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者—空间生产”视角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亚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3-46,共4页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现代文化消费需求;搭建主体性参与的平台,增强社区参与的自主性与长效性;从主导转向提供协助性服务,搭建社区自治的内生组织。从利益契合到公共精神培育再到组织化行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利益契合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诱发性动力,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思想转变,在社区为本的组织化行动层面是多元行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行动者—空间生产” 利益契合 公共精神 组织化行动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行动者网络推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杭州市永安村为例
2
作者 胡磊 黄焱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受政府决策导向、资本介入等影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发展矛盾日益凸显。在政府、市场和居民等多主体推动空间生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空间生产机制—行动者转译过程”的研究框架。通过深度访谈与现... 受政府决策导向、资本介入等影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发展矛盾日益凸显。在政府、市场和居民等多主体推动空间生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空间生产机制—行动者转译过程”的研究框架。通过深度访谈与现场调研收集一手数据,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的乡村转型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其空间生产行动者网络转译的过程与逻辑动因,探究其转型发展机制。研究表明,永安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余杭区人民政府为关键行动者,以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稻香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永安村村委会、村民、游客、土地、房屋、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为主要参与者的异质主体行动网络。不同利益主体介入乡村依据自身需求重构了空间形态,新空间形态进一步形成了新社会关系网络,新空间生产主体的行动路径由此浮现。未来的多主体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策略应提升表征空间的塑造,优化乡村实践的复合功能;搭建良性互动的网络,明确多元空间主体的职能;协同多元合作的行动平台,引导不同主体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多主体参与 行动者网络 乡村振兴 杭州市永安村
下载PDF
向未来要空间:论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及实践旨向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博成 朱千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人类生产力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演进的过程,同时生产力的跃升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变革的驱动。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它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质变过程中的地位和... 人类生产力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演进的过程,同时生产力的跃升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变革的驱动。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它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质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依靠关键技术实现生产力质态跃升发展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既实现了对生产力三要素的创新发展,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空间生产方面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就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借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说明了生产力与创新的深层关联逻辑,为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澄清了理论前提。就现实层面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深化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向度,为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上述分析,新时代要进一步优化科创体制机制,以创新理论和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经济空间,同时要制定面向新技术革命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社会主义竞争优势和前瞻规划布局为新质生产力开掘新经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 新产业革命 创新发展 经济空间
下载PDF
沉浸式演艺的空间生产与价值表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波 欧阳钰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1,共12页
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沉浸式演艺中的个体在空间中表现为“沉浸在场”这一新型在场方式,基于其形式、内容和作用特征,沉浸式演艺的复合媒介、叙事文本和互动体验这三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介质空间、叙事空间和应答空... 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沉浸式演艺中的个体在空间中表现为“沉浸在场”这一新型在场方式,基于其形式、内容和作用特征,沉浸式演艺的复合媒介、叙事文本和互动体验这三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介质空间、叙事空间和应答空间“三位一体”的空间生产机制,在个体与空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沉浸式演艺的空间价值,通过场景塑造、合理应用科技激发空间效能,内容表达、彰显空间的文化价值,主题IP培育、构建文化传播话语体系这三方面实现沉浸式演艺的价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演艺 沉浸式演艺空间 空间生产 价值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治理的行动逻辑与路径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大海 莫雪杨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3,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内生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全新质态的生产力,以创新生产力、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为三大核心,驱使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向新质转型,进而为教育治理蓄力赋能。