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门别类“辑”三角
1
作者 王菊华 《高中数理化》 2012年第13期16-18,共3页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其考点主要包括:同角三角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最值及综合应用.
关键词 三角函数 “辑” 中学数学 诱导公式 关系式 三角形 高考 考点
下载PDF
编辑不只是“编”和“辑”
2
作者 孙玲 《新闻传播》 2011年第11期119-119,共1页
在纸质媒介新闻传播中,编辑似乎只是对报纸版面起“编”和“辑”的作用,其实不然,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而编辑是版面的设计师,从稿件选择,文字修改,再到标题制作,乃至每一篇文章所处的位置,字号的大小等,无不渗透... 在纸质媒介新闻传播中,编辑似乎只是对报纸版面起“编”和“辑”的作用,其实不然,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而编辑是版面的设计师,从稿件选择,文字修改,再到标题制作,乃至每一篇文章所处的位置,字号的大小等,无不渗透着编辑的心血,反映编辑的主观思想和创造意识,体现了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文字取舍能力、版面统筹能力以及美学涵养。那么,一张报纸怎样才能充分体现编辑思想,我认为做好编辑工作,必须善于经营版面,强化三种意识:版面意识、读者意识以及精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编 “辑” 报纸版面 文字修改 创造意识 统筹能力 读者意识 新闻敏感性
下载PDF
说《洛诰》中的“和恒”应读为“和辑”
3
作者 张鑫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88-91,127,共5页
关于《尚书·洛诰》中的“和恒”一词的释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学者薛培武结合楚简中常见的讹误校读“恒”为“极”,理解为使之至,具有创见。本文认为,这里的“极”应读为“辑”,义为安抚,“和辑”在传世文献中屡见,亦... 关于《尚书·洛诰》中的“和恒”一词的释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学者薛培武结合楚简中常见的讹误校读“恒”为“极”,理解为使之至,具有创见。本文认为,这里的“极”应读为“辑”,义为安抚,“和辑”在传世文献中屡见,亦作“和集”。本文分别从音韵和辞例方面进行补充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诰 和恒
下载PDF
辑考体金石目录之成立——论《八琼室金石补正》对《金石萃编》体例的增益
4
作者 韩续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9期82-87,共6页
从目录学角度看,王昶《金石萃编》综合了传统金石目录中存目、录文、辑录与跋尾四种体例,而开创了“辑考体金石目录”这一编纂体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在其基础上,通过“增补摹图”与“附加按语”对这一体例进行了完善,使得这种... 从目录学角度看,王昶《金石萃编》综合了传统金石目录中存目、录文、辑录与跋尾四种体例,而开创了“辑考体金石目录”这一编纂体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在其基础上,通过“增补摹图”与“附加按语”对这一体例进行了完善,使得这种目录的编纂结构涵盖了存目、摹图、录文、辑录与跋尾五个部分。辑考体金石目录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据拓本进行汇校汇订的基础上,将辑录与考证相结合,对相关史料的别裁与考订服务于个案学术史的整体考察。因此,相较于辑录体金石目录,这种目录体例的学术考辨性更强,而这也是其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兼具集大成特点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增祥 《八琼室金石补正》 王昶 《金石萃编》 考体金石目录
下载PDF
“编辑”“出版”最早出现时间新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焦中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109,共2页
“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北齐,而非唐初 “编辑”是一个由联合词组凝固形成的动词。其中,古代汉语中的“辑”和“缉”在“连缀”“整合”“聚集”“纂集”等意义上是通用的。现代权威的说法认为,“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初李延寿所... “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北齐,而非唐初 “编辑”是一个由联合词组凝固形成的动词。其中,古代汉语中的“辑”和“缉”在“连缀”“整合”“聚集”“纂集”等意义上是通用的。现代权威的说法认为,“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初李延寿所著《南史·刘葆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出版 “整合” 古代汉语 “辑” 李延寿 唐初
下载PDF
增氧与补肥对洞庭湖区旱涝急转下水稻减产规律的影响
6
作者 宋子凡 吴凤平 +3 位作者 王辉 黎小东 贺翠华 欧阳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目的】阐明增氧和补肥对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基于桶栽试验,以当地广泛种植的晚稻品种(野湘优航1573)为供试材料,设置干旱(X1,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百分比)、淹涝(X2,淹没植株的高度)、增氧(X3,灌溉水溶氧量)、补... 【目的】阐明增氧和补肥对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基于桶栽试验,以当地广泛种植的晚稻品种(野湘优航1573)为供试材料,设置干旱(X1,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百分比)、淹涝(X2,淹没植株的高度)、增氧(X3,灌溉水溶氧量)、补肥(X4,复合肥施用量)4个因素,以当地农户水肥管理(CK)和单一旱涝急转处理(DF)为对照,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四因素与产量的二次回归模型,研究了4个因素对水稻产量影响的主效应、单因素效应、交互效应及最优方案。【结果】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效应排序依次为:淹涝>增氧>补肥>干旱;交互效应强弱依次为:增氧-补肥>干旱-增氧>干旱-淹涝>干旱-补肥>淹涝-增氧>淹涝-补肥,轻旱有利于发挥增氧和补肥措施的减损效果,重度干旱与重度淹涝对水稻具有叠加减产作用。水稻产量随干旱和补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随淹涝程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随增氧水平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基于模型寻优得到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各因素最佳组合方案,与CK相比,增氧和补肥条件下的水稻产量平均降低了39.47%,而DF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平均降低了49.01%。【结论】4个因素与产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R^(2)=0.978,F=118.55,P<0.01),可为洞庭湖区水稻应对旱涝急转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水稻产量 增氧 补肥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华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成为驱动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基石。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使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诉求。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其在个性化STEM(科学、技...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成为驱动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基石。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使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诉求。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其在个性化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仍不足。为弥补这一缺口,需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以及与智慧教育理念的融合,构建一个融合智慧教育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和STEM教育理论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指导下,分析人工智能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的应用,揭示人工智能如何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人工智能对个性化STEM教育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可能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制定规范、建立标准、提高素养、加强监督等方式平衡人工智能正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个性化学习 STEM教育 智慧教育 科学教育
