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森—格罗斯曼论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汪阳 蔡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物理学家鲍里斯.赫森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发表《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一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述了科学思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该文在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时... 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物理学家鲍里斯.赫森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发表《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一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述了科学思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该文在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时,没有清楚说明经济基础是怎样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又是怎样影响科学思想的。随后几年,波兰学者亨里克.格罗斯曼发表了论文《机械论哲学的社会基础和制造业》和《笛卡尔和机械学的世界观念的社会根源》,同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明了经济与科学思想的关系在于经济和技术革命是人们反对传统的起点动力、对传统的反对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思想意识领域及由此带来科学观和世界观的变革,经济基础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决定上层建筑的。在这3篇论文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观点被运用到了科学史的解读中,他们在阐明科学与社会之间存在关系的同时,从经济与科学、思想与社会等不同的方面说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也是科学史学和科学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森-格罗斯曼论点” 科学外在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