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贵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彩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45,共4页
儒家"贵和"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仁"、"礼"、"中庸"等,其精髓是"和不弃争",既强调和谐与合作精神,又主张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在古代,这一思想体系对造就和睦的人际关系有过促进作用。... 儒家"贵和"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仁"、"礼"、"中庸"等,其精髓是"和不弃争",既强调和谐与合作精神,又主张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在古代,这一思想体系对造就和睦的人际关系有过促进作用。在当代,儒家"贵和"思想可为人际关系和谐提供智力支撑,为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模式提供借鉴,其以和济争、协和竞争思想为构建和谐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贵和”思想 和不弃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创新教育的“贵和”观
2
作者 沈国强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贵和” 中国传统道德 教育活动过程 中华民族 和谐精神 基本精神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传统的“贵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3
作者 邹丽芬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2期73-73,75,共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和"传统美德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贵和”
下载PDF
中国“贵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王科永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年第12期71-72,共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贵和"思想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恪守的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民族国家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因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贵和"思想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恪守的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民族国家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因而它也成了人们构建理想社会的指导理念。新时期,深入发掘并弘扬"贵和"思想的合理要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局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和”思想 渊源 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弘扬“贵和”优良传统 培育企业安全文化
5
作者 赵花明 《决策探索》 2013年第20期49-49,共1页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注重“和为贵”、和衷共济、仁爱、修身等传统美德,而企业文化在人际关系中注重以人为本、精诚团结、和睦相处、和谐等管理理念,而安全文化又是企...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注重“和为贵”、和衷共济、仁爱、修身等传统美德,而企业文化在人际关系中注重以人为本、精诚团结、和睦相处、和谐等管理理念,而安全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安全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弘扬“贵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安全文化 “贵和” 培育 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孔子“贵和”思想初探
6
作者 宋延高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在儒学的思想体系中,“贵和”的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孔子“贵和”思想是在系统总结前人“和”的思想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关键词 “贵和”思想 孔子 思想体系 创始人 儒学
下载PDF
“贵和”取向与“致和”工夫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新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6,共6页
建设和谐社会,人多寄望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以为均贫富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利益的杠杆作用固然必不可少,但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不可或缺。社会和谐的实现,关键在于辨明“贵和”取向与笃行“致和”工夫。“和为贵”是中国传统... 建设和谐社会,人多寄望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以为均贫富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利益的杠杆作用固然必不可少,但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不可或缺。社会和谐的实现,关键在于辨明“贵和”取向与笃行“致和”工夫。“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中国古圣先贤对于“和”的体认,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惟其如此,在“贵和”的价值取向上许多流行的观念实际上是似是而非的。对此不进行一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工夫,和谐社会的建设便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贵和”的取向难免导致“失和”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和” “致和” 和谐社会 社会学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贵和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安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50-54,共5页
“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它表现在诸多方面:就人际关系而言,它要求“和以处众”;就家庭关系而言,它认为“家和万事兴”;就经营之道而言,它提倡“和气生财”;就国家治理而言,... “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它表现在诸多方面:就人际关系而言,它要求“和以处众”;就家庭关系而言,它认为“家和万事兴”;就经营之道而言,它提倡“和气生财”;就国家治理而言,它期望“政通人和”;就国家和民族关系而言,它又主张“协和万邦”,向往“国和民太平”。可以说,蕴涵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的贵和思想,源远流长,世代传承,已经潜移默化到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贵和” 中国传统道德 内在精神 人际关系 家庭关系 经营之道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太和鼓鬯 心手自知——老庄“贵和”思想对《谿山琴况》的影响
9
作者 蔡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老子"贵和"观是一种哲学辩证法,庄子"贵和"观是一种精神超越境界,老庄"贵和"思想奠定了《谿山琴况》论"首重者,和也"的哲学基础。受老庄"贵和"观影响,《谿山琴况》论"和"... 老子"贵和"观是一种哲学辩证法,庄子"贵和"观是一种精神超越境界,老庄"贵和"思想奠定了《谿山琴况》论"首重者,和也"的哲学基础。受老庄"贵和"观影响,《谿山琴况》论"和"形成了"道技之和"、"虚静之和"、"无声之和"三方面特色;其论"和"始终追求器乐之于演奏者的最佳和谐状态与最高人生价值,它既是一种演奏技艺的和谐之美,也是音乐审美的"神韵"境界,更是人生逍遥的最高理想,它是中国器乐艺术"中和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哲学 “贵和”思想 《豁山琴况》 超越 和谐
原文传递
浅谈道教“贵和”思想的现代意义
10
作者 王丽英 《中国道教》 2007年第5期43-45,共3页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挖掘传统文化当中的和谐思想,对于促进和谐,有积极的意义。道教有关“贵和”的思想,强调“恬淡中和”、“慈爱和同”、“太和万物”,这对当今社会的个人修养...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挖掘传统文化当中的和谐思想,对于促进和谐,有积极的意义。道教有关“贵和”的思想,强调“恬淡中和”、“慈爱和同”、“太和万物”,这对当今社会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和环境保护,实现全社会和谐,均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和”思想 道教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思想 传统文化 个人修养 环境保护 人际交往
原文传递
儒家贵和思想视域下的当代和谐教育内涵
11
