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能论”还是“抑制论”: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辩证关系的理论审视 被引量:1
1
作者 包炜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究竟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这并非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就“赋能论”而言,其理论前提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数字经济能够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循环环节产生积极影响,有效解决制约共同富...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究竟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这并非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就“赋能论”而言,其理论前提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数字经济能够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循环环节产生积极影响,有效解决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抑制论”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台垄断在生产组织过程中衍生出了“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二是数字鸿沟在数字技术红利分享方面产生了“信息贫困者”,三是“去劳动关系化”与“过早去工业化”内嵌于数字经济发展悖论,其本质是资本无序扩张驱动数字技术反噬并由此带来财富分配的进一步失衡。因此,应当在正视“抑制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赋能论”的有效作用,从而形成“所有制—资本—经济循环”的系统视域,即坚持生产关系对分配关系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既要激活资本的文明面又要防范资本无序扩张,以“数实融合”服务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推动数字经济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经济循环 “赋能论” “抑制论”
原文传递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新样态研究
2
作者 尹焕晴 马楠 郭平 《文教资料》 2024年第8期82-86,共5页
数字化“赋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描绘了新图景,注入了强大动能。在数字化“赋能”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呈现了智能化、双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新样态,并展现出教学与技术深融、教学时空多维化与教学过程交互联动的鲜明... 数字化“赋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描绘了新图景,注入了强大动能。在数字化“赋能”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呈现了智能化、双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新样态,并展现出教学与技术深融、教学时空多维化与教学过程交互联动的鲜明特征。但在实际运用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面临认知、应用、机制等层面的现实困境。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效性,要凝聚数字化认知共识、优化数字化应用要素、完善数字化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样态
下载PDF
红色校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
3
作者 刘晓霞 何添福 谢琦 《文教资料》 2024年第8期96-99,共4页
进入新时代,地方高校要用好红色校本资源,将红色校史文化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全过程。通过探讨学理逻辑、厘清价值逻辑、明确实践逻辑,拓展红色校史在“大思政课”中的“赋能”理路和研学视域,对于当代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赓续红... 进入新时代,地方高校要用好红色校本资源,将红色校史文化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全过程。通过探讨学理逻辑、厘清价值逻辑、明确实践逻辑,拓展红色校史在“大思政课”中的“赋能”理路和研学视域,对于当代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挺膺时代担当,努力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校史 文化“赋能” 大思政课
下载PDF
无地农民“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刘灵辉 邱晓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5期50-65,共16页
随着地权固化局面的逐步形成,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如何保障无地农民的权益就成为事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维系、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的体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维护的一项大事,然而,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的依法可用于再分配的土地资源... 随着地权固化局面的逐步形成,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如何保障无地农民的权益就成为事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维系、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的体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维护的一项大事,然而,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的依法可用于再分配的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土地大调整被禁止,土地小调整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故而,根据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的实际情况,在条件适宜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以权代地”的“赋权”方式保障无地农民权益就成为一种新的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赋权”机制内在权利构成包括:粮食分配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权、集体公益性岗位优先就业权、创业扶持权与养老保险权。