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致君行道”向“觉民行道”转变的内在理路——以“仁”内涵的演变为主线
1
作者 李双龙 任永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3-96,共4页
"仁"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而随着"仁"思想内涵的变化,儒学"外王"的基本途径"致君行道"也逐渐向"觉民行道"转变。泰州学派承接阳明心学,是"觉民行道... "仁"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而随着"仁"思想内涵的变化,儒学"外王"的基本途径"致君行道"也逐渐向"觉民行道"转变。泰州学派承接阳明心学,是"觉民行道"的主要践履者,也是其对宋明理学发展的内在超越。以儒家"仁"学思想的演变为主线,可以考察儒学"致君行道"向"党民行道"这一转变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致君行道” “觉民行道”
下载PDF
王阳明的“退居”情结再析
2
作者 李彩彩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隐逸”是中国文学的一大表现主题,明人王阳明诗文亦涉及这一主题。但由于王阳明个人身份的复杂性,且明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隐逸”文学,因此王阳明的“隐逸”在其诗文中集中表现为强烈的“退居”意向。而王阳明的“退居”情结与终养... “隐逸”是中国文学的一大表现主题,明人王阳明诗文亦涉及这一主题。但由于王阳明个人身份的复杂性,且明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隐逸”文学,因此王阳明的“隐逸”在其诗文中集中表现为强烈的“退居”意向。而王阳明的“退居”情结与终养祖母的人伦之道和“觉民行道”的终极追求相关,亦为“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在认知和实践层面的体现,且对当代乡土治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故文章探析王阳明的“退居”情结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居” “觉民行道” “知行合一” 乡土治理 王阳明
下载PDF
王阳明论“为学”与“为政”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武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7年第2期51-56,共6页
"政""学"相通是儒家对"为学"与"为政"关系的基本看法,"通"是"通向""打通"和关联反应。身为儒者的王阳明在继承这些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把"为学""... "政""学"相通是儒家对"为学"与"为政"关系的基本看法,"通"是"通向""打通"和关联反应。身为儒者的王阳明在继承这些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把"为学""为政"分别与"明德""亲民"对应起来,根据自己的良知学说补充了互为"体""用"而相通这一"政""学"关系的新内涵。王阳明还从大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政""学"之关联,阳明有见于"学"堕然后"政"乱,因而主张救世必先正学。今日学人固然有必要走出"不依国主,法事难立"的迷思,坚守学术文化岗位,但在述事论史时也应抱持求真态度,据一己之主意诠释古人之心、行恐会遭遇诸多困难,"为学"与"为政"在倡导"知行合一"的阳明的个体生命中居然分裂甚至对立,着实让人无法接受,文章最后检讨了余英时先生的阳明"觉民行道"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政”“学”关系 余英时 “觉民行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