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EOLP纳米骨板固定,依照末次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根据JOA改善率分为A组(JOA改善率≥50%,n=59)与B组(JOA改善率<50%,n=25),分析影响JOA改善率的相关因素。结果84例随访优良率为70.24%,术后7 d的C5节段椎管矢状径大于术前(P<0.05),术后7 d、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压迫节段、术前JO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程、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最大脊髓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术前最大椎管容积(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比较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与术前MSCC、术前MCC呈正相关(r=0.289/0.234,P<0.05)。结论EOLP纳米骨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改善颈椎功能,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纳米骨板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拓万宝 葛郁龙 +2 位作者 张彦祥 梁冠文 宋启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03-300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4.12)岁,体重指数(23.28±1.49)kg/m^(2),病变节段:C_(2-7)5例、C_(3-6)7例、C_(3-7)30例、C_(4-7)9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3.01±4.58)岁,体重指数(23.04±1.36)kg/m^(2),病变节段:C_(2-7)6例、C_(3-6)8例、C_(3-7)33例、C_(4-7)5例,采用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颈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04.21±15.29)min比(115.98±18.54)min、(131.68±21.01)ml比(145.21±24.1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8、P=0.001,t=3.035、P=0.003)。术后3个月,研究组、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1.41±0.22)分比(1.47±0.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21.98±2.03)分比(21.04±2.28)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低于对照组[(14.15±2.17)%比(15.26±2.43)%],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40.17±3.24)°比(42.01±3.62)°、(39.24±3.43)°比(41.68±3.75)°、(34.84±2.31)°比(36.05±2.74)°、(35.26±2.51)°比(37.0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1、2.446、2.719、3.447、2.425、3.394,均P<0.05);两组颈椎侧位生理曲度比较[(10.34±1.43)°比(10.18±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9,P=0.612)。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3/52)比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9)。结论与微型钛板内固定相比,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用于MCSM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内固定术 Y纳米骨板 效果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金峰 秋曙祎 +1 位作者 王志民 王太红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优劣。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优劣。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CSM对比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10日。跳跃固定组和连续固定组分别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其中非随机干预性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共涉及1037例患者,其中跳跃固定组528例、连续固定组5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颈椎曲度、术后颈椎活动度、C5神经根麻痹和轴性症状发生率、住院时间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连续固定组相比,跳跃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更短[SMD=-0.33,95%CI(-0.57,-0.08)]、术中出血量更少[SMD=-0.29,95%CI(-0.50,-0.09)]、住院费用更低[SMD=-5.42,95%CI(-7.07,-3.78)]。11项研究报告了再关门现象,至末次随访时2组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其中2项研究比较了跳跃固定组未使用钛板固定节段与连续固定组对应节段末次随访时的椎板开口角度,Meta分析结果显示跳跃固定组对应节段的椎板开口角度小于连续固定组[MD=-2.57,95%CI(-3.34,-1.81),P=0.000]。针对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CSM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跳跃式微型钛板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住院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 骨板 跳跃式固定 连续性固定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9
4
作者 梁博伟 赵劲民 +2 位作者 殷国前 李宁宁 胡朝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ASDDF治疗17例SCSM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1~74岁,平均58.8岁。病程6~39个月,平均9.7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病情严重2例,重度7例,中度7例,轻度1例。MRI显示共有42个病变节段,其中T2像高信号改变26个节段,T1像低信号改变4个节段,脊髓明显受压但无信号改变12个节段;NagataⅠ级病变5个节段,Ⅱ级21个节段,Ⅲ级16个节段。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率、颈椎Cobb角及测量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出现吞咽困难2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声音嘶哑1例,使用甲钴胺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8个月,平均28.6个月。3例出现无临床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未作特殊处理。X线片示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无植骨块移位、吸收、下沉等改变,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松脱发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13.3±10.4)、(15.8±10.8)、(15.4±11.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分别为(41.3±17.4)°和(23.8±18.8)°,术前、术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8.2±2.9)、(13.7±3.0)、(13.9±2.8)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14%~88%,平均66.8%;获优8例,良6例,好转2例,差1例。结论采用ASDDF治疗SCSM,可获得充分的脊髓减压、较高的植骨融合率、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CT和MRI诊断分析
5
作者 王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88-91,共4页
目的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和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效能。方法252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SM和CSR患者各12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CSR和CSM的... 目的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和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效能。方法252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SM和CSR患者各12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CSR和CSM的诊断准确率及对颈椎病影像特征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对CSM的诊断准确率95.2%明显高于CT检查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CSR的诊断准确率93.7%与CT检查的8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MRI检查对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分别为54.0%、7.1%、11.9%、37.3%、31.7%,明显低于MRI检查的73.0%、19.8%、41.3%、46.8%、65.9%,对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椎小关节骨质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31.7%、19.0%、61.1%,明显高于MRI检查的14.3%、0、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和MRI检查对CSR的诊断效能均较高,而MRI检查对CSM的诊断效能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联合使用可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神经根颈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跳跃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非连续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孟令志 王琪 +1 位作者 刘军 项良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评价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非连续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34例两节段跳跃式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ND... 