其次,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生存型权利层次;中层次——发展型权利层次;高层次——自我实现型权利层次。再次,构建无地农民“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因素指标体系。基于四川、重庆、湖北的834份外业调查问卷,选择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受访者关于无地农民“赋权”机制内在权利层次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职业、村庄有无债务负担对农民关于无地农民“赋权”机制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呈现正相关影响,而是否村组干部、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程度、村庄离市中心距离对农民关于无地农民“赋权”机制权利层次选择意愿呈现负相关影响。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延包 无地农民 “赋权”机制 权利层次 选择意愿 马斯洛需求层次
下载PDF
中西文论视域中的“赋、比、兴” 被引量:31
5
作者 叶嘉莹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象与情志关系"上的最大不同在于,西方的诗歌创作多出于理性的安排,从而降低了"兴"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而成为不重要的一环,其八种"情志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仅类于中国诗歌创作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中的"比"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中西文论 物象与事象 心物关系
下载PDF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赋权”理论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锡苓 孙莉 祖昊 《今传媒》 2012年第4期14-17,共4页
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传播研究及实践的困境,学者们提出了"赋权"理论及其传播策略。该理论以关注边缘人群的权力为起点,以参与式发展为核心,为传播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赋权过程或机制包括边缘人群对其所属社会或社... 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传播研究及实践的困境,学者们提出了"赋权"理论及其传播策略。该理论以关注边缘人群的权力为起点,以参与式发展为核心,为传播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赋权过程或机制包括边缘人群对其所属社会或社区的全面认识,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需要的援助的诊断,以及与社区成员和外部专业人员的互动沟通以寻求解决方案,最终促进社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边缘人群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学习经验、分享知识技能。外部专业人员为社区和个人提供支持、协调与援助,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边缘群体,他们在参与式的发展中分享知识,并最终收获发展的益处。本文试图论述赋权理论及其在发展传播研究中的应用,认为赋权理论为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理论 参与式发展 边缘群体
下载PDF
从“赋权”到“协同共进”:个人信息保护研究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1
7
作者 麻昌华 唐鑫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9,共9页
“赋权”是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和学术讨论的主流范式,但其提供的研究视角和制度方案等都已无法满足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应及时予以调整。法律与技术“协同共进”范式是研究个人信息保护议题的另一种思路,其集结的科学共同体成员都将... “赋权”是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和学术讨论的主流范式,但其提供的研究视角和制度方案等都已无法满足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应及时予以调整。法律与技术“协同共进”范式是研究个人信息保护议题的另一种思路,其集结的科学共同体成员都将承诺在尊重和理解法律与技术各自特性和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寻求个人信息保护基础理论和保护路径的创新。该范式的形成不仅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而且有助于打破“赋权”范式的思维盲点,促进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交流协作,最终使我们获致一个比直接赋权更为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赋权”范式 法律与技术 协同共进
下载PDF
“辞”、”赋”、“颂“辨异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宗文 《江海学刊》 1984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一 对屈原等人的作品,除了被称为“楚辞”(或简称作“辞”)而外,比较有影响的说法,至少有“诗”、“骚”、“赋”、“颂”等四种。其中,“诗”是泛指概称,“骚”为特指代称,前人多所阐述,意义明了,似可不必置辨;
关键词 “辞” 辨异 “楚辞” “诗” “骚” “赋 屈原
下载PDF
论柳永词的“赋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7-59,71,共4页
柳词之“赋法” ,主要吸收了宋玉辞赋、汉大赋、六朝小品文赋以及汉魏乐府的语辞和手法 ,表现在善于铺陈扬厉、体物写景、直叙其事、熔铸语辞等。故而善用赋法 ,雅俗相兼 ,使其词极富表现力 ,对后世词曲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柳永 “赋法” 幔词 语言 章法结构
下载PDF
《鬼谷子》与“赋家之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天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99,共4页
