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工大“试验卫星一号”工程项目中的“无缝之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滨楠 孟庆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1-55,共5页
本文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试验卫星一号"工程项目进行剖析和解读。通过对"试验卫星一号"工程项目进行的研究表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一开始就相互联系,形成... 本文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试验卫星一号"工程项目进行剖析和解读。通过对"试验卫星一号"工程项目进行的研究表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一开始就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行动者组成的网络。技术无论是构思设计,还是生产加工,乃至应用扩散,都是人类的事务;技术应被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社会因素全面渗入技术中,从而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边界,形成了技术与社会的"无缝之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 工程共同体 “试验卫星一号”工程项目
下载PDF
北斗三号试验卫星的钟差评估及预报 被引量:15
2
作者 毛亚 王潜心 +2 位作者 胡超 张铭彬 陈雄川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9,共14页
目前,在轨的5颗新一代北斗卫星(北斗三号)可同时向用户播发北斗二号信号与新的卫星信号,而且北斗三号搭载了高精度的铷钟或被动氢钟.因北斗三号的星钟作为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主要载荷组成部分,为分析北斗三号卫星钟的时频性能,... 目前,在轨的5颗新一代北斗卫星(北斗三号)可同时向用户播发北斗二号信号与新的卫星信号,而且北斗三号搭载了高精度的铷钟或被动氢钟.因北斗三号的星钟作为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主要载荷组成部分,为分析北斗三号卫星钟的时频性能,采用北斗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估计的卫星钟差产品评估北斗三号卫星钟的频率稳定度、漂移率和准确度.同时,考虑到北斗三号卫星钟精度较差且存在频繁的相位跳变以及数据中断等问题,筛选出了一种最优的钟差预报模型,即对频率数据进行建模并采用抗差估计的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实验结果显示北斗三号钟差预报精度相对传统预报模型提升1.6%–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时间 行星与卫星:个别:北斗三试验卫星 方法:数据分析
下载PDF
“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统计性能
3
作者 刘海涛 杨宁 +4 位作者 李冬霞 李雪缘 张学军 安强 张芷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83-2889,共7页
“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是广域航空器监视科学试验卫星。为了评估“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性能,提出了ADS-B系统监视载荷的性能指标及统计方法,并利用“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在轨观测数据,统计给出了“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 “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是广域航空器监视科学试验卫星。为了评估“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性能,提出了ADS-B系统监视载荷的性能指标及统计方法,并利用“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在轨观测数据,统计给出了“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性能指标,包括监视覆盖半径、检测概率、识别概率、位置报告更新间隔及载荷消息速率。统计结果表明:“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对运输航空及通用航空器监视跟踪的能力;监视覆盖半径达1 710 km,检测概率大于35%,识别概率大于68%,位置报告更新间隔小于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试验卫星 北航空事卫星一 星基航空器监视 ADS-B接收机 性能指标
下载PDF
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及对比反演试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富祥 赵明现 +1 位作者 杨昌军 董超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6-1142,共7页
从正演模型和反演计算两个方面,介绍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FY-V1.0,并比较了与美国NOAA目前两种业务反演算法V6和V8的差异.利用美国NOAA/SBUV(/2)的L1b观测数据,开展FY-V1.0与V8的对比反演试验.对比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在... 从正演模型和反演计算两个方面,介绍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FY-V1.0,并比较了与美国NOAA目前两种业务反演算法V6和V8的差异.利用美国NOAA/SBUV(/2)的L1b观测数据,开展FY-V1.0与V8的对比反演试验.对比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球低(纬度数<30°)、中(30°≤纬度数<60°)、高(60°≤纬度数<90°)3个纬度带,FY-V1.0反演廓线都与V8产品很好地吻合,FY-V1算法相对反演精度在±2以内.初步分析表明,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的误差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下垫面理想化假设,二是多次散射和反射辐射的辐射查算表插值计算,三是先验臭氧廓线X0缺乏对中国区域的代表性.分析认为,未来FY-V1.0算法反演精度改进主要在二个方面:一是利用TOMRAD模式开展多次散射和反射辐射的直接计算,代替目前的辐射查算表插值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增加臭氧廓线气候数据库中国区域廓线,或者改进中国区域先验臭氧廓线X0生成方法,改进其对中国区域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卫星 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 反演算法 对比反演试验