下载PDF
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变革——《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节选一 被引量:5
8
作者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1期6-17,共12页
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加快塑造着人类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优势,充分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 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加快塑造着人类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优势,充分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回顾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历史,大致可分为:视听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等五个阶段。数字技术给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师生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带来以下影响和转变:一是驱动学习环境变革,促进学习环境从“静态”转向“动态”、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迁;二是优化学习资源供给,丰富资源媒体形态、促进资源广泛开发、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实现资源自动生成;三是推动师生素养发展,学生培养目标由单一知识学习逐渐融入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和高级思维能力;四是助力教学方法迭代,从关注基础演示和传输,转向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教学;五是赋能教学评价创新,使教学评价的不同主体从既往“评与被评”的主客体关系转向“共同参与”的主体间关系,使教学评价的目的从“甄别选拔”转向“因材施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高等教育 数字技术 学习环境 教育资源 师生素养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下载PDF
低质古籍文献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
9
作者 高定国 李婧怡 索朗曲珍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敦煌藏文文献是研究唐代吐蕃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目前在敦煌藏文文献数字化研究方面,由于文献年代久远、书写载体低劣、保存条件差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文档图像背景杂乱、文字模糊并残缺不全,严重影响了文本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敦煌藏文文献是研究唐代吐蕃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目前在敦煌藏文文献数字化研究方面,由于文献年代久远、书写载体低劣、保存条件差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文档图像背景杂乱、文字模糊并残缺不全,严重影响了文本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了研究低质古籍文献图像的预处理对文字识别的影响,文章以古籍文献图像质量极差的敦煌藏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对数变换、伽马变换、中值滤波变换、高斯滤波处理和PS人工批处理等传统方法,及全局阈值、自适应阈值和自定义阈值的二值化、基于神经网络ViT的图像增强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对比实验表明,低质古籍图像预处理对文字识别率提升影响不大,但高斯滤波处理、自定义阈值的图像二值化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数据增强对识别率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敦煌文献 低质文档 预处理
下载PDF
老字号品牌价值共创机理及对策研究——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彦 孙明贵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100,共12页
将服务主导逻辑的思维范式引入老字号企业中来,结合消费文化和社会情景价值理论探讨该领域中品牌价值的共创机理,基于理论假设构建研究框架。以北京、上海、福建三个地区的不同行业老字号品牌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企业员工和消费者进... 将服务主导逻辑的思维范式引入老字号企业中来,结合消费文化和社会情景价值理论探讨该领域中品牌价值的共创机理,基于理论假设构建研究框架。以北京、上海、福建三个地区的不同行业老字号品牌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企业员工和消费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修正的初始量表,基于PLS-SEM方法对收集的309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应用SPSS22.0和Smart PLS2.0进行分析,验证消费者情感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及互联网媒介交互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与老字号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品牌企业关注基于互联网媒介下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和协同才能创造品牌价值共创的最理想点,最后为老字号品牌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主导逻 老字号品牌 价值共创 消费文化 社会情境价值
下载PDF
挑战应对:携手共赢的未来——《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节选三 被引量:3
11
作者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数字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未来十年里,数字技术将持续发展和不断演进,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呈现新一代互联网强化教育要素新联结、物联网助力打... 数字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未来十年里,数字技术将持续发展和不断演进,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呈现新一代互联网强化教育要素新联结、物联网助力打造数字教育新空间、大数据有力支撑精准化教育服务新范式、区块链加速释能学习新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育教学新形态、元宇宙推动形成虚实一体教育新场域等发展趋势。然而,数字技术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席卷而来之际,传统教育范式亟待重塑、人工智能鸿沟日益加深、网络安全威胁愈发严峻、算法偏见加剧伦理风险、数字素养差距逐渐加大、人机协同呼唤全球合作等问题都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并深入探讨解决方案。为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走向深入,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研究部门和企业,应当携起手来共同行动,把握和适应数字变革。一是创设互联互通的教育数字化基础环境;二是构建灵活开放的数字学习成果互认机制;三是培育数智素养持续提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四是制定教育数字化技术伦理安全规范;五是完善数据赋能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六是共建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网络与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高等教育 数字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素养 伦理安全 教育治理 人机协同
