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的一种新发展
1
作者 邱文权 高立泽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131-133,共3页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字后接成分明显超出及物动词范畴的新“被”字构式。本文讨论了它的深层结构及其特点、从深层结构到表层构式的生成过程,以及生成该构式后“被”字的特殊作用。本文认为,其深层结构是“NP1+被+NP2+VP1+VP2”这一...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字后接成分明显超出及物动词范畴的新“被”字构式。本文讨论了它的深层结构及其特点、从深层结构到表层构式的生成过程,以及生成该构式后“被”字的特殊作用。本文认为,其深层结构是“NP1+被+NP2+VP1+VP2”这一“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生成表层构式是通过先后删略NP2和VP1甚至NP1实现,删略后“被”字承担反事实标记功能,“事实”是[+主动性]层面的事实而非对事件是否发生的判断。这种“新”被字构式是对“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的一种新发展,它丰富了汉语存在反事实表达的证据,也深化了对反事实表达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字构式 “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 删略 反事实标记
下载PDF
从一则广告看汉语四字格并列结构的英译
2
作者 陶源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4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广告 汉语 并列结构 英语 翻译
下载PDF
四字并列结构成语特点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箐 佟文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1-64,共4页
针对《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四字并列结构成语进行研究,探讨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语音、语义、语序等方面的特点,并试图寻找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历史发展和使用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线索,能够探寻出汉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蕴含,以及对外汉语成... 针对《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四字并列结构成语进行研究,探讨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语音、语义、语序等方面的特点,并试图寻找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历史发展和使用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线索,能够探寻出汉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蕴含,以及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成语大词典》 并列结构成语 文化 认知 成语教学方法
下载PDF
藏语并列四字格结构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胡书津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58-69,共12页
在藏语词汇系统中有这样一种语言单位:它的结构形式类似词组,又不同于一般的词组。它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组合起来的,而是同一般的词一样,结构稳定、凝固,以四个音节并列定型化的独立形式,作为一个意义统一体储存于词汇系统之中以备... 在藏语词汇系统中有这样一种语言单位:它的结构形式类似词组,又不同于一般的词组。它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组合起来的,而是同一般的词一样,结构稳定、凝固,以四个音节并列定型化的独立形式,作为一个意义统一体储存于词汇系统之中以备使用。对这种语言单位,我们把它称为“并列四字格”,简作“四字格”。 “四字格”是藏语的一个重要构词格式,是创制词语的一个很常用的办法,它是藏语词汇向多音缀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藏语四字格可以有并列和非并列两大类。本文仅就四字格中并列的一类的构词构形的特点,谈点粗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系统 语言单位 语音变化 双音 动宾式 结构稳定 并列结构 主谓结构 构形法
下载PDF
“NP+的+VP”结构是“的”字结构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敏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5-68,120,共5页
关于“NP+的+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的+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 关于“NP+的+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的+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把“NP+的+VP”结构归为“的”字结构是牵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向心结构 偏正结构 “的”字结构
下载PDF
“NP+的+VP”结构的扩展与类推
6
