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形态”说与“诠释形态”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全华
马爱云
《桂海论丛》
2020年第6期18-22,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出现的“理论形态”说,视野宏大,便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总体把握。根据不同的时代场域、历史“前见”、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对同一思想体系进行不同理解、作出不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出现的“理论形态”说,视野宏大,便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总体把握。根据不同的时代场域、历史“前见”、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对同一思想体系进行不同理解、作出不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诠释形态”是从“理论形态”概念派生的概念,以弥补其解释力的不足。二者区别在于,“理论形态”属于“建构式解释”,而“诠释形态”属于“注经式解释”,所以后者没有成为“理论形态”,而只是“诠释形态”。“诠释形态”可以有一定建构,但只是个别创见,没有自成体系。“诠释形态”可以界定为不稳定、不成体系、又互相关联的“一套解释话语”,是前“理论形态”的东西但还没成形为“理论形态”。而“诠释形态”的“一套解释话语”,又与一般的理论解释、理论诠释、理论阐述、理论阐释的“零散解释话语”不同,后者可以是一次性的,可以是每次有不同的说法甚至矛盾的说法,而“诠释形态”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解释话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和不同“诠释形态”的演变,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史作更细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
形态”
说
“诠释形态”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形态”说与“诠释形态”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全华
马爱云
机构
中山大学
出处
《桂海论丛》
2020年第6期18-22,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两个范式’‘四对范畴’‘多种理论形态’之探析”(15YJA710023)。
文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出现的“理论形态”说,视野宏大,便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总体把握。根据不同的时代场域、历史“前见”、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对同一思想体系进行不同理解、作出不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诠释形态”是从“理论形态”概念派生的概念,以弥补其解释力的不足。二者区别在于,“理论形态”属于“建构式解释”,而“诠释形态”属于“注经式解释”,所以后者没有成为“理论形态”,而只是“诠释形态”。“诠释形态”可以有一定建构,但只是个别创见,没有自成体系。“诠释形态”可以界定为不稳定、不成体系、又互相关联的“一套解释话语”,是前“理论形态”的东西但还没成形为“理论形态”。而“诠释形态”的“一套解释话语”,又与一般的理论解释、理论诠释、理论阐述、理论阐释的“零散解释话语”不同,后者可以是一次性的,可以是每次有不同的说法甚至矛盾的说法,而“诠释形态”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解释话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和不同“诠释形态”的演变,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史作更细密的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
形态”
说
“诠释形态”说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形态”说与“诠释形态”说
周全华
马爱云
《桂海论丛》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