作者 苗琴 《戏剧之家》 2014年第9期312-313,共2页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重要特征和主导精神的"贵和"思想,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特别是指导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在当代的和谐教育中"贵和"思想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重要特征和主导精神的"贵和"思想,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特别是指导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在当代的和谐教育中"贵和"思想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在儒家"贵和"思想视域下,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个方面分析"贵和"思想在当代和谐教育中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和”思想 和谐教育 内涵 影响
下载PDF
蜀汉政权重要官员的地域构成及变化——兼议诸葛亮的“贵和”精神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蓉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3-326,共4页
刘备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由荆州、“东州”和益州土著三大政治集团组成。为巩固政权,刘备和诸葛亮对这三支政治力量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荆州士人集团为依靠,极力笼络“东州”人士,使二者融为一体,成为政权的组织基础;对益州人士,则笼... 刘备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由荆州、“东州”和益州土著三大政治集团组成。为巩固政权,刘备和诸葛亮对这三支政治力量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荆州士人集团为依靠,极力笼络“东州”人士,使二者融为一体,成为政权的组织基础;对益州人士,则笼络利用和戒备打击兼而用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益州的目的。蜀汉政权的具体构成,完全服从于刘备、诸葛亮制定的基本组织原则。作为蜀汉政权组织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诸葛亮在具体的人士安排上,表现出“用士惟诚,国事惟和”的“贵和”的思想和道德准则。这一方针的长期坚持,保证了蜀汉政权长时期的稳定和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诸葛亮 荆州集团 “东州人” 益州土著 “贵和”
原文传递
浅论道教在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丽英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在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道教的"贵和"思想、"乐生"理念、"福地"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当今构建和谐广州,构筑幸福广州,建设宜居广州和...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在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道教的"贵和"思想、"乐生"理念、"福地"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当今构建和谐广州,构筑幸福广州,建设宜居广州和发展广州文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名城 道教文化 广州 世界 培育 “贵和”思想 文化强市 旅游资源
下载PDF
追求课堂教学“有冲突之和”
14
作者 盛新凤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0年第3期36-38,共3页
所谓“和”,是指相安、协调,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中华民族“尚中”“贵和”思想由来已久。博学善辩的西周太史史伯早于孔子220多年就提出“和同”论,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自然界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补充、相互克制的。“... 所谓“和”,是指相安、协调,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中华民族“尚中”“贵和”思想由来已久。博学善辩的西周太史史伯早于孔子220多年就提出“和同”论,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自然界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补充、相互克制的。“和”的根本功能和特征是“生物”,即促进事物的成长、发展。所谓“以他平他”之“和”,是相异事物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冲突 “贵和”思想 矛盾对立 中华民族 相互补充 事物 自然界
下载PDF
试从文化认同解读中欧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洪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文章从文化认同的角度,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背景,分析了中欧文化三点认同之处,即“仁”与“爱”、“贵和”思想、科学与民主,展望中欧在未来的30年里和平共处、共谋发展之前景。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仁”与“爱” “贵和”思想 科学与民主
下载PDF
论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竞技体育的精神气质
16
作者 周兰翠 牟瑛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9-20,共2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方法,对儒家文化传统赋予现代竞技体育的精神气质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儒家文化的“义利之辩”使现代竞技体育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精神动机——成功感、责任感;儒家文化的群体意识可创造性地转化为具有凝...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方法,对儒家文化传统赋予现代竞技体育的精神气质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儒家文化的“义利之辩”使现代竞技体育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精神动机——成功感、责任感;儒家文化的群体意识可创造性地转化为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儒家文化的“贵和”思想,促使现代竞技体育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和谐共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现代竞技体育 精神气质 “义利之辩” 体育精神 宗族群体意识 “贵和”思想
下载PDF
诗话“和谐社会”
17
作者 李莉莉 《江南论坛》 2006年第1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诗话 理想社会 “贵和” 大自然
下载PDF
儒学是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力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牟钟鉴 《探索与争鸣》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西方“贵斗”哲学的产物。其错误是:第一,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而忽视经济、政治的因素;第二,“贵斗”哲学非人类文化性的要求。事实是文明的对话而不是文明的冲突,才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儒学提出人类社会道德...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西方“贵斗”哲学的产物。其错误是:第一,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而忽视经济、政治的因素;第二,“贵斗”哲学非人类文化性的要求。事实是文明的对话而不是文明的冲突,才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儒学提出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即仁爱忠恕之道,而且它具有贵和的传统。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强调平等、和谐和共同发展,正与当代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和宽容精神相合。儒学可以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哲学 忠恕之道 和而不同 孔子 “贵斗” “贵和”
原文传递
中国的“和”文化传统
19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89,共1页
戴锐撰文指出,“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指一种以两端相“和”而得其“中”的思维方式,一种“贵和”“持中”的行为方式,也是对人生至高境界的向往、对社会关系状况的总体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和”已成为中国传统... 戴锐撰文指出,“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指一种以两端相“和”而得其“中”的思维方式,一种“贵和”“持中”的行为方式,也是对人生至高境界的向往、对社会关系状况的总体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和”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中国文化就是和谐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贵和” 社会关系 中国文化 “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