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墨意象 走近招贴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贲 《美术大观》 2004年第7期24-25,共2页
拟诸形象,象其物宜,用形象来表达动态性大空间有意蕴的内容,从物趣到天趣,以人趣为物趣,提炼出物的神气、物的灵魂,赋予物以生命和精神,最终得到对事物和宇宙的本质认识,这是中国水墨独有的视觉感受和概括提炼。"素以为绚"水... 拟诸形象,象其物宜,用形象来表达动态性大空间有意蕴的内容,从物趣到天趣,以人趣为物趣,提炼出物的神气、物的灵魂,赋予物以生命和精神,最终得到对事物和宇宙的本质认识,这是中国水墨独有的视觉感受和概括提炼。"素以为绚"水墨看似无色,实为自然,通过晦冥时色的墨与冰启时色的白之间的色调变化,辅之水的渲染和调和,阐释出了绝妙的虚实和气韵,时间的节奏性、空间的韵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招贴设计 设计理念 思维方式 汉字 民族 艺术设计 创造性 “超以象外” 书法艺术
下载PDF
“离形得似”说的美学内蕴读解
2
作者 李祥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离形得似”是构成中国美学形神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下笼罩着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形神论系统,其理论展开可从“离形”与“得似”两个层面,“超以象外”、“万取一收”、“俱似大道”、“古镜照神”
关键词 “离形得似” “超以象外” 《二十四诗品》 美学内蕴 “神” 中国美学 顾恺之 以形写神 形神论 “形”
下载PDF
似花还似非花:心和物的默契——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解读
3
作者 郭建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20,共3页
其实,艺术家的使命是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而“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因此,这就要求艺术家能够“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而要完成化虚为实这一创作过程的起点... 其实,艺术家的使命是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而“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因此,这就要求艺术家能够“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而要完成化虚为实这一创作过程的起点,恰恰是对实——外在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的切人,也就是另一种的由实为虚,然后才能再化虚为实.这种由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过程看似是一种循环过程,可实质上艺术品正是在这种螺旋状的循环过程中孕育而生.清代画家方士庶曾在《天慵庵随笔》里对此做过形象的阐释:“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苏拭的这首《水龙吟》正是“曲尽蹈虚揖影之妙”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吟》 杨花 章质夫 词人 审美体验 苏轼 审美方式 似花 “超以象外” 王国维
下载PDF
写川欲浪 图石疑云——浅探意境兼评几种流行的说法 被引量:6
4
作者 蒲震元 《文艺研究》 1980年第5期49-59,共11页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艺论著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众说纷纭的研究课题之一。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情,笔者在本文中仅就意境的几种颇有影响的解说提出商榷意见,进而对何谓意境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通过讨论...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艺论著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众说纷纭的研究课题之一。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情,笔者在本文中仅就意境的几种颇有影响的解说提出商榷意见,进而对何谓意境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通过讨论,能给这一范畴作出较为确切的界说,以利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范畴 文艺论著 艺术实践 艺术理论 商榷意见 研究课题 艺术形象 山水画 “超以象外” “境界”
下载PDF
例说现当代诗的象外之象
5
作者 朱栒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象” “超以象外” 现当代 象外之象 “客观对应物” 意象脱节 黑土地 余光中 寻找光 《瀑布》
下载PDF
画谱一脉论短长─—从《大家画案必备·鸟类写真画谱》谈起
6
作者 刘钊 《美术之友》 1999年第2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鸟类学家 传统中国画 写真 两宋花鸟画 笔墨 “超以象外” 芥子园画传 传承与发展 似与不似之间 美术爱好者
下载PDF
畅精神而返自然——看漆伯麟山水画近作
7
作者 薛永年 《美术观察》 1999年第12期29-29,共1页
十多年前,黄秋园的“人亡业显”震惊了整个画坛,他的学生漆伯麟也开始崭露头角。漆伯麟多年以来以工余时间学画。讷言敏学,孜孜((,由画花鸟入手兼及山水、人物,在成为秋园晚年的入室弟子后,首先在山水画上脱颖而出。 他的山水画一度十... 十多年前,黄秋园的“人亡业显”震惊了整个画坛,他的学生漆伯麟也开始崭露头角。漆伯麟多年以来以工余时间学画。讷言敏学,孜孜((,由画花鸟入手兼及山水、人物,在成为秋园晚年的入室弟子后,首先在山水画上脱颖而出。 他的山水画一度十分接近老师,形神不爽。庶可乱真。以致秋园去世后海内外的收藏家和好事者竞求争购。然而,以黄秋园的风格作画,只是漆伯麟的末技,只是他温故而知新的短暂流连。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他便遵照教师“师人不如师造化”“无拘无束 超前人”的遗教,走上了自探灵苗的艺术道路。 这些年,他广游历以师造化,四上井岗,三登龙虎,两攀黄山,一游张家界,多次深入匡庐。足迹所经,除江西梅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师造化 黄秋园 短暂流 张家界 “超以象外” 艺术道路 “神与物游” 平中求奇 人文旨趣
原文传递
益海堂画髓
8
作者 曹钧 《艺术界》 2004年第5期130-131,共2页
山水画须有诗意,令观者有一唱三叹之感,王维所谓“画中有诗”者是也;须有情,只有作画者之情倾注于笔间,才能使鉴画者生情;须有意,意在幽远缥缈间。古人云: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将诗心、诗境融入画景,将所有点线皴法自然化入灵虚妙境... 山水画须有诗意,令观者有一唱三叹之感,王维所谓“画中有诗”者是也;须有情,只有作画者之情倾注于笔间,才能使鉴画者生情;须有意,意在幽远缥缈间。古人云: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将诗心、诗境融入画景,将所有点线皴法自然化入灵虚妙境,堪称得中国画上上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山水画 “画中有诗” 法自然 “超以象外” 文化意蕴 绘画 音乐节奏 现代精神 借古开今
原文传递
看戏与演戏
9
作者 刘学 《IT经理世界》 1999年第19期68-68,共1页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不过是一个舞台。而朱光潜先生则根据这句话把世人的人生理想分为三类:一种人偏爱演戏,另一种人钟情于看戏,还有一种人则喜欢同时在看戏和演戏。看戏与演戏的区别类似于“知”与“行”的区别。知是格物致理,是体察事...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不过是一个舞台。而朱光潜先生则根据这句话把世人的人生理想分为三类:一种人偏爱演戏,另一种人钟情于看戏,还有一种人则喜欢同时在看戏和演戏。看戏与演戏的区别类似于“知”与“行”的区别。知是格物致理,是体察事物变化的真谛。行是在推动事物变化中完善人生。 从哲学上看,中国传统哲学主要由儒、道两家主宰。一般而言,儒家能看戏却偏重于演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理想 管理者 “感觉” 管理实践 完善人生 “知” 中国传统哲学 角色定位 “超以象外” 朱光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