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味论”溯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秀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3,共8页
"诗味论"的产生有着深远的理论背景,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是"诗味论"形成的思想来源。上古"五行学说"与"声、色、味、时"的"五体"结构为"声"与"味&qu... "诗味论"的产生有着深远的理论背景,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是"诗味论"形成的思想来源。上古"五行学说"与"声、色、味、时"的"五体"结构为"声"与"味"的联系提供了中国式哲学的逻辑前提,"声亦如味"、"诗以声为用"为"诗味论"的形成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作为听觉的"声"和作为味觉的"味"最终在"诗"中发生"感觉挪移","诗声"有了味道,"诗味论"成为中国传统诗学中影响深远、独具特色的重要理论。在诗的世界里,诉诸"诗声"的味道是"情感",诗的味道即是情感的味道,"情感"是"诗味论"的理论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味论” “五行学说” “五体”结构 “声亦如 “诗以声为用”
下载PDF
司空图“味”论中的诗之二维审美空间及其生成
2
作者 梁小悦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味”的理论范畴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诗学理论“韵味”说,并在深入论述“味”中延展出极具特色的二维审美空间。本研究在司空图论述“味”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从审美心理的视角重... 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味”的理论范畴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诗学理论“韵味”说,并在深入论述“味”中延展出极具特色的二维审美空间。本研究在司空图论述“味”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从审美心理的视角重点探究司空图“味”论中存在的诗之二维审美空间及其生成过程,并逐步揭示司空图诗论中“味”审美空间的构成要素、生成路径、审美鉴赏特点及呈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诗味论” 二维审美空间 生成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诗味论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庆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91-98,共8页
中国古典诗学诗味论探微张庆民一、导言西方古典美学史上自柏拉图至黑格尔,都强调味觉与审美无关。柏拉图说:“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如果说味和香不仅愉快,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微笑柄”(帕拉图文艺对话录;)。中世... 中国古典诗学诗味论探微张庆民一、导言西方古典美学史上自柏拉图至黑格尔,都强调味觉与审美无关。柏拉图说:“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如果说味和香不仅愉快,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微笑柄”(帕拉图文艺对话录;)。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说:“与美关系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 司空图 外之旨 韵外之致 象外之象 “诗味论” “滋 景外之景 歌创作
下载PDF
“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
4
作者 邓新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5-38,共4页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味"这个概念曾被诗论家们普遍地用来评价诗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观点———"诗味"说。"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古人对诗歌审美本...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味"这个概念曾被诗论家们普遍地用来评价诗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观点———"诗味"说。"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古人对诗歌审美本质和特征的认识的逐步深化。认真研究"诗味"说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诗歌的本质与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评论 “诗 审美 文艺批评
下载PDF
“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 被引量:6
5
作者 陶礼天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对司空图的“诗味”论 ,研究者众多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析检讨 ,并对司空图的“味外之旨”说与禅学的渊源关系、“味外之旨”与“韵外之致”说及其与诗之“境”、“格”的关系等问题 ,作出了新的考论。
关键词 外之旨” 司空图 “诗 古代艺术理论 禅学 抒情艺术
原文传递
汉族文论中的“诗味说”对蒙古族文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满全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从传播学视角考察汉族古典文论中的“诗味说”的生成、发展、传播以及对蒙古族文论的影响。哈斯宝、尹湛纳希等蒙古族作家接受汉族古典文论中的“诗味说”,并使用该学说鉴赏、批评或判断文学作品,给“诗味说”赋予了诸多文化信息,进而... 从传播学视角考察汉族古典文论中的“诗味说”的生成、发展、传播以及对蒙古族文论的影响。哈斯宝、尹湛纳希等蒙古族作家接受汉族古典文论中的“诗味说”,并使用该学说鉴赏、批评或判断文学作品,给“诗味说”赋予了诸多文化信息,进而在蒙古族文学批评领域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诗味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古典文论 “诗说” 蒙古族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
原文传递
辨味批评的特色和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利群 《古籍研究》 200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从孔子指出“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以味论乐、以味论诗的“诗味”说到司空图指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从而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提出以味辨诗、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 从孔子指出“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以味论乐、以味论诗的“诗味”说到司空图指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从而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提出以味辨诗、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逐步走上了重体验、重感悟、重品鉴的诗性批评之路。司空图之后,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理论和实践蔚为大观,形成了异于西方古代批评的重理性、重思辨、重分析的诗性理论形态批评的特点,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和特色,使辨味批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理论 文学批评 审美意识 意境
原文传递
论《瀛奎律髓》对梅尧臣五律的评点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巧平 李光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瀛奎律髓》推崇梅尧臣五律 ,以为“宋代第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从“诗味”的角度进行探源 ,认为梅诗有“味”是方回所云“宋代第一”的根本原因 ;“诗韵”是方回评点梅诗之“味”的另一说法。诗律表达之“圆熟工巧”与“自然风韵... 《瀛奎律髓》推崇梅尧臣五律 ,以为“宋代第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从“诗味”的角度进行探源 ,认为梅诗有“味”是方回所云“宋代第一”的根本原因 ;“诗韵”是方回评点梅诗之“味”的另一说法。诗律表达之“圆熟工巧”与“自然风韵”又蕴涵着“味”。此与方回的“盛唐”诗学观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进一步阐释了《瀛奎律髓》对五律和七律两种诗体的不同批评标准 ,由此管窥方回的唐宋诗学整体观及其诗学发展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奎律髓》 梅尧臣 五律 宋代 评点 学观点 批评标准 审美趣向 “诗韵” “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