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象取于物”到“象外之象”:吴冠中绘画艺术样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强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视域为依据,归纳分析了吴冠中绘画艺术创作语言中呈现的三种样态:“象取于物”“立象尽意”“象外之象”,论证了其绘画作品在视觉图式的创新过程中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复制西方绘画元素和抽象形式美,而是在传统文... 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视域为依据,归纳分析了吴冠中绘画艺术创作语言中呈现的三种样态:“象取于物”“立象尽意”“象外之象”,论证了其绘画作品在视觉图式的创新过程中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复制西方绘画元素和抽象形式美,而是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吸纳性、创造性地实践属于自己面貌的绘画艺术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取于物” “立尽意” “象象” 吴冠中
下载PDF
象征主义诗论与“象外之象”论
2
作者 李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中国古典诗论里的"象外之象"说和现代的象征主义诗论都是关于诗歌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思的理论,故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都注重诗歌的暗示性、朦胧性、抽象性以及因此形成的超越性。另一方面,虽然两者都致力于对诗歌艺术审... 中国古典诗论里的"象外之象"说和现代的象征主义诗论都是关于诗歌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思的理论,故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都注重诗歌的暗示性、朦胧性、抽象性以及因此形成的超越性。另一方面,虽然两者都致力于对诗歌艺术审美潜能的挖掘,但其艺术追求方式和产生的审美效应是有区别的。从中国诗论史看,古典诗论与现代诗论之间存在断裂现象,却已呈现出贯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主义诗论 “象象” 古今贯通
下载PDF
论音乐表演过程中的“象外之象”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作者通过研究认为,相对于画中的具体物象;诗中由语言在人们意识中形成的表象,音乐表演过程中"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是由音乐语言唤醒人们现实生活经验中的直观表象。而"象外之象"则由第一个象这个外在感性事实为基础... 作者通过研究认为,相对于画中的具体物象;诗中由语言在人们意识中形成的表象,音乐表演过程中"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是由音乐语言唤醒人们现实生活经验中的直观表象。而"象外之象"则由第一个象这个外在感性事实为基础,并与具体的大小语境关系相联系而再由主观理性来生成于每一个演奏者的想象中。进而认为,当演奏者通过演奏手段把"象外之象"表现于音响之中,对于具体音乐作品而言就是一次既忠实又富创造性的演奏过程,因而也就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音乐表演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象 “象象”
下载PDF
象外之象——朱德群以色彩写诗
4
作者 张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 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象” 绘画色彩 朱德群 写诗 传统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 绘画 气韵生动
下载PDF
从司空图的“象外之象”谈散文阅读教学
5
作者 王影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年第5期15-16,共2页
散文是一种篇幅比较短小、形式灵活、语言优美、取材广泛的文学体裁.它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都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强烈的抒情性是它突出的特点。
关键词 “象象” 阅读教学 散文 司空图 人物形 故事情节 文学体裁 抒情性
下载PDF
中西诗学的“象”与禅观的意义
6
作者 孔怡 杨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3,共4页
文章简要论述了中西方立"象"、取"象"的渊源和发展,对中西方关于"象"的认识论与美学范畴和命题,特别是对中西方关于言、意、象关系进行了认识比较,剖析了中西方在立"象"、取"象"上... 文章简要论述了中西方立"象"、取"象"的渊源和发展,对中西方关于"象"的认识论与美学范畴和命题,特别是对中西方关于言、意、象关系进行了认识比较,剖析了中西方在立"象"、取"象"上所追求的不同,提出了中西诗学对"象"的关注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侧重立象以写意,后者则侧重求象以写实,由此发展了求真、求实、求经验实证的真实再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而中国诗学立象的终极目的和理想是得道、明道,立言明道不足则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 “求道” “澄怀味象” “境象” “象外象” “玄览” “禅观”
下载PDF
“言不尽意”与“立象以尽意”——《周易》的言意观探微 被引量:5
7
作者 孟庆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8,共6页
《周易》言意观的核心是"立象以尽意"。其实质是"实象"与"虚象"相结合,用"附意于象外"的"义象"来尽吉凶之意。同时,因为卦象和艺术形象有诸多相通之处,这也成为中国古代"象外之... 《周易》言意观的核心是"立象以尽意"。其实质是"实象"与"虚象"相结合,用"附意于象外"的"义象"来尽吉凶之意。同时,因为卦象和艺术形象有诸多相通之处,这也成为中国古代"象外之象"等超象显现理论的滥觞。而且,其价值还不止于义理层面,在语言艺术的操作层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立以尽意” “义象” “象象” 言意观 艺术形 “言不尽意”
下载PDF
水月镜象:论诗学史视域中的“兴趣”
8
作者 程小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8-54,共7页