作为战国纵横家典籍的《鬼谷子》一书,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活动中,不仅影响着“士”的精神面貌和说服艺术,而且影响着赋体文学的创作,这种影响在赋体创作中,主要是通过“养志”和“盛气”的内在品质和“分威”、“散势”的结构来实现,而就... 作为战国纵横家典籍的《鬼谷子》一书,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活动中,不仅影响着“士”的精神面貌和说服艺术,而且影响着赋体文学的创作,这种影响在赋体创作中,主要是通过“养志”和“盛气”的内在品质和“分威”、“散势”的结构来实现,而就其实践结果言,也可以从汉赋中,看到“赋家之心”和纵横家的共同、相通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谷子》 盛气 养志 说服 “赋家之心”
下载PDF
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9-165,共7页
《竹麻号子》是一种造纸劳动号子,保存在四川省邛崃、夹江两县。为协调劳动,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为夹江《竹麻号子》,保持了同造纸劳动的紧密联系,因而表现出腔调丰富、节奏规整、和部词生动活泼的特点... 《竹麻号子》是一种造纸劳动号子,保存在四川省邛崃、夹江两县。为协调劳动,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为夹江《竹麻号子》,保持了同造纸劳动的紧密联系,因而表现出腔调丰富、节奏规整、和部词生动活泼的特点;二为邛崃《竹麻号子》,因手工造纸工艺的消失而呈衰变状态,较具舞台化、歌唱化特点;三为由《竹麻号子》艺术团表演、展现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舞台的艺术化的《竹麻号子》。若用古代的文体名来作类比,这一现象可反映出从"风"到"赋"的跨越。周代乐官传述民歌有"风"、"赋"、"诵"三种方式,由"瞽"、"瞍"、"矇"等具有不同辨音能力的乐官承担。"风"为按民歌曲调原样进行传达,"赋"为用雅言诵的方式来转述民歌,"诵"为离开原来曲调的仪式性诵读。从"风"到"赋"、"诵"的转变有其必然性。这不仅因为古代人所采之风要用于仪式和王者听政,故须按仪式规范加以改制,须以雅言传述以达上听;而且因为,真正的民歌是同民众的劳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脱离所生存的土壤便不免变质。这一点,是邛崃《竹麻号子》研究对于赋史研究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麻号子》 民歌的生存条件 从“风”到“赋”的转变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下的组织价值圈层构建及领导资源运用新思路
12
作者 刘英杰 杜昀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VUCA时代领导资源的使用不再是传统模式下“资源量”的加速积累与调度使用,优质领导资源在组织工作中的充分运用,应更显著地提升组织外部群体对组织发展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使其转变为组织价值创造的主体。由此,以党建引领为基本前提和有... VUCA时代领导资源的使用不再是传统模式下“资源量”的加速积累与调度使用,优质领导资源在组织工作中的充分运用,应更显著地提升组织外部群体对组织发展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使其转变为组织价值创造的主体。由此,以党建引领为基本前提和有效政治保障,组织生产与组织消费可在领导资源的充分促动下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更高效地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更深入联接互动,各主体介入价值创造的多个环节,广泛联接、频繁互动且弯曲相连,形成一个个功效不同的价值圈层,实现组织价值创造的多元化、非线性化。即党建引领下的领导价值圈层在以领导资源对周围群体进行多元促动、启发与引领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了彼此工作内容与价值效用发挥的拓展,实现了“基本价值圈层”“核心价值圈层”与“关联价值圈层”的立体构建,助力组织多元动态开放式运行特征的充分维系与创新。未来应在完善党建指导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将领导资源的投入使用更多地聚焦于“赋能”功效,将领导资源功效的发挥多定位于“指挥者”身份之上,将领导价值圈层的作用重点置于参与者自主开发性活动的强化,将领导价值圈层效应发挥的切入立于各节点的关联效应中,提升其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领导价值圈层 领导资源 价值创造 “赋能”功效
下载PDF
“赋、比、兴”和审美距离的生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冠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5-98,共4页
"赋、比、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元修辞"。借用布洛的"审美距离"概念、参以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对它们的内涵及意义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就审美距离的生成而言,文学的修辞方式比它的表现对象更为重要。&qu... "赋、比、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元修辞"。借用布洛的"审美距离"概念、参以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对它们的内涵及意义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就审美距离的生成而言,文学的修辞方式比它的表现对象更为重要。"赋、比、兴"这三种修辞方式,可以从审美距离的角度加以考察;它们在不同的写作策略中被有效地运用,是保持理想的审美距离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审美距离 修辞 写作策略
下载PDF
以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
14
作者 李怀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通过立足小农户本位基础,走出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内源发展道路,始终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在“赋权—嵌入—引领”的内源性发展框架之下,基于实践考察得出,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助推... 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通过立足小农户本位基础,走出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内源发展道路,始终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在“赋权—嵌入—引领”的内源性发展框架之下,基于实践考察得出,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助推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产权治理下的所有权弱化导致“赋权不足”,关系治理下的不可持续导致“嵌入不足”,合约治理下的地位不平等导致“引领不足”。有鉴于此,为契合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助推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的应然状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优化:集体统摄下的土地产权整合与内源发展,国家主导下的关系嵌入与外源发展,小农户本位下的市场对接与新内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 农业农村现代化 “赋权—嵌入—引领” 新内源发展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赋”分四家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伏俊琏 《中华文史论丛》 2003年第76期166-182,共17页