下载PDF
“嫦娥二号”卫星拓展试验轨道计算中心天体的选取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建峰 胡松杰 +4 位作者 黄勇 刘磊 刘勇 唐歌实 李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8,共6页
飞行器的星历积分不可避免涉及中心天体的选取问题。"嫦娥二号"卫星在拓展试验期间处于弱引力区,文章针对拓展试验期间的轨道状态,从受摄运动二体问题角度分析得出适宜选取太阳作为中心天体。进而结合真实力模型情况,使用行... 飞行器的星历积分不可避免涉及中心天体的选取问题。"嫦娥二号"卫星在拓展试验期间处于弱引力区,文章针对拓展试验期间的轨道状态,从受摄运动二体问题角度分析得出适宜选取太阳作为中心天体。进而结合真实力模型情况,使用行星星历表计算行星产生的摄动力,从理论上推导得出在忽略小天体摄动的前提下,由于摄动天体同时对中心天体和飞行器产生摄动作用,以地球为中心天体产生的摄动力类似于潮汐力,而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则不然,因而更适宜选取地球作为中心天体计算轨道运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历积分 中心天体 摄动二体问题 拓展试验 “嫦娥二号”卫星
下载PDF
探测一号卫星热控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兴国 刘伟 张桂兰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2期57-61,共5页
双星计划两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近地空间磁层探测,轨道远地点高度超过6万 km,因此需经历前所未有的180分钟的长地影,又由于卫星自旋稳定,太阳能电池的供电能力受到限制,给热控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和挑战。本文介绍了利用卫星本身的构型和姿... 双星计划两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近地空间磁层探测,轨道远地点高度超过6万 km,因此需经历前所未有的180分钟的长地影,又由于卫星自旋稳定,太阳能电池的供电能力受到限制,给热控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和挑战。本文介绍了利用卫星本身的构型和姿态特点,完成热控设计,以及进行的初样和正样热平衡试验,试验结果性能满足总体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设计 探测一号卫星 太阳能电池 热平衡试验 近地空间 双星计划 自旋稳定 供电能力 指标要求 试验结果 地影 姿态
下载PDF
实践四号卫星大型试验及靶场工作
7
作者 白照广 《航天器工程》 1995年第3期46-50,共5页
根据实践四号卫星大型试验的特点,对整星振动试验、整星热真空热平衡试验及星箭对接试验作了总结,同时也对靶场的工作作了回顾和总结。
关键词 实践四卫星 卫星 振动 热平衡 试验 靶场试验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数传分系统设计及飞行试验参数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翁春明 吴增印 +1 位作者 谢军 黄普明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64-70,共7页
介绍了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数传分系统的设计及飞行试验参数结果,并对飞行数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处理器 飞行试验 设计
下载PDF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搭载小麦株高突变体研究初探
9
作者 吉克呷呷 杨德琪 +2 位作者 谢三作 辜义芳 吉琼芳 《西昌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3-15,共3页
对“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搭栽小麦3个矮秆突变体和4个高秆突变体的株高、各节间及穗部性状进行研究,以探索引起“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株高变异原因及株高突变体穗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株高最矮的19h-64仅有46.4cm... 对“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搭栽小麦3个矮秆突变体和4个高秆突变体的株高、各节间及穗部性状进行研究,以探索引起“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株高变异原因及株高突变体穗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株高最矮的19h-64仅有46.4cm,比对照降低26.3cm,降幅36.2%,高秆突变体株高最高的19h-87有92.5cm,比对照增高19.8cm,增幅21.4%;矮秆突变体的穗长不会随着株高的变矮而变短,高秆突变体的穗长都比对照增长,增幅在36.6〜52.5%;矮秆突变体主要是通过缩短倒4和倒5节间来降低株高,高秆突变体主要是通过增长穗长和倒5节间来增高株高;株高突变体的茎秆节间数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变化与株高高矮变化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5 返回式试验卫星 搭载 小麦 株高 突变体
下载PDF
试验卫星2号成功完成在轨演示
10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5年第13期25-25,共1页
5月底,试验卫星2号演示验证验收总结会召开,会上对该卫星的各方面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已在轨运行7个月的试验卫星2号工作正常,性能良好,所有预定的演示项目得到了全面验证。通过该星的演示验证,不仅推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小卫... 5月底,试验卫星2号演示验证验收总结会召开,会上对该卫星的各方面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已在轨运行7个月的试验卫星2号工作正常,性能良好,所有预定的演示项目得到了全面验证。通过该星的演示验证,不仅推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小卫星公用平台,而且开拓了我国航天技术新领域,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去年11月18日成功发射入轨的试验卫星2号,是一颗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其目标之一是对“九五”预研课题“现代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的成果,通过在轨进行演示验证,形成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实用、新型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从而打开小卫星应用的新局面,为后继同类卫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卫星2 在轨演示 卫星平台 中国
