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见危不救”的法律思考
1
作者 张辰婕 袁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51-52,56,共3页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见危不救案件造成了很多生命的逝去,人们在为死难者表示深深同情的同时,也对那些见危不救者进行了强烈谴责。剖析了见危不救的定义,概述了国外刑法和我国古代对见危不救的相关规定极其立法背景。认为结合我国国情,可以...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见危不救案件造成了很多生命的逝去,人们在为死难者表示深深同情的同时,也对那些见危不救者进行了强烈谴责。剖析了见危不救的定义,概述了国外刑法和我国古代对见危不救的相关规定极其立法背景。认为结合我国国情,可以从加强对特定主体的行政处罚力度、建立对见义勇为者的社会保障和加强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救” 入罪 刑法外措施
下载PDF
从犯罪构成体系角度考察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闫熙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59-465,共7页
针对能否及如何在中国设立"见危不救"罪的问题,提出在发挥刑法的明示机能的前提下,通过限定各构成要件要素、责任要素与法益侵害的严重性作为严格限制处罚范围的路径。其中,构成要件符合性中要对作为义务人范围、结果回避可... 针对能否及如何在中国设立"见危不救"罪的问题,提出在发挥刑法的明示机能的前提下,通过限定各构成要件要素、责任要素与法益侵害的严重性作为严格限制处罚范围的路径。其中,构成要件符合性中要对作为义务人范围、结果回避可能性与结果的实害性予以限定;责任要素中应当仅肯定故意形态,而否认过失形态;而在犯罪特殊形态中应当否认其存在未遂形态并通过删除"排他性"要件以解释行为人的作为义务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予助罪 “见危不救” 犯罪构成 构成要件符合性 责任要素
下载PDF
论我国“见危不救”行为入罪的建构
3
作者 徐凌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随着我国"见危不救"事件的频发,人们开始争论"见危不救"者是否有救助的义务,如果有是否应当让"见危不救"在刑法上入罪。从法理上看,"见危不救"行为符合罗尔斯关于"公平正义论"的观点... 随着我国"见危不救"事件的频发,人们开始争论"见危不救"者是否有救助的义务,如果有是否应当让"见危不救"在刑法上入罪。从法理上看,"见危不救"行为符合罗尔斯关于"公平正义论"的观点,具备在刑法上入罪的法理基础,应该在我国建立"见危不救罪"。在同时符合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等犯罪构成四要件时,应当认定为"见危不救罪","见危不救"者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不 公平正义论 “见危不罪”
下载PDF
刑法中应设立“见危不救罪” 被引量:2
4
作者 郑侠 《铜陵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2-75,共4页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严重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见危不救或对救助讨价还 价的现象频频发生在我们身边。为净化社会空气,保护他人和公共利益,应在刑法中增设“见 危不救罪”。本文从道德与法律的功能角度出发,论证了增设...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严重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见危不救或对救助讨价还 价的现象频频发生在我们身边。为净化社会空气,保护他人和公共利益,应在刑法中增设“见 危不救罪”。本文从道德与法律的功能角度出发,论证了增设“见危不救罪”的必要性及可行 性。并对具体罪名、条文进行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见危不罪” 道德 法律 不作为 责任后果
下载PDF
“78斧砍妻案”中,“冷血局长”该判何罪?——关于在刑法中增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见危不救罪”的建议
5
作者 熊伟 《法治与社会》 2003年第5期46-47,共2页
2002年8月,甘肃省渭源县蒲川乡刘营小学女教师孙祥玉被丈夫姜维堂连砍78斧死亡.在姜维堂两个小时的行凶过程中,途经案发现场的当地司法局长单会忠等领导干部不仅自己没有上前救人,反而因怕承担责任而袖手旁观导致女教师在近两个小时的... 2002年8月,甘肃省渭源县蒲川乡刘营小学女教师孙祥玉被丈夫姜维堂连砍78斧死亡.在姜维堂两个小时的行凶过程中,途经案发现场的当地司法局长单会忠等领导干部不仅自己没有上前救人,反而因怕承担责任而袖手旁观导致女教师在近两个小时的不法侵害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刑法 “见危不罪” 局长 增设 社会害性 社会问题 法律手段 惩治
下载PDF
论民法上的救助行为——互助伦理的私法实践机制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中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70,2,共9页
就私法的伦理基础而言,互助伦理仅仅是对私法自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当然,这一补充仍须通过一套精密而复杂的系统来实现——这充分体现在有关救助行为的强制性与报偿性的规则体系和解释体系当中。追究"见危不救"行为的民事... 就私法的伦理基础而言,互助伦理仅仅是对私法自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当然,这一补充仍须通过一套精密而复杂的系统来实现——这充分体现在有关救助行为的强制性与报偿性的规则体系和解释体系当中。追究"见危不救"行为的民事责任在中国民法理论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障碍,问题在于如何在民法上具体界定"见危不救"的责任性质、构成要件和责任范围。承认救助人的报偿诉权在法律政策上更为可取。救助行为的报偿范围一般应当限于救助人支出的费用、遭受的损失以及相应的劳务报酬,如果报偿对被救助人构成过重的负担,则具体报偿数额可以酌情减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行为 “见危不救” 无因管理 报偿诉权 互助伦理 民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