严羽首倡的"兴趣"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的特性和司空图"象外之象"及"韵外之致"的特性都是在承继并突破诗歌意"象"审美情味特性上形成的。不同于读者反应论的阐释,从心理学角度看,... 严羽首倡的"兴趣"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的特性和司空图"象外之象"及"韵外之致"的特性都是在承继并突破诗歌意"象"审美情味特性上形成的。不同于读者反应论的阐释,从心理学角度看,水月镜象之水、镜指处于出场状态的显在情绪,是复杂心境中显现出来的基调情绪(背景情绪);而月、象指由显在情绪暗示烘托出的未出场(隐匿)情绪,"无迹可求"就是指这种朦胧的情绪。而水与月、境与象共同构成意境,呈现一种由显在情绪与隐匿情绪混合成的复杂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史 严羽 司空图 《沧浪诗话》 “象象” “韵之致” 兴趣
下载PDF
刘一原的意象性抽象水墨
9
作者 岛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2-32,共1页
刘一原教授近十年的创作,确立了自己意象性抽象水墨的独特茫式,其“心象风景”以自然迹象的象征、隐喻来丰富水墨笔意;以解裢的自由笔法和墨法转化传统水墨的形式语汇;以墨、色、粉的交叠、哆照、穿透,来营造画面的气韵与风神。借... 刘一原教授近十年的创作,确立了自己意象性抽象水墨的独特茫式,其“心象风景”以自然迹象的象征、隐喻来丰富水墨笔意;以解裢的自由笔法和墨法转化传统水墨的形式语汇;以墨、色、粉的交叠、哆照、穿透,来营造画面的气韵与风神。借此,画家极大地纯化了其意识意念中的“大象”,并力图将“象外之象”涵纳天地人神共生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 “象象” 墨法 笔法 气韵 画家
下载PDF
英汉诗歌中想象的感染力
10
作者 廉运杰 《艺术广角》 2006年第3期60-61,48,共3页
一、想象借助于形象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更重视想象。想象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想象大多是通过形象引起的,在诗歌中尤其如此。一首诗寥寥数行。短的只有二三十字。但它可通过所塑造的形象传达整个故事的内容。这是因为诗歌中... 一、想象借助于形象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更重视想象。想象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想象大多是通过形象引起的,在诗歌中尤其如此。一首诗寥寥数行。短的只有二三十字。但它可通过所塑造的形象传达整个故事的内容。这是因为诗歌中的形象引人遐想。想象把文字所未直接表达的“象外之象”表达出来。如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边城的故事。它描述了边境要塞的雄伟险要;而这险要是通过“远上白云间”的黄河和“万仞山”中的孤城表达出来的。一座战略重镇坐落在祁连山的丛岭中,扼守着黄河上游的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感染力 英汉 “象象” 黄河上游 《凉州词》 文学体裁 王之涣
下载PDF
“象外之象”的偶然与必然——以中国舞蹈为例
11
作者 吴蝶 《尚舞》 2023年第6期84-86,共3页
“象”一词起源于先秦哲学界,通常是一种与某个事物相似的形态,或一种在文艺中所产生的一种艺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味外之意。“韵外”“景外景”是中国道教与佛教的某些传统观念,其根源在于“道”的诠释,也就是“以音为本、以... “象”一词起源于先秦哲学界,通常是一种与某个事物相似的形态,或一种在文艺中所产生的一种艺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味外之意。“韵外”“景外景”是中国道教与佛教的某些传统观念,其根源在于“道”的诠释,也就是“以音为本、以象为本”的观念。于是,学者们把“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和“象外之象”作为自己的最高美学准则,力求使语言的表达和表达的意义无限。对于舞蹈而言,“意境”的创作是一种美学的追求,是“舞之精神”。舞者的精神美取决于对其美学的感知,而人类的主观感觉则是以其客观的存在为基础的,因此,要发掘其美学特性,发掘其深层、细致的精神美。文章将“象外之象”的形成和呈现进行分析,将舞蹈中的意象营造作为实例进行剖析,深思“象外之象”之间偶然与必然的关系,以及其对于舞蹈艺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象” 舞蹈 意境
原文传递
舞蹈审美漫话——“象外之象”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松 《舞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共1页
“象外之象”是唐·司空图的美学观点,是说“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相类似,在艺术欣赏之后,留有余味。
关键词 舞蹈审美 “象象” 情感表达 《思乡曲》
原文传递
中国画意象用色之美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艺敏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114,共1页
中国画讲究“象外之象”,从整体到每一个局部都浸透了“意象性”。所谓意象,是中华民族首创的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美学范畴,是中国这个民族观照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它既不单是纯客观对象的状貌与物象,也不单是主体... 中国画讲究“象外之象”,从整体到每一个局部都浸透了“意象性”。所谓意象,是中华民族首创的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美学范畴,是中国这个民族观照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它既不单是纯客观对象的状貌与物象,也不单是主体的情和意,而是二者的统一,是以直觉的方式在感性之中把握理性的经验。中国画的意象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想的一种艺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用色 “象象”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美学范畴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诗经·蒹葭》的朦胧美试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玲玲 《学语文》 2009年第5期9-9,共1页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周代秦国的民歌。它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首诗空灵悠远、执著缠绵而又略带伤感.渲染出一种渺远迷茫的境界气氛,给人一种“花非花.雾非雾”、“...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周代秦国的民歌。它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首诗空灵悠远、执著缠绵而又略带伤感.渲染出一种渺远迷茫的境界气氛,给人一种“花非花.雾非雾”、“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美。朦胧美作为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的美.它往往将其内容通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蕴籍地表现出“象外之象”,使欣赏者通过创造性的想像、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葭》 诗经 “象象” 朦胧美 表现形态 欣赏者 秦国 空灵