下载PDF
卫星飞天 壮志凌云——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自主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发射成功纪实
11
作者 刘培香 《中外企业家》 2004年第5期8-15,共8页
2004年4月23日23时59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自主研制的"试验 卫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作为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的的微小卫星,第一 颗新技术演示验证的微小卫星,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 2004年4月23日23时59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自主研制的"试验 卫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作为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的的微小卫星,第一 颗新技术演示验证的微小卫星,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2004年多系列卫 星发射任务中第一颗发射卫星"试验卫星一号",承载着哈工大人的神圣使命, 探索了我国微小卫星发展的新途径,也为我国2004年的航天发射迎来了"开门 红"。 让卫星上天,是许多科研工作者的梦想,大学老师搞卫星,困难可想而知。然 而,科研的实力,科学的精神,勤奋与拼搏,使他们终于成功了。 本文记录了卫星研制、发射中无数感人故事、镜头的部分片段,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工业大学 “试验卫星一号” 飞行演示验证微小卫星 卫星研制 卫星发射
下载PDF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搭载小麦材料突变体培育研究初报
12
作者 吉克呷呷 谢三作 +2 位作者 杨德琪 辜义芳 吉琼芳 《西昌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7-9,共3页
为从航天搭栽小麦材料中筛选出有益突变体,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或新种质,采用系谱法开展了航天搭栽小麦后代材料的选育,选留了株型、株高、生育期、穗部、籽粒等77个变异穗系,继续进行下一步的选育。通过5个世代的系谱选育,筛选出了一个矮... 为从航天搭栽小麦材料中筛选出有益突变体,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或新种质,采用系谱法开展了航天搭栽小麦后代材料的选育,选留了株型、株高、生育期、穗部、籽粒等77个变异穗系,继续进行下一步的选育。通过5个世代的系谱选育,筛选出了一个矮秆突变体19h-64,该品系春性中早熟,全生育期174d,株高46.4cm,比对照72.4cm矮26cm,降低了35.9%,长方型穗,穗长10.4cm,穗粒数61粒,长芒,籽粒白色、卵圆、角质,千粒重60.4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5 返回式试验卫星 小麦 突变体 培育
下载PDF
“长征”三号B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
13
作者 王小月 《中国航天》 2021年第2期28-28,共1页
2020年2月4日23时3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 2020年2月4日23时3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试验卫星 广播电视 卫星通信 预定轨道 直冲云霄 数据传输 运载火箭
下载PDF
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神舟号试验飞船
14
《上海集邮》 2000年第3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神舟试验飞船 航天事业 航天工作
下载PDF
三门核电站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15
《水泵技术》 2018年第1期52-52,共1页
2018年1月31日,AP1000依托项目三门核电站工程2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顺利结束,正式进入装料准备阶段。本次热试历时77天,开展了包括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动态和振动效应、主泵热态功能、非能动自动泄压系统排放、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验证等试验... 2018年1月31日,AP1000依托项目三门核电站工程2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顺利结束,正式进入装料准备阶段。本次热试历时77天,开展了包括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动态和振动效应、主泵热态功能、非能动自动泄压系统排放、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验证等试验,全面验证了电厂的主系统、安全系统、辅助系统等在热态工况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工程 工程项目 三门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功能试验 AP1000 系统验证 2机组
下载PDF
高分一号卫星PMS相机多场地宽动态辐射定标 被引量:17
16