作者 聂仁发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陆俭明(2003)提出“NP+的+VP”结构中“的”具有名词性特征,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本文首先根据“NP+的+VP”的特点,把该结构扩展到“XP1+的+XP2”结构,并用排除归纳法证明“的”在这一结构具有名词性的原因,同时对“的”名... 陆俭明(2003)提出“NP+的+VP”结构中“的”具有名词性特征,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本文首先根据“NP+的+VP”的特点,把该结构扩展到“XP1+的+XP2”结构,并用排除归纳法证明“的”在这一结构具有名词性的原因,同时对“的”名词性特征的来历做了解释。接着把“XP1+的+XP2”结构类推到几种内部没有语义关系的结构,进一步证明“的”的名词性。“的”字结构说突破了汉语语法研究中形式与意义对应的传统观念,倡导形式与功能对应的新观念,这给认识形式与意义不对应的句法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富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 “的”字结构 形式功能对应
下载PDF
浅谈现代汉语“NP+的+VP”结构——兼与陆俭明教授商榷
7
作者 游红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72-273,共2页
现代汉语中关于“NP +的 +VP”结构的分析一直存有争议 ,陆俭明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用全新的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 ,对传统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结构应理解为名词性“的”字结构 ,本文就陆教授的观点发表了一点个人的看法 ,认为与... 现代汉语中关于“NP +的 +VP”结构的分析一直存有争议 ,陆俭明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用全新的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 ,对传统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结构应理解为名词性“的”字结构 ,本文就陆教授的观点发表了一点个人的看法 ,认为与其把它看作“的”字结构 ,还不如按传统方法将其视为偏正结构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的”字结构 偏正结构 名词化 陆俭明
下载PDF
再谈对“NP的VP”结构的认识
8
作者 刘肖莲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16-20,共5页
汉语中“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等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在生成语法短语结构的框架下,将“的”确立为名词性功能范畴并将其作为结构的语法核心,从而视整个结构也为名词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存在于该结构... 汉语中“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等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在生成语法短语结构的框架下,将“的”确立为名词性功能范畴并将其作为结构的语法核心,从而视整个结构也为名词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存在于该结构中的核心的性质与整个结构的性质相违背的矛盾,还可以避免VP的词性发生变化,进而关于名物化和向心结构等理论难题也迎刃而解,并且将“的”作为结构的核心,有助于说明所有的“的”字结构,使语法分析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 核心 生成语法 “的”字结构
下载PDF
“有+VP的NP”与“有+NP+VP”的变换限制——兼论“有+NP+VP”的情态表达功能
9
作者 王梅晓 寇鑫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67-76,F0002,共11页
“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 “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以变换成“有+NP+VP”结构,对NP的语义没有严格的限制;同指性“有+(VP的NP)自指”均不能变换成“有+NP+VP”;限定性“有+(VP的NP)自指”结构中,只有由[+条件义][+附属义]特征的事件属性名词构成的“有+VP的NP”,才能完成结构变换。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变换受限的原因,以及“有+NP+VP”结构的情态表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p的NP” “有+NP+vp “有”字结构 变换限制 自指 转指 情态表达功能
下载PDF
书面语体“和”字动词性并列结构的构成机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永娜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和"字动词性并列结构是一种书面语体的语法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结构的类型,其次讨论双音节动词性结构能够与"和"相搭配的原因是双音节动词在双音节韵律形态的作用下兼有名词的属性;最后,解释该结构具有书面正... "和"字动词性并列结构是一种书面语体的语法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结构的类型,其次讨论双音节动词性结构能够与"和"相搭配的原因是双音节动词在双音节韵律形态的作用下兼有名词的属性;最后,解释该结构具有书面正式语体功能的原因在于它具有泛时空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字动词性并列结构 韵律形态 动词名词化 泛时空化特征 语体语法
原文传递
构式语法框架下的东汉时期汉语被动“为NP所VP”
11
作者 曹凤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8-62,共5页
