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及其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吉玲 《学术论坛》 2001年第3期94-97,共4页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经历了从“贤妻良母”到“女国民”再到“男女平等”的三个递进阶段 ,完成了由“女性”的性别教育到“人”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 ,并不等于女子教育的实现 。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女子教育观念 “贤妻良母” “女国民” “男女平等”
下载PDF
对娜拉出走的批判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中锋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X期198-199,共2页
《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中娜拉从温柔善良的"贤妻良母"到弃夫离子甩门而出,可以看到她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主见、做事冲动,实则离"贤妻良母"尚有一定距离。
关键词 娜拉 “贤妻良母” 性格
下载PDF
《新青年》“女子问题”讨论的“一波三折”
3
作者 陈方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103,共5页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即重视"女子问题",讨论却难以展开。2卷1号刊出"新青年记者启事",以《女子问题》专栏向女性征稿,所发文章几乎相一致把现代女性定位于"贤妻良母"。《新青年》进入北京大学后,"...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即重视"女子问题",讨论却难以展开。2卷1号刊出"新青年记者启事",以《女子问题》专栏向女性征稿,所发文章几乎相一致把现代女性定位于"贤妻良母"。《新青年》进入北京大学后,"贞操问题"有如疾风暴雨式的讨论,触及了妇女更为根本的境遇及其文化根源,提出女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胡适执编的6卷4号,在与质疑破"贞操道德"之声的商榷中加强了"立人"之旨归。历时四年一波三折的"女子问题"讨论的付诸实践,重要成果之一是"她"字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问题》 “贤妻良母” “贞操问题” “她”字的创造
下载PDF
1940-1945年沦陷区报刊的复杂面相——以《妇女杂志》中“新母亲”形象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周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就沦陷区的报刊而言,已有研究多注意考察其反动的政治色彩与隐晦的爱国主义倾向,然而,沦陷区报刊实际上具有更为复杂的面相。从日伪创办的权威月刊《妇女杂志》(1940-1945)1中的"新母亲"形象来看,一方面"新母亲"具... 就沦陷区的报刊而言,已有研究多注意考察其反动的政治色彩与隐晦的爱国主义倾向,然而,沦陷区报刊实际上具有更为复杂的面相。从日伪创办的权威月刊《妇女杂志》(1940-1945)1中的"新母亲"形象来看,一方面"新母亲"具有亲日和重妇德的"贤妻良母"色彩,另一方面又具有现代元素。这实际上是日伪政权运用奴化政策控制沦陷区文化、沦陷区人民有限度地追求精神需求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政治色彩与现代日常合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报刊 《妇女杂志》 “新母亲” “贤妻良母” “现代元素”
下载PDF
回家庭?到社会?:《解放日报》妇女劳动模范的形塑与延安时期的妇女生育话语
5
作者 石尚上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71,共15页
1930年代,在救国保民的呼声中,妇女“走出家庭”之论盛行一时,然而片面要求妇女脱离家庭、自谋生计的言说与广大劳动妇女的现实处境相割裂。中国共产党则从劳动妇女的阶级利益出发,鼓励其普遍参加生产,完成由家庭“生育力”到革命“生... 1930年代,在救国保民的呼声中,妇女“走出家庭”之论盛行一时,然而片面要求妇女脱离家庭、自谋生计的言说与广大劳动妇女的现实处境相割裂。中国共产党则从劳动妇女的阶级利益出发,鼓励其普遍参加生产,完成由家庭“生育力”到革命“生产力”的角色转变。陕甘宁边区在妇女生产动员中,着意在“走出家庭”与“巩固家庭”之间寻求平衡,强调参与集体生产不脱离家庭、改善家庭生活的属性。《解放日报》对妇女模范的塑造,相应呈现出兼顾家务与集体生产的“贤良”新标准。妇女肩负物质资料生产、人口再生产的双重使命,妇女之“生育力”、“生产力”间的角色冲突与堕胎问题映射于报刊话语,《解放日报》一度出现节育、节欲问题的讨论。面对妇女的生育困境,边区政府致力于调和妇女之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强化“养娃娃”也是革命工作的宣传,并通过发展社会保育工作等为“抗战中的母亲”排解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回家 妇女模范 “贤妻良母”主义 生育 延安《解放日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