下载PDF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7
12
作者 颜雪松 樊媛媛 墙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8期31-31,共1页
课程设计是一门研究型课程,是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利用这一课程的特点,组织实施好课程设计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中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针对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 课程设计是一门研究型课程,是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利用这一课程的特点,组织实施好课程设计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中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针对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笔者实践教学和探索经历中的体会,阐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数字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Precise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13
作者 ZHANG Yi-Meng YANG Xiao +1 位作者 WANG Jian LI Zhen-Hu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7-2647,共11页
The advent of gene editing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transformative breakthroughs in life science,making genome manipulation more accessible than ever before.While traditional CRISPR/Cas-based gene editing,which invo... The advent of gene editing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transformative breakthroughs in life science,making genome manipulation more accessible than ever before.While traditional CRISPR/Cas-based gene editing,which involves double-strand DNA breaks(DSBs),excels at gene disruption,it is less effective for accurate gene modification.The limitation arises because DSBs are primarily repaired via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which tends to introduce indels at the break site.While homology directed repair(HDR)can achieve precise editing when a donor DNA template is provided,the reliance on DSBs often results in unintended genome damage.HDR is restricted to specific cell cycle phases,limiting its application.Currently,gene editing has evolved to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precision without relying on DSB and HDR.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ystems,such as base editing,prime editing,and CRISPR-associated transposases(CASTs),now allow for precise editing ranging from single nucleotides to large DNA fragments.Base editors(BEs)enable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one nucleotide to another,and prime editors(PEs)further expand gene editing capabilities by allowing for the insertion,deletion,or alteration of small DNA fragments.The CAST system,a recent innovation,allows for the precise insertion of large DNA fragments at specific genomic locations.In recent years,the optimization of these precise gene editing tool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editing efficiency,specificity,and versatility,with advancements such as the creation of base editors for nucleotide transversions,enhanced prime editing systems for more efficient and precise modifications,and refined CAST systems for targeted large DNA insertions,expanding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s for these tools.Concurrently,these advances are complemented b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in vivo delivery methods,which have paved the way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precise gene editing tools.Effective delivery systems are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 of gene therapies,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oth viral and non-viral vectors have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gene editing.For instance,adeno-associated viruses(AAVs)are widely used due to their high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and low immunogenicity,though challenges such as limited cargo capacity and potential for immune responses remain.Non-viral delivery systems,including lipid nanoparticles(LNPs),offer an alternative with lower immunogenicity and higher payload capacity,although their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can be lower.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se precise gene editing technologies is vast,particularly in treating genetic disorders.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base editing in correcting genetic mutations responsible for diseases such as cardiomyopathy,liver disease,and hereditary hearing loss.These technologies promise to treat symptoms and potentially cure the underlying genetic causes of these conditions.Meanwhile,challenges remain,such as optimizing the safety and specificity of gene editing tools,improving delivery systems,and overcoming off-target effects,all of which are critical for thei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In summary,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precise gene editing technologies,combined with advancements in delivery systems,is driving the field toward new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that can potentially transform the treatment of genetic disorders by targeting their root ca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e gene editing CRISPR/Cas system base editing prime editing gene therapy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与班导师协同育人路径