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整理群书的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汉书·成帝纪》:“河平二年秋八月,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於天下。”何焯《义门读书记》:“刘向校中秘书,孟坚大书于... 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整理群书的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汉书·成帝纪》:“河平二年秋八月,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於天下。”何焯《义门读书记》:“刘向校中秘书,孟坚大书于帝纪,尊经籍也。”《汉书艺文志序》则有更详细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 汉书艺文志 秘书 刘向 记载
下载PDF
“赋、比、兴”的思维层级及中国特色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3-39,共7页
中国诗歌中的“赋、比、兴”体现着原始思维的特性及其发展路径和层级,体现着由具体呈现出现象到发现了现象间的类似、关联和相通的思维进程。其中“兴”作为“整体性比喻”,即“象征”,由于特殊的诗歌实践和文化传统,还用在篇章的起首... 中国诗歌中的“赋、比、兴”体现着原始思维的特性及其发展路径和层级,体现着由具体呈现出现象到发现了现象间的类似、关联和相通的思维进程。其中“兴”作为“整体性比喻”,即“象征”,由于特殊的诗歌实践和文化传统,还用在篇章的起首发挥着调节音韵的作用,因此“兴”既体现着原始思维的共性和更高层级,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诗歌表现方式和诗歌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思维层级 中国特色
下载PDF
“赋能文旅”行动下的云南特色村镇寨文化传播——“文化主体性”融合“新媒介”带来传播新动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衡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5期108-110,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科技助力云南文旅经济发展的"数字云南"和"IP战略"的实施、IP形象"云南云"的发布等,都为云南特色村镇寨文化传播践行导向信息流动和媒介平台应用的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科技助力云南文旅经济发展的"数字云南"和"IP战略"的实施、IP形象"云南云"的发布等,都为云南特色村镇寨文化传播践行导向信息流动和媒介平台应用的价值。然而,文化传播、文旅推广离不开文化自身的生态状况、文化主体的主体性内蕴,载体、媒介、受众和人们的精神想往。因此"赋能文旅"培育文化主体性价值自觉;理解、善用新媒介,注重文化传承、生产、创意,激发村镇寨原住民族群体、个体主动参与传播的热情;建立广泛的多元主体性连接,在大众传媒的基础上,去中心化、差异化传播彰显本土文化内涵价值及行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村镇寨文化 “赋能文旅” 文化主体性 媒介
下载PDF
流动性与稳固性:《文选》“赋”类篇题源流考论
18
作者 杨晓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164,共12页
对于《文选》中收录诗文的篇题,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从最初的编纂到后来流传中的变化与流动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其篇题的稳固性。以《文选》"赋"类为例,原作原有篇题,有些是《文选》编纂时改变原篇题而另拟新题,有些是在流... 对于《文选》中收录诗文的篇题,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从最初的编纂到后来流传中的变化与流动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其篇题的稳固性。以《文选》"赋"类为例,原作原有篇题,有些是《文选》编纂时改变原篇题而另拟新题,有些是在流传过程中抄写者、刊刻者误题的篇名。其中有以分篇小题为篇题者,也有以赋序小题为篇题者。以赋序小题为篇题者是在流传中的误题,改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编纂时分篇造成的。分篇之后,原篇题已不适用,内容与原篇题不相符合,于是另拟新题。当然,并非所有篇幅大的赋作都一定要分篇,也不是都能够分篇的。分篇的前提和条件,首先是由该赋作本身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结构体式特征所决定的,其次也与该类赋作的写作成篇过程及其流传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赋”类 篇题 流动性 稳固性 分篇
下载PDF
《赤壁赋》备教策略
19
作者 张苑勋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赤壁 解读策略 文体知识 相关知识 知识储备 知识点 “赋 教材
下载PDF
数学课堂教学的“赋”“比”“兴”
20
作者 朱恒元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5年第12期55-58,共4页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就是平铺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直接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喻此物,使之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由托物起兴引出所要表达的...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就是平铺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直接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喻此物,使之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由托物起兴引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数学课堂教学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托物起兴 打比方 事物 鲜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