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法兼容:两汉“诸子”的治道思想
1
作者 秦铁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无为治国,为两汉“诸子”治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诸子”根据时势的变化,以儒家为纲糅合先秦诸家治道思想,形成以德法兼容为主要特点...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无为治国,为两汉“诸子”治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诸子”根据时势的变化,以儒家为纲糅合先秦诸家治道思想,形成以德法兼容为主要特点的治道思想体系,具有如下内涵特征:突显君主的一元地位;强调治道思想的物质基础;构筑完备的天道观与人性论基础;以“中”来调和德与法。“诸子”治道思想被应用于治国实践中,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古代社会治道思想之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诸子” 治道思想 德法兼容
下载PDF
“诸子”属“子”还是属“经”?
2
作者 韦秉文 唐修进 《语文知识》 2000年第1期74-75,共2页
“诸子”属“子”,还是属“经”?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常常这样问。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诸子”及其相关知识“经、史、子、集”作一番分析解说。先说“诸子”的含义。《辞海·语词分册》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词义 教学参考 “诸子” “子” “经”
下载PDF
“官学事师”与诸子起源——以刘歆《诸子略》为中心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余治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8-26,共9页
早期中国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都集中在官场体制内。《礼记·曲礼上》曰“官学事师”,便揭示了不同行业的发端与师传皆出于早期政府系统。文明初建之时的商周官府,充当社会事业的公共管理机构,孕育了百行百业的“祖师爷”。“学”字... 早期中国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都集中在官场体制内。《礼记·曲礼上》曰“官学事师”,便揭示了不同行业的发端与师传皆出于早期政府系统。文明初建之时的商周官府,充当社会事业的公共管理机构,孕育了百行百业的“祖师爷”。“学”字本身就起源于王室宫廷、贵族生活。“学”演化为成熟的知识系统则发生在西周之后。及至战国,知识阶层开始独立而不依傍于官场。刘歆《诸子略》直接联结学术与职官,逐一阐述并分析了各家学派的职官起源。周室衰微,周天子的管束减弱,自由的政治氛围直接导致诸子之学空前繁荣。诸子之间虽有差异,是“殊途”和“百虑”,但都起源于“六经”,都是王官之学的支流或变种。故“六经”是它们的“同归”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事师 诸子略》 王官 诸子起源
下载PDF
“备物致用”:论诸子时代“经世致用”诗学精神的成熟
4
作者 杨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200,共9页
西周礼乐文化是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生长的重要文化土壤,"诸子时代"是中国古典诗论成熟的黄金阶段。西周礼乐"演诗"是集中体现西周礼乐文化精神的综合艺术形式,《诗》是生动反映"经世致用"诗学精神的文本典... 西周礼乐文化是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生长的重要文化土壤,"诸子时代"是中国古典诗论成熟的黄金阶段。西周礼乐"演诗"是集中体现西周礼乐文化精神的综合艺术形式,《诗》是生动反映"经世致用"诗学精神的文本典范,诸子时代文化群体在思想论说时频繁引用、阐发"六经"大义,其中不乏对"演诗"和《诗》的讨论,进而构成最初的古典诗论体系,并客观印证了诸子时代"经世致用"诗学精神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时代” “经世致用” “演诗” 战国楚简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分层及其人文精神转变
5
作者 刘绪义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6,共4页
先秦诸子们按其的“成分”基本可分为三大层面:一是由知识的士转化而来的精英层次的“子”,如儒家、道家、墨家,他们分别指向人生(思想)、宇宙和学术,他们是相当纯化的士;二是由技术的士进化而来的工具层面上的“子”,被后世称为阴阳家... 先秦诸子们按其的“成分”基本可分为三大层面:一是由知识的士转化而来的精英层次的“子”,如儒家、道家、墨家,他们分别指向人生(思想)、宇宙和学术,他们是相当纯化的士;二是由技术的士进化而来的工具层面上的“子”,被后世称为阴阳家、法家、兵家的子们都属于这一层面,相对来说,他们不再是那种纯化的士们,无论是精神传承还是学术思想都已开始弱化;三是那些充满功利色彩的士凭借着他们身上的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晋身的“子”,如纵横家中的苏秦、张仪们。可以说这是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阶段,至少在精神上,他们已明显异化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视作诸子的先秦历程:纯化—弱化—异化—同化。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一个嬗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分层 人文精神转变
下载PDF
諸子學起源研究摭論
6
作者 揣松森 《诸子学刊》 2022年第2期1-27,共27页
諸子學起源問題,戰國以來講論不絶,如《莊子·天下》《淮南子·要略》《漢志·諸子略》均已涉及;而在中國確立現代學科體系後,則成爲哲學史或思想史、學術史研究熱點——已不純粹是“諸子學”的問題,而是中國哲學乃至先秦... 諸子學起源問題,戰國以來講論不絶,如《莊子·天下》《淮南子·要略》《漢志·諸子略》均已涉及;而在中國確立現代學科體系後,則成爲哲學史或思想史、學術史研究熱點——已不純粹是“諸子學”的問題,而是中國哲學乃至先秦學術本源研究的重要論題。概而言之,主要包括王官説、六藝説、史官説、道家説、孔門説、禮教説、時勢説、職業説、綜合説等九類觀點。這些討論大都采用“學在王官”“軸心時代”或“哲學突破”等理論框架,以20世紀90年代爲界大約可分作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基本是從外部視角進行探究,在邏1上多將諸子學默認爲一次性事件來尋其歷史起點,無法解釋歷時性的諸子學現象。後一階段則深入到思想淵源層面,從諸子思想内部甚至三代文化繼承性角度溯源,但仍束於《漢志》家派劃分、家數著録的定勢,其邏1多是描述所謂“前諸子”時代文化特質并以之作爲諸子學淵源,實際上是將思想發展的前後階段認作具體諸子學説的因果淵源,而且往往未整體觀照諸子學或把握其言説特質。須知“諸子”一名含三義(人、學、書)并作出一定區分,且界定其爲入道見志而成一家之言者,然後方能探明諸子言説與春秋及其以前立言活動的關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諸子 諸子學起源 《莊子·天下》 《淮南子·要略》 “諸子出於王官”説
下载PDF
梁启超“《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长银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7,共9页
