹏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8,M0004,共25页
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多层次的“行动—结构”二元互构过程。当前理论研究提供了行动与结构二者关系的主观诠释,却往往得不到客观过程的证据支撑;定量研究能够客观揭示状态、趋势方面的变化,但难以收集行动与结构联动的直接数据。... 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多层次的“行动—结构”二元互构过程。当前理论研究提供了行动与结构二者关系的主观诠释,却往往得不到客观过程的证据支撑;定量研究能够客观揭示状态、趋势方面的变化,但难以收集行动与结构联动的直接数据。智能体仿真模拟(ABM)能够综合理论阐释的灵活性与定量研究的客观性,通过机制研究行动,通过涌现研究“从行动到结构”,通过学习研究“从结构到行动”,推动二元互构研究。ABM通过真实结果拟合和反事实推演拓展了社会学的知识边界。ABM应与理论研究、定量研究联动,共建计算社会学方法生态,助力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社会学 多智能体仿真 ABM仿真模拟 行动结构
原文传递
基层公务员技术增负感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技术与组织互构理论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晓日 焉超越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59,M0008,共19页
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应用中展现出了减负提效与增负加压的“两幅面孔”。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基层技术治理衍生的增负效应值得关注。为探究基层公务员技术增负感的生成机制,本研究以技术与组织互构论为视角,从行动者、技术和组织三个... 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应用中展现出了减负提效与增负加压的“两幅面孔”。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基层技术治理衍生的增负效应值得关注。为探究基层公务员技术增负感的生成机制,本研究以技术与组织互构论为视角,从行动者、技术和组织三个层面提出技术接受度、个体信息技术能力、技术应用失当、体制性压力四个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假设。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51名乡镇级公务员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技术接受度、个体信息技术能力对技术增负感生成具有负向直接影响,技术应用失当和体制性压力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体制性压力与技术接受度通过技术应用失当和个体信息技术能力还发挥着间接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技术-行动者-组织”互动机制及技术增负感三阶段生成模型,其理论价值在于增进对行动者在互构过程中作用及角色认识,其实践启示在于发现技术嵌入、个体增能、应用适度和制度重塑四条纠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基层减负 基层公务员 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生活方式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再诠释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雅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4,共7页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理论遗产的是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长期以来对之存在许多误读和曲解,需要我们重释和重构。在马克思经典话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结构层次,规定了生活、“生活世界”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地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应消解“生产本位论”的研究范式,进行“生活/生产互构论”的重构,从而深刻揭示生活方式的功能和地位。生活方式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中将发挥重要建构作用,同时在这种建构中也将提升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两个结构层次” “生活/生产论” 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建
下载PDF
脱出传统理路 迈向时代未来——理论社会学的一个经典论题与转型加速期的经验现实研究
9
作者 杨敏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8,42,共5页
社会学从初创时代直到当代,行动与秩序和结构的关系论题对于理论社会学具有重要的学理性标识,从关于这一论题的洞察和探索而逐渐荡开和拓展的论域,对于获得关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性状与变迁的理解,对于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体系化,意义极为... 社会学从初创时代直到当代,行动与秩序和结构的关系论题对于理论社会学具有重要的学理性标识,从关于这一论题的洞察和探索而逐渐荡开和拓展的论域,对于获得关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性状与变迁的理解,对于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体系化,意义极为深远。然而,这一论题上形成了一种将行动与秩序和结构进行分离的传统研究套路,并为后继者所沿袭和复制,也因之一再激起社会学的理论重建。理论是时代的折射或先声,问题的谜底已经深藏于时代本身。在全球化激流奔涌的现时代,“过去”的影响力迅速降低,“未来”的意义日益凸现,“生活在未来”就是不断地生成和建构。在生活实践面前,传统的理路在消蚀。社会行动与社会秩序和结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观察侧面,是彼此建塑和同构互生的关系,而社会主体行动的意义效应对于这一关系的理解和解释,是根本性的。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使得社会世界意义赋予的不断深化,主体的反思、自否与创新能力也无穷递进,促成了社会秩序与社会结构的重构与变迁。正是在一轮又一轮的行动意义效应中,社会生活、社会主体、社会行动、秩序和结构不断胶着、建塑和往复转变,在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绵延和演替,通过共同的进程投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行动 行动意义效应 行动与秩序和结构的同
下载PDF
ANT的“互构论”世界图景及其“组合方法”
10
作者 刘崇俊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8,共6页
在借鉴“常人方法论”社会生成性等观点的基础上,在案例深描的过程中提出,ANT作为动员盟友的资本化铭写,技科学在简化和操控世界的过程中联结并置换了人类和非人类的异质性行动者。基于此,ANT提供了审视科学与社会相互建构的这一世界图... 在借鉴“常人方法论”社会生成性等观点的基础上,在案例深描的过程中提出,ANT作为动员盟友的资本化铭写,技科学在简化和操控世界的过程中联结并置换了人类和非人类的异质性行动者。基于此,ANT提供了审视科学与社会相互建构的这一世界图景,从而启迪人们在本体论层面将身处的世界视为纷繁复杂且不断重构的“科技社会系统”。ANT“互构论”世界图景的呈现,得益于其自身中隐含的“组合方法”--推行“新规范主义、关系主义、实践生成主义、人文主义”等方法论准则。尽管ANT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但是目前也不应推行“征服世界”这一学科帝国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论”世界图景 组合方法 学科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媒介权力研究中的二元范型及新综合模式探析
11
作者 尹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传播学史上,有关媒介权力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却伴随着传播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大众传媒的"效果研究"和"批判研究"这两种不同研究模式之间实际存在的"宏观─微观"、"结构─行... 在传播学史上,有关媒介权力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却伴随着传播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大众传媒的"效果研究"和"批判研究"这两种不同研究模式之间实际存在的"宏观─微观"、"结构─行动"二元对立的状况,对媒介权力研究的影响不容忽视,并在不同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大众传媒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思考。基于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文章在厘清媒介权力相关概念,辨析传播学史上"效果研究"和"批判研究"的不同研究思路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综合视野下的媒介权力运作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权力 宏观─微观 二元对立 结构行动”互
下载PDF
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立中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5,共21页
社会学是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对众多西方社会学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社会学理论研究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将西方社会... 社会学是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对众多西方社会学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社会学理论研究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将西方社会学理论视为一个由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两大阵营共同组成的领域,那么我们就可以建构出一个由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阵营以及结构论、建构论、互构论和复构论四种理论类型交叉构成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分类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迄今为止西方社会学各种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理论逻辑 结构
原文传递
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 被引量:89
13
作者 张燕 邱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15,共16页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三个视角。"技术决定论"突破了古典理论"惟一最佳组织方式"的局限,用技术因素解释组织间的结构差异,其局限在于将组织方式与技术简单对应;"技术结构...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三个视角。"技术决定论"突破了古典理论"惟一最佳组织方式"的局限,用技术因素解释组织间的结构差异,其局限在于将组织方式与技术简单对应;"技术结构化理论"引入了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变迁过程,展现了组织结构动态变化的一面。在"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结构理论"之后我们提出了"互构理论"。"互构论"从技术的外源定制性以及技术自身的层级结构等应用性特质出发,分析技术与组织关系背后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通过重视技术的应用环境,展现结构多样性以及结构变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技术结构理论 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