发展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内生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全新质态的生产力,以创新生产力、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为三大核心,驱使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向新质转型,进而为教育治理蓄力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速教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及重塑教育治理的体系架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在教育治理中的潜能,需进一步优化教育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教育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对关键领域的集聚,推动我国教育治理朝着更加科学、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教育治理 治理创新 高质量发展 行动逻辑
下载PDF
返乡青年治村的实践逻辑与空间再生产 被引量:1
6
作者 闵兢 黄慧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本文以质性访谈材料为基础,以“空间—实践”的双向建构为分析框架,探讨了兼具强责任认知与治理能力的返乡青年治理乡村的实践逻辑及其具体实践对乡村空间的再生产结果。研究发现,返乡青年作为城市与乡村双重空间的实践者,既有先赋性“... 本文以质性访谈材料为基础,以“空间—实践”的双向建构为分析框架,探讨了兼具强责任认知与治理能力的返乡青年治理乡村的实践逻辑及其具体实践对乡村空间的再生产结果。研究发现,返乡青年作为城市与乡村双重空间的实践者,既有先赋性“乡土基因”赋予其对于乡土文化的高度自觉,也受到现代性城市对其个体文明的开化,从而在实践中表现出对乡土文明的亲和与对现代性追寻的双重面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返乡青年以“反思性实践者”的身份,积极回应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将行政权力及资源要素人格化地导入乡村治理实践中,对传统乡村的生计空间、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开展了全景式的现代性重构,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乡村新权威”,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提供了主体性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治理 实践 空间生产
下载PDF
非遗虚拟空间生产体验对文化自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可 鲁晓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4,共17页
随着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何通过虚拟空间提升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播效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对非遗虚拟空间生产问题进行探讨,关注其中各空间生产要素对于非遗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影响。... 随着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何通过虚拟空间提升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播效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对非遗虚拟空间生产问题进行探讨,关注其中各空间生产要素对于非遗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影响。本研究通过2×2×2组间实验(N=209)发现:非遗虚拟情境下空间生产体验具有具身性,空间真实度和参与度有助于提升非遗虚拟空间生产体验的传播效用;非遗虚拟场域下空间表征的效用是有条件的,非遗虚拟空间真实度和文化度的叠加才能对非遗文化认同产生影响;虚拟空间生产体验中VR信息素养具有部分效用:体验者的VR信息素养影响非遗虚拟空间真实度体验的效用,但不影响非遗虚拟空间参与度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数字化传播 虚拟现实(VR)空间生产 非遗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瞩望一种新西部电影:历史、现实与“空间生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在中国新时期电影史上,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中心的西部电影的辉煌虽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以及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新西部电影的发展方略,进而重构新西部电影,推动西部电影产业、理论批评的... 在中国新时期电影史上,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中心的西部电影的辉煌虽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以及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新西部电影的发展方略,进而重构新西部电影,推动西部电影产业、理论批评的发展。文章用“空间生产”范畴来重新阐释、认知西部电影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与价值,提出走向新西部、大西部电影的战略。西部电影的创作应该既与历史对话,也与当代对话;既应该接现实的“地气”,也应该超越现实,有容乃大。只有实施多元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才能走向文化发展的多元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新西部电影 空间生产”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刍论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光远 《科技智囊》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是影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出发,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新质生产力首先必然是国家生产力”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对其论述,并指出... 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是影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出发,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新质生产力首先必然是国家生产力”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对其论述,并指出区域层面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服从于这一观点,才能在新质生产力时代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统筹发展和重塑格局的综合功能,兼顾新质生产力的国家属性、人类属性和未来属性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中国式现代化 空间形态 国家生产 重塑