14
作者 黄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0期40-42,共3页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校辅导员与班导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本研究旨在探索“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与班导师如何协同育人,实现教学、教育和教辅的有机融合,并揭示了辅导员与班导师在课程与活动设计、信息交流与...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校辅导员与班导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本研究旨在探索“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与班导师如何协同育人,实现教学、教育和教辅的有机融合,并揭示了辅导员与班导师在课程与活动设计、信息交流与反馈以及家校合作中的协同机制,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三全育人”在高校中的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辅导员 班导师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5
作者 崔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0期156-158,共3页
本文对高校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加以阐述,提出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多元混合师生关系建立以及合理构建教学评价体... 本文对高校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加以阐述,提出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多元混合师生关系建立以及合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助力多元混合式教学提质增效等改革措施,以期有效强化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助推高校教育高质量、深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
下载PDF
“专业思政”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16
作者 祝华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00-102,共3页
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深化和延伸,是课程思政与学科思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主导者和实施者的专业课教师要在已开展的课程思政基础上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就要做好专业“顶层设计”,在专业内各课程的整体性、一体化上统筹部署,以专业思... 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深化和延伸,是课程思政与学科思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主导者和实施者的专业课教师要在已开展的课程思政基础上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就要做好专业“顶层设计”,在专业内各课程的整体性、一体化上统筹部署,以专业思政目标的实现为本,从开展有“思政味”的专业建设、有“思政魂”的课程建设、有“思政行”的课堂教学建设三个方面着力,促使各方力量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同以立德树人为圆心,画好三全育人同心圆,逐步推进专业思政走深走实走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思政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专业课教师 德育
下载PDF
也说编辑的“辑”
17
作者 朱海韬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辑” 工作
原文传递
编辑的故事
18
作者 张港 《理论观察》 2017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单个的“辑”念ji,可是名词的编辑,“辑”却读轻声,真念成j1是动词,是编辑在干活。编辑部有故事,编辑也有故事。
关键词 故事 “辑”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诂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国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4-37,共4页
《汉书·艺文志》是最早对作为书名的"论语"二字进行明确解说的书,所以不论多少人对此二字进行解释,还是需要先懂得《艺文志》的释义。不过《艺文志》释义的关键处只在"辑而论篹"一句,根据分析,这一句以及"... 《汉书·艺文志》是最早对作为书名的"论语"二字进行明确解说的书,所以不论多少人对此二字进行解释,还是需要先懂得《艺文志》的释义。不过《艺文志》释义的关键处只在"辑而论篹"一句,根据分析,这一句以及"论语"二字都与"论"字为同义语。"辑而论篹"即"论"即"论语",三者等同。而书名"论语"二字的意思即是:将众多尤其是夫子之言语有条理地写于简册上,成册成编;或者是将已录有夫子言语的诸多之"简"(单简)、"册"(成编之简)收集起来,有所取舍、分类(若诸人间则还会有所商议、讨论)等等,而后依次第、条理篹录其语于新的册上,再次成编成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辑而论” “论” “论语” 释说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芳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60-62,共3页
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合理化、多元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资源尤为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目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我国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还处在成长初期,还有... 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合理化、多元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资源尤为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目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我国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还处在成长初期,还有资源整合不足、资源运用不合理等多方面问题存在,因此应该确保高效利用教学资源,使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得到长足发展。基于此,首先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现状,其次探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及运用面临的挑战,并指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的重要性,最后探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高校 多元化 整合 一体化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