下载PDF
南洞庭油画风景意境研究
15
作者 陈小林 《艺海》 2011年第7期90-91,共2页
所谓虚与实的统一,显与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要能通过具体的有限的形象.激发起人们的想象,而在想象中认识到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无限的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要求... 所谓虚与实的统一,显与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要能通过具体的有限的形象.激发起人们的想象,而在想象中认识到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无限的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要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即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前一个“象”和“景”指的是由前一个“象”和“景”,所暗示和象征出来的无形的、虚幻的景象,即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研究 油画风景 有限与无限 “象象” 思想意义 审美享受 “景” “象
下载PDF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
16
作者 锁武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9期80-81,共2页
气韵,是中国画品评理论中重要的理论概念。气韵主要是通过笔墨形象的干枯浓淡、虚实变化来实现的。笔墨形象是气韵产生的基石,气韵是不能脱离特定的笔墨形象而产生的。但是,气韵又不限于特定的笔墨形象,它可以在笔墨形象的触发中,使鉴... 气韵,是中国画品评理论中重要的理论概念。气韵主要是通过笔墨形象的干枯浓淡、虚实变化来实现的。笔墨形象是气韵产生的基石,气韵是不能脱离特定的笔墨形象而产生的。但是,气韵又不限于特定的笔墨形象,它可以在笔墨形象的触发中,使鉴赏者体味到"象外之象"和"象外之意"。文人画意境的审美本质是对"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的深层体认。所以,绘画作品有无"气韵"是艺术作品有无生命的关键,也是品评绘画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中国画 “象象” 绘画作品 天人合一 审美本质 艺术作品
下载PDF
神韵意境 美学追求——新闻标题的意境美
17
作者 陈雪娇 《采写编》 2013年第2期46-47,共2页
所谓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乃至于东方美学中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艺术美学着意追求的是超越客观物像的神韵意境,是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这种见于言外的无穷无尽之意是中国美学推崇的极致。那么,怎样才能... 所谓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乃至于东方美学中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艺术美学着意追求的是超越客观物像的神韵意境,是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这种见于言外的无穷无尽之意是中国美学推崇的极致。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制作的各种类型的新闻标题具有这种东方美的神韵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标题 意境美 神韵 美学追求 “象象” “韵之致” 中国美学 东方美学
下载PDF
言不言之意境——引导学生运用“填空”艺术完成古典诗歌意境的开拓
18
作者 吴彤 《西藏教育》 2007年第9期22-22,共1页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唐人司空图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就是说阅读文学作品时...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唐人司空图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就是说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往往借助想象,使隐含在文字符号背后的意境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从接受美学这一角度来说.这就是文学欣赏中的“填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境 古典文论 引导学生 填空 艺术 “象象” 文学作品 空间
下载PDF
感悟意境 自成高格
19
作者 侯学胜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2年第1期51-51,共1页
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通过典型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正是由于它含蓄蕴藉,有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使学生在理解上颇有难度。今天的古诗教学,都是清一色的串讲几个词句,翻译诗句,这... 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通过典型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正是由于它含蓄蕴藉,有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使学生在理解上颇有难度。今天的古诗教学,都是清一色的串讲几个词句,翻译诗句,这样怎能诠释古诗的意蕴,只能将其翻译得支离破碎,意境全无。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拓宽思维空间,培养想象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感受诗的灵魂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感悟 高格 “象象” “言之意” 古诗教学 学生体会 古典诗歌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杨马静 《魅力中国》 2009年第5期96-98,共3页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教学 中学语文 “言之意” “象象” 文学鉴赏 矛盾冲突 诗歌鉴赏 文学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