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视居民“超储蓄”现象
1
作者 《资料通讯》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央行自1996年以来,已多次降息,并取消保值储蓄,同时征收高达20%的利息税。但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国内城乡居民储蓄额仍继续快速增长,储蓄余额达8.7方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8%,增幅比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居民'超储蓄&#... 央行自1996年以来,已多次降息,并取消保值储蓄,同时征收高达20%的利息税。但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国内城乡居民储蓄额仍继续快速增长,储蓄余额达8.7方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8%,增幅比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居民'超储蓄'的形成原因专家分析,国内居民储蓄居高不下,是由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储蓄 “超储蓄”现象 中国 原因分析 扩大内需
下载PDF
居民“超储蓄”的深层解析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5
2
作者 翟立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7-49,共3页
对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居民"超储蓄"现象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分析,在总结其特征和解释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超储蓄"隐患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居民储蓄 “超储蓄”现象 中国 储蓄 特征 成因 收入差距 消费品市场 社会信用制度 储蓄存款存量 金融体系结构调整 储蓄存款增量 银行业 贷款
下载PDF
中美消费经济现象悖论:基于生命成本论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惠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美国人的夸张贴现与中国居民的超储蓄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运用传统的贴现因子与消费等待理论,已经难以作出较为彻底的解释。本文认为,消费者跨时选择行为和耐心程度不仅仅受利息、遗产动机、消费偏好、通胀预期等因子的影响,在更... 美国人的夸张贴现与中国居民的超储蓄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运用传统的贴现因子与消费等待理论,已经难以作出较为彻底的解释。本文认为,消费者跨时选择行为和耐心程度不仅仅受利息、遗产动机、消费偏好、通胀预期等因子的影响,在更为基础的方面,还受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成本支付与收益边际均衡规律决定。根据本文的研究,要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推动就业市场发展和切实提高普通劳工的工资水平是一个值得首选的制度安排,同时,还有赖于年轻一代的消费成长,这一结论暗示着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可能仍然是未来中国难以避开的选择。而弱化美元则是解决美国居民的夸张贴现消费现象、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减少全球经济运行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张贴现”现象 中国 美国 生命成本论 “超储蓄”现象 消费者行为 消费经济现象 悖论
下载PDF
运用税收政策提升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消费转化率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鸿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共3页
随着分配格局的变化,我国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超储蓄”现象。“超储蓄”现象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二是投资和消费的安全性不够、动力不足。要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即期消费,主要可以通过部分修改税法、开征... 随着分配格局的变化,我国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超储蓄”现象。“超储蓄”现象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二是投资和消费的安全性不够、动力不足。要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即期消费,主要可以通过部分修改税法、开征个人财产税、开征社会保障税和调整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政策 居民储蓄存款 投资 “超储蓄”现象 转化率 提升 运用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税 分配格局 保障制度 即期消费 储蓄转化 安全性 财产税 税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