下载PDF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锋华 蒋雅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财政可持续性 空间生产 劲松模式
下载PDF
空间生产与文化症候:当代中国电影的城中村图绘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航 李新纪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新世纪以来,城中村空间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一种重要的图绘对象,《奇迹·笨小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路过未来》等影片聚力于展呈与城市“似近实远”的城中村空间,细描城中村人具体而微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人与空间的“互塑”... 新世纪以来,城中村空间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一种重要的图绘对象,《奇迹·笨小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路过未来》等影片聚力于展呈与城市“似近实远”的城中村空间,细描城中村人具体而微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人与空间的“互塑”关系、阶层流动的空间向度、空间认同与身份认同--这些电影文本是对城中村的空间再生产,表征着某种社会文化症候。一定程度上,这些经影像叙事建构/重构的城中村空间可被视为勘察当代中国历史变迁、社会情状与文化症候的重要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当代中国电影 空间生产 文化表征
下载PDF
因地制“仪”: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生产与乡村传播网络重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志武 陈天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空间是公共生活和权力运行的基础。空间生产对于形塑可沟通性和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意义重大。文章从空间—传播—治理的理论框架考察新农村社区的村民交往方式、传播网络以及治理模式的变迁。研究发现,以连片规划为特征的新农村社区,产... 空间是公共生活和权力运行的基础。空间生产对于形塑可沟通性和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意义重大。文章从空间—传播—治理的理论框架考察新农村社区的村民交往方式、传播网络以及治理模式的变迁。研究发现,以连片规划为特征的新农村社区,产生了新的生活空间,新空间驯化了村民的仪式化生活,村民获得了新的身份认同;生活空间的改变拓展了村民的交往空间,丰富了村民的交往形式,进而建构了可沟通的乡村;公共空间的增加使得公告牌、光荣榜(牌)、文化墙等传统媒介重现生机,村庄—邻里同构扩大了熟人社会的范围,激活了村庄微信群,增强了村民的联结;公共交流、协商活动的增多,增强了乡村公共性,促进了邻里共同体转向村庄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空间生产 乡村传播网络 公共传播 乡村治理 可沟通性
下载PDF
欺骗谋略在网络空间防御行动中运用
13
作者 刘小虎 张恒巍 +1 位作者 张玉臣 吕文雷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军事欺骗是谋略运用的重要内容。结合网络空间攻防行动特点,剖析了网络欺骗的原理;借鉴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欺骗谋略在网络空间防御行动中的制胜机理;总结了支撑网络欺骗实施的蜜罐蜜网、拟态防御和移动目标防御等3种主要技术手段的原... 军事欺骗是谋略运用的重要内容。结合网络空间攻防行动特点,剖析了网络欺骗的原理;借鉴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欺骗谋略在网络空间防御行动中的制胜机理;总结了支撑网络欺骗实施的蜜罐蜜网、拟态防御和移动目标防御等3种主要技术手段的原理及研究重点;给出了欺骗谋略在网络空间防御行动中的组织运用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提升网络空间防御效能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防御行动 欺骗谋略 博弈论 制胜机理 组织运用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城市社区学习空间的意义生成机制
14
作者 李娟 刘雅婷 顾凤佳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103,共11页
打造社区学习空间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举措,而如何吸引社区学习者融入社区学习空间并与之建立意义联结是社区学习空间运行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空间生产理论提供了以生产和构建为核心特征的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方法论指导,有助于揭示社... 打造社区学习空间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举措,而如何吸引社区学习者融入社区学习空间并与之建立意义联结是社区学习空间运行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空间生产理论提供了以生产和构建为核心特征的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方法论指导,有助于揭示社区学习空间的意义生成机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空间分析框架,结合以人为主体的空间—行为互动分析方法,对S市5个典型城市社区学习空间中36位社区学习者的半结构化访谈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城市社区学习空间的意义生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缘起于日常生活需求的意义触发阶段,由空间感知、空间认知和空间融入循环促进的意义构建阶段,由关系重构和意义感体验相互促进的意义恒定阶段;同时意义生成的过程性递进来自于社区学习者的内生动力、融入社区学习空间后的延续动力以及与空间的关系稳定后的维系动力。基于该意义生成机制,可通过强化与社区学习者日常生活的联结以触发内生动力,关注社区学习者的空间融入以维持延续动力,赋能社区学习者参与自治运行以强化维系动力,以此提升社区学习空间的运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学习空间 空间生产理论 意义生成机制 三元辩证法
下载PDF
聚落“双修”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15
作者 李伯华 闫鲁仪 窦银娣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6,45,共13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游空间生产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湖南省坪坦村为例进行再生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旅游空间生产和聚落“双修”进行了理论结合,两者虽具有现实导向的局部冲突性,但因二者具有多元耦合性,聚落双修可为实现旅游空间再生产提供更为动态和整体性的理论指导。(2)对坪坦村进行了聚落“双修”视角下旅游三元空间建构,从物质景观、文化符号和生活体验三方面给予空间分析并归纳现状发展问题。(3)结合聚落“双修”和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对坪坦村提出了文化导向、肌理重塑等修复与修补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实现传统村落旅游物质、非物质空间的重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双修 传统村落 空间生产 坪坦村
下载PDF
“行动-规则-空间”视角下人文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思考