东汉时期,"为"字被动式异常活跃,成为标记被动主要形式,并以"为NP所VP"为主,其使用频率是"为"字式的87%,值得关注。以语言类型学的眼光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归纳和分析这一时期"为"字被动式中的典... 东汉时期,"为"字被动式异常活跃,成为标记被动主要形式,并以"为NP所VP"为主,其使用频率是"为"字式的87%,值得关注。以语言类型学的眼光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归纳和分析这一时期"为"字被动式中的典型构式"为NP所VP",通过释读构式中施事角色"NP"以及动词性成分"VP"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展示东汉时期汉语被动"为NP所VP"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构式语法 “为”字被动式 “为NP所vp
下载PDF
汉语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势——统计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希亮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3年第1期13-15,共3页
汉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四字格形式(记作ABCD),这些四字格形式熟语性很强,有的已经定型,被称为成语。我们对《分类实用成语词典》①进行了统计,该词典共收词条3200条,其中四字格形式3150条,占总数的98.4%。语言有节奏,语言... 汉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四字格形式(记作ABCD),这些四字格形式熟语性很强,有的已经定型,被称为成语。我们对《分类实用成语词典》①进行了统计,该词典共收词条3200条,其中四字格形式3150条,占总数的98.4%。语言有节奏,语言的结构则必然会反映语言的节奏,汉语的四字格在结构方面的规律是比较明显的。这个问题来源于汉语教学的实践,最先碰到的问题是并列式四字格:在ABcD中AB与CD为并列结构,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 统计 收势 成语词典 并列结构 汉语教学 熟语性
下载PDF
论“旬”字与“循环”一词之音义关系
13
作者 李瑾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8-68,共11页
汉语中某些由一个字、词分化而成的一组同义字、词,与其他不同语源的同义字,词如殷商,荆楚,优良,希冀,梗直,放肆,广阔,乃、迺,率、帅,伯、霸等不同,其特征是:(一)词义上同源;(二)语音虽然表面有别,文字形体也因而不同,但从汉语语音发展... 汉语中某些由一个字、词分化而成的一组同义字、词,与其他不同语源的同义字,词如殷商,荆楚,优良,希冀,梗直,放肆,广阔,乃、迺,率、帅,伯、霸等不同,其特征是:(一)词义上同源;(二)语音虽然表面有别,文字形体也因而不同,但从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上可以追溯出它们本读一音,只是后来由于语音变化为二,再加上音同或音近通假的影响而书写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符号,以致人们容易忽略它们的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变化 汉语语音 音同 中古音 现代汉语方言 语音对应规律 古今 并列结构 并列复合词 形体结构
下载PDF
有字连谓句和有字兼语句比较研究
14
作者 王菲尔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5期29-30,64,共3页
有字连谓句和有字兼语句, 都是“ NP1+有+NP2+VP” 的句式.本文研究两种句式各成分之间的差异, 从而发现两 者的区别与联系, 揭示这类句式的规律, 深化对这类句式的认识.
关键词 连谓句 兼语句 NP1+有+NP2+vp
下载PDF
从话语到句法:并列连词“还有”的形成及其演变
15
作者 梁银峰 杨建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7期157-157,共1页
并列连词“还有”在现代汉语中可分为词语连词“还有”与句间连词“还有,”。两者都由话语用法发展为连接成分,彼此没有演变关系。重复义存在句“还有NP”在话语中追补主体句的宾语,形成并列结构“NP+VP+NP,还有NP”;“还有NP”整合进... 并列连词“还有”在现代汉语中可分为词语连词“还有”与句间连词“还有,”。两者都由话语用法发展为连接成分,彼此没有演变关系。重复义存在句“还有NP”在话语中追补主体句的宾语,形成并列结构“NP+VP+NP,还有NP”;“还有NP”整合进主体句后,“NP还有NP”充当“VP”中动词的宾语,“还有”重新分析为词语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成分 连词“还有” 并列结构 现代汉语 重复义 演变关系 句法 vp
原文传递
关于“颠倒词序”(答读者问)
16
作者 张涤华 《当代修辞学》 1982年第4期26-27,共2页
编辑部转来舒问同志的信,对并列结构双音词的"颠倒词序"问题提出几个疑问,要求予以解答。现答复如下: 首先要说明两点:一、所谓"词序",严格说来,应该说是"字序"。因为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词占优势,构成双... 编辑部转来舒问同志的信,对并列结构双音词的"颠倒词序"问题提出几个疑问,要求予以解答。现答复如下: 首先要说明两点:一、所谓"词序",严格说来,应该说是"字序"。因为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词占优势,构成双音词的成分是"词素";词素的次序有时变换一下,就构成另一个双音词。例如产生——生产,和暖——暖和。在古汉语里,单音词占优势,单音词相互组合,也可以构成双音词。例如介绍——绍介,辛苦——苦辛。但古人并没有明确的词的观念(更没有词素的观念),只把"字"当做运用的单位。因此,双音词的内部结构只有"字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序 双音词 双音节词 杰俊 趁韵 凑韵 现代汉语 并列结构 古汉语
下载PDF
Study on V_P/ V_S Variation Behavior in the Shanxi Region by the Wadati Single Station and Multi-earthquake Method
17
作者 Weng Zhaoqiang Liang Xiangjun +2 位作者 Wu Haoyu Liu Linfei Li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4期514-526,共13页
