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析美国最高法院宪法裁决中的平衡解释模式——由“赫勒案”谈起
被引量:
5
1
作者
江振春
任东来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289-306,共18页
平衡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直所采用的一种解释模式。这一解释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平衡的司法实践;20世纪初平衡理论的形成;1937年后平衡解释模式的勃兴。平衡解释已经大量运用于宪法商业条款、第一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和隐私...
平衡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直所采用的一种解释模式。这一解释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平衡的司法实践;20世纪初平衡理论的形成;1937年后平衡解释模式的勃兴。平衡解释已经大量运用于宪法商业条款、第一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和隐私权等相关宪法诉讼中,成为法律实用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非原旨论解释模式的重要代表,是诠释"活的宪法"的重要理论工具。在2008年的"赫勒案"的异议中,大法官布雷耶再次使用了利益平衡的分析方法,将其进一步扩大到宪法第二修正案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案”
平衡原则
布雷耶
宪法解释
美国最高法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持枪权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释和吸纳
被引量:
9
2
作者
江振春
任东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9,158,共12页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宪法基础。各方对第二修正案的不同理解成为美国枪械管制举步维艰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拥有宪法最终解释权的美国最高法院一直回避接受有关第二修正案诉讼,直到2008年"哥伦比亚特区诉...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宪法基础。各方对第二修正案的不同理解成为美国枪械管制举步维艰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拥有宪法最终解释权的美国最高法院一直回避接受有关第二修正案诉讼,直到2008年"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案"和2010年"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中,最高法院终于对第二修正案作出历史性解释:"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是一项个人基本权利,适用于全美各地。此举意味着美国各地的禁枪已无可能,限枪亦愈发困难。在这两个判决的法院意见中,最高法院大法官使用了不同的宪法解释方法,揭示了美国宪法含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对持枪权截然对立的看法,反映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着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悖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张力,也暴露了法官政治意识形态与其司法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最高法院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
案
持枪权
“赫勒案”
“麦克唐纳
案”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美国最高法院宪法裁决中的平衡解释模式——由“赫勒案”谈起
被引量:
5
1
作者
江振春
任东来
机构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289-306,共18页
文摘
平衡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直所采用的一种解释模式。这一解释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平衡的司法实践;20世纪初平衡理论的形成;1937年后平衡解释模式的勃兴。平衡解释已经大量运用于宪法商业条款、第一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和隐私权等相关宪法诉讼中,成为法律实用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非原旨论解释模式的重要代表,是诠释"活的宪法"的重要理论工具。在2008年的"赫勒案"的异议中,大法官布雷耶再次使用了利益平衡的分析方法,将其进一步扩大到宪法第二修正案领域。
关键词
“赫勒案”
平衡原则
布雷耶
宪法解释
美国最高法院
Keywords
District of Columbia v.Heller
Balancing Test
Interpretation of Constitution
U.S.Supreme Court
分类号
D971.2 [政治法律—法学]
DD911 [政治法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持枪权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释和吸纳
被引量:
9
2
作者
江振春
任东来
机构
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9,158,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70042)
文摘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宪法基础。各方对第二修正案的不同理解成为美国枪械管制举步维艰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拥有宪法最终解释权的美国最高法院一直回避接受有关第二修正案诉讼,直到2008年"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案"和2010年"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中,最高法院终于对第二修正案作出历史性解释:"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是一项个人基本权利,适用于全美各地。此举意味着美国各地的禁枪已无可能,限枪亦愈发困难。在这两个判决的法院意见中,最高法院大法官使用了不同的宪法解释方法,揭示了美国宪法含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对持枪权截然对立的看法,反映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着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悖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张力,也暴露了法官政治意识形态与其司法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美国最高法院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
案
持枪权
“赫勒案”
“麦克唐纳
案”
分类号
D971.2 [政治法律—法学]
DD911 [政治法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析美国最高法院宪法裁决中的平衡解释模式——由“赫勒案”谈起
江振春
任东来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持枪权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释和吸纳
江振春
任东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