目的评价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非连续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34例两节段跳跃式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NDI评分、JOA改善率、节段前凸角度、融合率及末次随访的Odom’s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手术时间92~125 min,平均103.28 min;术中失血约50~150 m L,平均90 m L;术后颈椎侧位X射线示颈椎生理弯曲恢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6个月。末次随访见植骨融合率94.1%,无CAGE下沉、内固定松动脱落、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的JOA评分(14.21±0.732)分,NDI评分(3.26±1.14)分;平均改善率58.62%;节段性前凸角度术前(10.75±1.132)°,术后(15.61±1.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21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跳跃式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较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且其融合率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 减压融合术 跳跃 两节段 非连续
下载PDF
前路跳跃式减压在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忠羡 付朝华 +6 位作者 梁胜根 范全 薛忠林 谢清华 原向伟 雷洪俊 秦英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评价前路跳跃式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跳跃式减压,保留颈5椎体,切除颈4、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 目的评价前路跳跃式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跳跃式减压,保留颈5椎体,切除颈4、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130~260min,平均180min;术中失血约300~800ml,平均650ml;术后颈椎X—RAY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3.75%。无植骨块脱m或钛笼下沉、钢板螺钉断裂松脱、脑脊液瘘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JOA评分为(13.6±1.3)、(13.9±1.1)、(14.O±0.8)分(P〈0.05),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6.4%、60.2%、61.5%。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38+3.0),术后(16.22+1.9)。(P〈0.05)。结论颈椎前路跳跃式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节段脊髓型颈椎 手术 跳跃式减压 植骨 融合
下载PDF
跳跃式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小宝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6期491-494,共4页
背景:手术治疗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而目前Centerpiece钉板系统治疗该病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跳跃式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多节段脊... 背景:手术治疗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而目前Centerpiece钉板系统治疗该病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跳跃式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下颈椎侧块螺钉+棘突椎板螺钉Vertex钉棒系统组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跳跃式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神经功能JOA评分、节段性前突角度、椎板开门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颈痛VAS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降低(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JOA评分、节段性前突角度、椎板开门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颈痛VAS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跳跃式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症并减轻疼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Centerpiece内固定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
9
作者 杨光煦 史法见 +2 位作者 汪海滨 刘小雷 于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分析。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零...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分析。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自稳型椎间融合器,对照组采用传统钉板系统内固定融合器。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3、6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植骨融合率、颈部和上肢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等;观察C2~7的Cobb角和SVA、T1S及节段角度等颈椎影像学指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的NDI评分、JOA评分、颈部VAS评分、上肢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均优于术前(P<0.05);但在术前和术后3、6个月随访时,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植骨融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C2~7的Cobb角、SVA和T1S及节段角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疗效优良,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自稳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跳跃式Centerpiece内固定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建成 陈维善 钱胜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934-593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颈后路C3~C7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老年患者52...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颈后路C3~C7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老年患者52侧,其中男44例,女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3±5.9)岁。术前、术后1 w及6个月行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手术前后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以评价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Cobb角、术前与术后1 w全节段椎管矢状径大小(CT横断面上测量),钛板固定节段和非固定节段在术后1 w及术后6个月的椎管矢状径大小及门轴骨愈合情况。结果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6个月,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9.7±2.5)分,术后1 w为(13.2±1.6)分,改善率为(51.5±15.7)%。术前颈椎Cobb角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全节段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显著扩大(P〈0.01),钛板固定节段和非固定节段的椎管矢状径大小在术后6个月较术后1 w略有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检查见门轴均达骨性愈合,而MRI见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基本解除。结论颈后路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单、安全且相对经济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跳跃 Centerpiece 内固定
下载PDF