作者 韩启金 张学文 +3 位作者 乔志远 杨磊 潘志强 刘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克服卫星遥感器常规定标方法不足,实现GF-1卫星PMS相机高精度在轨定标,提出了多场地宽动态辐射定标方法,分析了新方法的不确定度。首先,介绍宽动态辐射定标原理和试验场区概况,设计开展了GF-1卫星多场地同步观测试验;接着,基于试验数... 为克服卫星遥感器常规定标方法不足,实现GF-1卫星PMS相机高精度在轨定标,提出了多场地宽动态辐射定标方法,分析了新方法的不确定度。首先,介绍宽动态辐射定标原理和试验场区概况,设计开展了GF-1卫星多场地同步观测试验;接着,基于试验数据和宽动态定标模型,实现了GF-1卫星PMS相机的在轨辐射定标;最后,讨论GF-1卫星PMS相机多场地定标的不确定度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GF-1卫星PMS相机自发射以来辐射响应特性与实验室定标结果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最大变化量达到了7.72%;PMS相机多场地辐射定标的综合不确定度为5.35%。所获取的PMS相机定标系数满足遥感辐亮度产品生产的精度要求,且多场地定标可作为后续高分卫星的在轨定标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卫星 PMS相机 试验 辐射定标 不确定度
下载PDF
高分七号卫星多探头甚高精度星敏感器热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余成武 隋杰 +5 位作者 陈超 童叶龙 程会艳 陈建峰 王晓燕 武延鹏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4-150,共7页
根据高分七号卫星对多探头甚高精度星敏感器高热稳定性的任务需求,对多探头甚高精度星敏感器进行热设计。首先,针对星敏感器光轴热漂移优于0.3(″)/℃的高热稳定性技术指标需求,开展星敏感器的结构和内部热设计,确定星敏感器安装法兰和... 根据高分七号卫星对多探头甚高精度星敏感器高热稳定性的任务需求,对多探头甚高精度星敏感器进行热设计。首先,针对星敏感器光轴热漂移优于0.3(″)/℃的高热稳定性技术指标需求,开展星敏感器的结构和内部热设计,确定星敏感器安装法兰和光学镜头镜筒的热控技术指标,根据轨道参数及星敏感器的结构布局制定星敏感器热控设计方案。其次,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星敏感器俯仰(绕X轴)方向和偏航(绕Y轴)方向的热稳定性均优于±0.3″;通过星敏感器热稳定性试验测得星敏感器绕X轴和绕Y轴的热稳定性分别为±0.223″和±0.168″;通过星敏感器热平衡试验测得星敏感器绕X轴和绕Y轴的光轴热漂移分别为±0.55″和±0.16″。在轨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安装法兰和光学镜头镜筒的温度满足热控指标要求,2个多探头甚高精度星敏感器的光轴夹角为±1.8″,星敏感器热设计合理有效,可为其他航天器星敏感器热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七卫星 星敏感器 热设计 热仿真分析 热稳定性试验 热平衡试验
下载PDF
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0
18
作者 赵葆常 杨建峰 +3 位作者 汶德胜 高伟 常凌颖 薛彬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1期14-21,共8页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优于1m。地元分辨率提高,加之轨道降低造成地速增大,致使在100km/15km椭圆轨道上对虹湾极低反射率的月面成像时最长曝光时间不能超过0.6ms。同时又要求相机在100km圆轨上曝光时间为4.5ms时不产生饱和,即CCD立体相机既要满足100km圆轨的全月面立体成像,同时又要满足在100km/15km椭圆轨道上1m成像分辨率的局域高精细探测,从而要求扩大相机的动态范围以及提高探测灵敏度,这些都使嫦娥二号CCD相机的设计、研制难度大幅增加。实际设计与发射前检测表明,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很好地满足了任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卫星 月球探测器 双线阵CCD立体成像 光学总体方案 光学设计 试验验证
下载PDF
“高分四号”卫星相机热控系统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18
19
作者 于峰 徐娜娜 +2 位作者 赵宇 徐先锋 封艳广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79,共8页
"高分四号"卫星搭载的相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指向精度,需相机光学系统及主承力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保持高温度稳定性,且该相机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所处空间热环境更为复杂,给热控设计带来极大挑战。文章结合相机在轨成像需求... "高分四号"卫星搭载的相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指向精度,需相机光学系统及主承力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保持高温度稳定性,且该相机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所处空间热环境更为复杂,给热控设计带来极大挑战。文章结合相机在轨成像需求和空间热流特点,详细分析了相机热控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并创新性的采用了遮光罩开设散热面、间接辐射控温、南北耦合散热面等热控措施,实现了高轨相机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热平衡试验与在轨飞行温度数据表明,相机的热控设计合理可行,能够满足相机在轨成像的温度要求,为未来高轨大口径光学相机高精度、高稳定性热控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 热控设计 热平衡试验 在轨验证 大口径光学相机 “高分四号”卫星
下载PDF
“高分二号”卫星相机热控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振明 鲁盼 宋欣阳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0,共7页
为了保证相机在轨成像品质和指向精度,相机光机部件的控温要求需全寿命周期温度稳定性优于±0.3℃。文章根据"高分二号"卫星相机在轨成像需求,详细分析了相机热控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并创新性的采用了辐射主动控温措施对相... 为了保证相机在轨成像品质和指向精度,相机光机部件的控温要求需全寿命周期温度稳定性优于±0.3℃。文章根据"高分二号"卫星相机在轨成像需求,详细分析了相机热控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并创新性的采用了辐射主动控温措施对相机进行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热平衡试验和在轨飞行温度数据表明,相机热控设计合理可行,热控措施能够很好的满足在轨成像时所需温度要求,同时证明了辐射主动控温方法具有很好的控温精度和鲁棒性,在未来空间相机高精度、高稳定性热控设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 一体化设计 试验验证 空间相机 “高分二号”卫星 航天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