诸子学的近代复兴,与梁启超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1922年,梁启超公开提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与胡适进行学术争胜。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学说,不仅在于其自觉地接受了叶适、汪中、崔述、康有为等本土学者的观点,还在于其... 诸子学的近代复兴,与梁启超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1922年,梁启超公开提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与胡适进行学术争胜。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学说,不仅在于其自觉地接受了叶适、汪中、崔述、康有为等本土学者的观点,还在于其间接地受到了日本学者斋藤拙堂《老子辨》五篇的学术启发。因此,这一整合中外的学术观点一经问世,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回响。而该说更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在于,不仅进一步破除了传统的“诸子出于王官论”,还推进了学术界关于诸子著作真伪及其年代的大讨论。总之,“《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诸子学的近代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老子》 诸子 传统学术转型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杂家”蠡测
8
作者 张申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4-75,160,共13页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九流十家”,杂家为其中“一家一流”。班固言杂家者流盖出于王官之议官,而周官议官后世无从可考,且汉以后历代志书杂家类书目变动极大,使后世学者对于杂家究竟为何种学派争论不休。襍与雑虽俱为今...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九流十家”,杂家为其中“一家一流”。班固言杂家者流盖出于王官之议官,而周官议官后世无从可考,且汉以后历代志书杂家类书目变动极大,使后世学者对于杂家究竟为何种学派争论不休。襍与雑虽俱为今简体“杂”字之繁体,但二字本意尚有所区别,战汉时期所言杂家当写作襍家更为恰当。通过将战汉史料与《汉志》《隋志》对襍家定义对比研究后可发现,襍家与西汉早期之前的博士官特征极为相似,为襍家学者或即当时之博士。汉以后博士为儒者垄断,又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家以外百家学皆为杂学,而诸子又皆有他名固称无需再易其名,原“博士家”也就是后来的襍家,再称博士之名已不再合宜,故刘、班以“襍家”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 杂家 襍家
下载PDF
PEG-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Cotyledon Protoplast and Re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9
作者 周冀明 卫志明 +1 位作者 刘世贵 罗鹏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4年第2期55-63,T001,共10页
Transgenic plants were obtained by PEG-mediated tranfer of foreign gene into cotyledon protoplasts of Orychophragums violaceus. Systematic study was carricd out on PEG-mediatcd transformation of cotyledon protoplast u... Transgenic plants were obtained by PEG-mediated tranfer of foreign gene into cotyledon protoplasts of Orychophragums violaceus. Systematic study was carricd out on PEG-mediatcd transformation of cotyledon protoplast using transient expression system, which showed 25-30 μg of pasmid, 15% PEG and a pH value of 8.0 as the optimal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 Using these parameters, cotyledon protoplasts were isolated, treated with bacterial plasmid DNA (pBI222 with HPT as selective marker) and PEG, and cultured at a density of 5×10 4/ml.After 10-15 days,they were selected by adding 25 μg/ml hygromycine. One month later, a few calli were observed, which were then transferred onto a solid medium with 50-100 μg/ml hygromycine for proliferation. Later they were transferred successively onto differentiation and rooting media and finally hygromycineresistant whole plants were obtaincd. The plants grew well in pots and a regeneration rate of 5 ×10(-5) was achieved. Then,excised leaves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used as explants for Southern blot analysis, which confirmed the stable integration of HPT gene into the chromosomal genome of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The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was 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COTYLEDON Protoplast culture PEG transformation Transgenic plant.
下载PDF
战国时代《诗》的传播与特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银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共11页
战国时代《诗》的传授在官府与民间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当《诗》的教习失去了带来现实政治利益的功效时,《诗》必然受到统治阶层的冷遇。与此同时,由于儒、墨等私家学派的传习,《诗》在民间获得了较为广阔的传播空间。通... 战国时代《诗》的传授在官府与民间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当《诗》的教习失去了带来现实政治利益的功效时,《诗》必然受到统治阶层的冷遇。与此同时,由于儒、墨等私家学派的传习,《诗》在民间获得了较为广阔的传播空间。通过私学在民间广泛传播,是战国时代诗文本传播的最显著的特点。本文着重讨论了战国时代除儒家学派之外各阶层对《诗》的态度以及《诗》传播的基本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代 《诗》 传播特点 政治利益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桐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74,共12页
本文将七十子后学著述的《论语》、大小戴《礼记》、《孝经》、《仪礼》、郭店简及上博简中儒家文献等作品称之为“七十子后学散文”。七十子在年辈上有“先进”“后进”之分,在著述形式上有“述”“作”之别。在先秦散文史上,七十子后... 本文将七十子后学著述的《论语》、大小戴《礼记》、《孝经》、《仪礼》、郭店简及上博简中儒家文献等作品称之为“七十子后学散文”。七十子在年辈上有“先进”“后进”之分,在著述形式上有“述”“作”之别。在先秦散文史上,七十子后学散文处于上承史官记言散文、下启诸子说理散文的枢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七十子后学 先秦 散文史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