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金财 曾文添 +3 位作者 朱文清 温煦 莫建文 姬广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应用价值,并作近期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Y型纳米骨板EOLP治疗MCSM患者79例,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术后神经功... 目的探讨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应用价值,并作近期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Y型纳米骨板EOLP治疗MCSM患者79例,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颈椎X线的颈椎曲度变化及C5椎管矢状径,了解椎管维持和扩大情况;利用术前、术后颈椎MRI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程度;借助三维螺旋CT观察开门侧及门轴侧的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0.4±7.9)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6±1.3)分,术后6个月为(14.3±1.5)分(P<0.05),JOA改善率为(68.6±15.8)%;术后随访X线片及三维螺旋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开门侧骨质愈合不明显,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8.9±1.1)mm,术后6个月为(15.1±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为(70.8±22.3)%;术前颈椎曲度为(14.8±7.0)°,术后为(15.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型纳米骨板EOLP在MCSM中应用安全、有效,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即刻固定,也为后期开门侧骨性融合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纳米骨板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灸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弢 高翔 +1 位作者 施杞 许瑛瑛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隔姜灸颈椎夹脊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 ,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肝肾亏虚类脊髓型颈椎病 30例 ,并分别随机选择 30例以中、西药治疗作对照组 ,进行计分式评定。结果 观察组和...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隔姜灸颈椎夹脊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 ,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肝肾亏虚类脊髓型颈椎病 30例 ,并分别随机选择 30例以中、西药治疗作对照组 ,进行计分式评定。结果 观察组和中药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治疗后改进率均比西药组有明显增高 ( P<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地黄饮子方 脊髓型颈椎 中医药疗法 肝肾亏虚
下载PDF
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SYN CAGE融合术后改善颈痛及神经功能的短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强 孙海燕 张俊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20-1421,T00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SYNCAGE融合术治疗后恢复患者颈椎曲度以及改善颈痛、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对23例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SYNCAGE融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SYNCAGE融合术治疗后恢复患者颈椎曲度以及改善颈痛、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对23例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SYNCAGE融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临床表现,X线片,MR和CT评价。结果:15例患者术前不同程度颈痛,术后随访时13例颈痛症状消失,2例减轻,表现为颈及背部略酸胀感。6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中4例术后随访时完全恢复正常。13例脊髓型患者中8例恢复正常,5例有明显改善。4例神经根和脊髓混合型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3例有明显改善。本组病例术后2个月融合椎节平均屈曲伸展度数为1.42°,所有施术椎节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器内为正常骨组织密度,未发现融合器移位病例。结论:SYNCAGE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神经根颈椎 SYN CAGE融合术 颈痛 神经功能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淳 王立恒 +3 位作者 于栋 李普光 张军 孙树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诊断 神经根脊椎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JOA评分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评估及其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学涛 热迪娜·亚生 谢荣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清学免疫血检查在常规磁共振未检出异常信号前预测MCSM病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期间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50例MCSM病人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在医院磁共振室接受...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清学免疫血检查在常规磁共振未检出异常信号前预测MCSM病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期间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50例MCSM病人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在医院磁共振室接受颈椎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纳入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mJOA评分评级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含量检测;首先比较对照组不同节段影像学主要参数[向异性(FA)、弥散系数(ADC)、最大脊髓压迫(MSCC)],观察病例组T2信号异常检出情况,比较各组各影像学参数值与mJOA评分;检验FA值、ADC值、mJOA评分与MSCC值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各节段FA、ADC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信号正常组、T2信号异常组FA值分别为(0.61±0.05)、(0.48±0.04)、(0.40±0.06),其中对照组FA值最高;对照组、T2信号正常组、T2信号异常组ADC值分别为(1.13±0.13)、(1.37±0.12)、(1.46±0.15),其中对照组ADC值最低;对照组、T2信号正常组、T2信号异常组mJOA评分分别为(15.02±1.17)分、(13.11±1.45)分、(10.14±2.51)分,其中对照组mJOA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病例组整体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升高(P<0.05),且T2信号异常组明显高于信号正常组(P<0.05);三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T2信号正常组、异常组病人IgG含量高于轻度组(P<0.05),组间IgA、IgM、C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清IgG检查,有助于在常规磁共振无法检出异常信号时,帮助临床更早地了解病人脊髓早期微小病变,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影像学与免疫学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颈椎 脊髓损伤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mJOA评分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 张国平 +2 位作者 张宇宸 任立中 吕亚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研究组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研究组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DI)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神经根颈椎 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 张国平 +2 位作者 张宇宸 任立中 吕亚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者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前(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90,P=0.006)。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神经根颈椎 后前路联合手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宏其 向伟能 +5 位作者 肖勋刚 陈静 邓展生 龙文荣 胡建中 王锡阳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 探讨伴间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85例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均行X线、MRI检查,其中47例同时做CT检查.对于骨化的后... 目的 探讨伴间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85例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均行X线、MRI检查,其中47例同时做CT检查.对于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无明显粘连者,直接咬除骨化的后纵韧带.遇有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紧密而无法分离时,不强行咬除,采用“漂浮法”以达到椎管减压,重建椎管之目的.结果 85例患者均获4~85个月(平均33个月)的随访,按JOA评分优良率87.1%,术后改善率3.6%~94.2%,平均74.1%.术前未做CT检查的3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硬膜破裂,行CT检查的47例患者中仅2例硬膜破裂.结论 采用“漂浮法”处理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满意;术前CT检查是必需的,以制定手术计划,减少因术前估计不足所致的术中脊髓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间断 漂浮法
下载PDF
中药疗法对156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树军 常秀龙 白明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6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临床研究 中药疗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 压迫脊髓 大小便失禁 脾肾两亏 脾胃虚弱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伴脊髓型颈椎病1例
20
作者 常志强 张沛 +3 位作者 李文选 于宝龙 李瑞峰 吴一民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农民,因颈肩痛、左上臂疼痛及无力、四肢僵硬进行性加重1年入院。出生后被诊断为脑瘫,患者能白行行走,智力、情感正常,可做家务和农活。曾行输液、理疗、针灸等治疗无缓解。
关键词 痉挛脑瘫 脊髓型颈椎 进行性加重 临床资料 四肢僵硬 颈肩痛 左上臂 做家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