Based on arrival time data of seismic phases of ML≥2. 0 earthquakes measured at Shanxi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or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1 to October 2014,V_P/ V_S in the Shanxi region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Wa... Based on arrival time data of seismic phases of ML≥2. 0 earthquakes measured at Shanxi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or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1 to October 2014,V_P/ V_S in the Shanxi region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Wadati single station and multi-earthquake method,and an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into the variation behavior of V_P/ V_S in the Shanxi reg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hree earthquakes of MS≥4. 5 in 2010. Our study finds that abnormal V_P/ V_S appeared earlier at distant stations before all of the three earthquakes,which is at the time range from 6 months to 1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s,and later at near stations,at the time range 10 days to 2 months before earthquakes. Therefore,it s possible to narrow down the scope of the location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the distant and near station data. The calculations of Dongshan seismic station indicate that the size of the residual of the origin time has impact on the detail of V_P/ V_S variation,thus,appropriate thresholds should firstly be set for the residuals of origin time at each seismic sta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to ensure scientific and steady V_P/ V_S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dati single station and multi-earthquake method vp/ VS Shanxi region
下载PDF
浅谈改进小学语文听写训练的有效策略
18
作者 温石坪 《教育艺术》 2015年第2期21-21,共1页
听写,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听写训练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听写的内容片面,仅限于课文中的生字词;二是听写的方式单一,通常都是师念生写;三是听写的意识不强,往往要到考前强化时才想起听写... 听写,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听写训练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听写的内容片面,仅限于课文中的生字词;二是听写的方式单一,通常都是师念生写;三是听写的意识不强,往往要到考前强化时才想起听写这件事;四是听写的效果不佳,易错字词常写常错。那么,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写训练呢?一、优化听写的内容1.词语听写,抓住易错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语文 听说读写能力 日常教学 古诗词 艰难困苦 词语 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列结构 人物对话 五年级
下载PDF
甲骨文祭祀动词类兼语句句型探析
19
作者 贾燕子 《古籍研究》 2009年第Z1期1-7,共7页
兼语句,是指包含有"兼语"成分的句子。兼语成分于对它前面的动词来说是宾语,而对于它后面的动词来说是主语。兼语句有不同的类型,后世汉语依据其第一个动词的不同,把兼语句分为"使令"式、"爱恨"式和"... 兼语句,是指包含有"兼语"成分的句子。兼语成分于对它前面的动词来说是宾语,而对于它后面的动词来说是主语。兼语句有不同的类型,后世汉语依据其第一个动词的不同,把兼语句分为"使令"式、"爱恨"式和"有无"式三类。兼语句在甲骨文中已大量使用,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①把甲骨文兼语句分为使令式和"有"字式两类。"有"字式用例很少。"有"字式兼语句中的"有"表示某种事物的存在,兼语后的动词表示这一对象发出的动作或有某种情况。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合集 张玉金 并列结构 兼语结构 叠用式 双宾结构 妣己 令式 动宾结构
原文传递
汉藏语声调探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其光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46,共10页
本文根据汉语、苗语并列成分中声调的排列顺序:平—平/上/去/入、上—上/去/入、去—去/入、入—入以及一些语言的残存韵尾,推断汉藏语的四声是从通、流、擦、塞四类韵尾转化而来的,初始的调型为平、升、降、促,平、上先形成... 本文根据汉语、苗语并列成分中声调的排列顺序:平—平/上/去/入、上—上/去/入、去—去/入、入—入以及一些语言的残存韵尾,推断汉藏语的四声是从通、流、擦、塞四类韵尾转化而来的,初始的调型为平、升、降、促,平、上先形成,其次去声,最后入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结构 汉藏语 辅音韵尾 并列成分 平声 声调 苗瑶语 入声 苗语 上古汉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