16
作者 段进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8,共10页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它的基本“理性人”假设导致其理论体系越来越缺少人的概念。我们需要将“理性人”假设转变到“行动人”的假设,从“行动—规则—空间”三维视角...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它的基本“理性人”假设导致其理论体系越来越缺少人的概念。我们需要将“理性人”假设转变到“行动人”的假设,从“行动—规则—空间”三维视角去思考未来经济学和人文经济学的发展。首先,从“理性人”转到真实的“行动人”,赋予了人文经济学以主体概念;没有真实的行动主体,就难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也难以形成一个动态的理论体系。其次,行动人有自己的目的和手段,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建立与其他行动人之间的协调问题,而这种协调要通过一般性规则来实现,一般性规则又产生于大量微观个体之间的长期博弈,这赋予了人文经济学以规则内涵。最后,要赋予人文经济学以空间维度,这是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的必然逻辑和实践推演;不同空间的经济秩序和文化生态生成于个体行动和行动的协调,其一旦形成又会对空间中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产生深刻的影响。总之,从“行动—规则—空间”三维视角去思考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揭示人文经济学的科学内涵,推动新时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 规则 空间 人文经济学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赋能城市更新下的业态导入及空间生产——以长沙丰盈西里的“网红空间”为例
17
作者 周恺 曾文菁 张海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本文介绍长沙丰盈西里的城市更新经验,总结其在完成物质空间环境改造之后,通过选择性地导入商铺激活商业空间,并借助网络热度积聚来构建“网红空间”的历程。研究访谈和调研了业态特征和各类人群主张,并利用网络大数据解析虚拟空间中相... 本文介绍长沙丰盈西里的城市更新经验,总结其在完成物质空间环境改造之后,通过选择性地导入商铺激活商业空间,并借助网络热度积聚来构建“网红空间”的历程。研究访谈和调研了业态特征和各类人群主张,并利用网络大数据解析虚拟空间中相关消费观念、集体审美和空间想象的生成。研究发现:丰盈西里利用了虚拟空间中的信息传播弥补了旧城街巷的可见度缺陷;找到了迎合当下消费者需求和审美的业态定位和空间特质;在经营者、社区、消费者主动或被动信息扩散和共享中,通过数字蜂鸣效应成功地培养和营造了消费场景;利用打卡式消费行为聚集了消费人气并激活了商业空间。在数字赋能的城市更新实践中,丰盈西里的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性空间的关系是密切而复杂的,三者在虚拟和实体空间之间互动,网红空间通过对消费空间的集体审美和空间想象完成了新的消费空间生产,实现旧城商业活力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数字赋能 空间生产 实体空间 虚拟空间 网红空间
下载PDF
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时空匹配性分析与调控研究
18
作者 李兰 朱苗 +1 位作者 牛少林 殷宝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以雨养农业为主的三水河流域农业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效率低的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水平衡理论和Penman-Monteith法,在年度、月度与作物层面上分别得到2020年三水河各子...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以雨养农业为主的三水河流域农业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效率低的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水平衡理论和Penman-Monteith法,在年度、月度与作物层面上分别得到2020年三水河各子流域单元农业生产空间的供、需水量,分析供需匹配的时空特征,并判断供需矛盾的等级与类型.结果表明,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供需匹配存在空间和时间错位性,水资源匹配性北高南低;年度农业用水整体处于“水平衡-临界匮缺”的匹配性等级,农业主产小流域水匮缺程度相对严重;月度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匹配性时空差异显著,盈余型、匮缺型和盈匮相持型小流域并存;作物用水匹配性整体表现为苹果>玉米>小麦,苹果用水的匹配关系接近于平衡,为流域用水方面的优势作物.据此,研究提出农业生产空间调控建议,为提高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业生产空间 供水量 需水量 供需匹配
下载PDF
空间生产:茶文化旅游品牌生成研究——以云南省澜沧县景迈山茶区为例
19
作者 杨芳勇 张晓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4,共8页
随着茶文化旅游备受瞩目,相关品牌的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云南省澜沧景迈山茶区为案例,采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爱德华·苏贾的“空间辩证法”理论构建一套深入剖析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茶文化旅游品牌空间的生成... 随着茶文化旅游备受瞩目,相关品牌的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云南省澜沧景迈山茶区为案例,采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爱德华·苏贾的“空间辩证法”理论构建一套深入剖析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茶文化旅游品牌空间的生成遵循着基于物质性空间进行空间表征、善用资源与资本推动空间实践、借助多主体参与同构表征空间的三位一体原则。品牌空间生成逻辑是一个资源整合创新、共同塑造集体记忆和共同生产品牌价值的过程。政府与资本的价值取向与行动策略是主导品牌生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村民、游客是主导品牌价值耦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带来的启示是品牌生产期间需要有一批有格局、善创新的关键行动者,共建共享是做好全域旅游的关键,价值耦合是品牌空间生产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茶文化旅游 景迈山茶区 品牌生成
下载PDF
抽象空间的矛盾与差异——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20
作者 张一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4,共11页
在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内在冲突和矛盾暴露出来,这需要一种面对抽象空间生产中的矛盾分析。重新颠倒被资本主义颠倒了的抽象空间,关键在于要深刻把握这一空间生产中社会基本矛盾中的新动向。要真正战胜资本主义空间生... 在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内在冲突和矛盾暴露出来,这需要一种面对抽象空间生产中的矛盾分析。重新颠倒被资本主义颠倒了的抽象空间,关键在于要深刻把握这一空间生产中社会基本矛盾中的新动向。要真正战胜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空间理论就必须重新关注在抽象空间的生产中被遮蔽起来的差异性,它将是原有空间生产体系本身自我爆炸的裂口,这也意味着,在社会空间生产中,探寻社会矛盾中发生的最大差异化则是走向新空间生产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抽象空间 矛盾 差异性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