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汉语“过”的三种新兴用法及其历史演变——兼论闽语中的存留现象
1
作者 洪晓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62-69,共8页
动词“过”在中古汉语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虚化,发展出了三种新用法:动量词用法,表示“遍、次”;程度副词用法,表示“极、非常”;比较词用法,相当于“比”。其中,动量词用法使用最广,生命力最强,后两者次之。比较词用法在通语中不占优势... 动词“过”在中古汉语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虚化,发展出了三种新用法:动量词用法,表示“遍、次”;程度副词用法,表示“极、非常”;比较词用法,相当于“比”。其中,动量词用法使用最广,生命力最强,后两者次之。比较词用法在通语中不占优势,在近代汉语时期就消亡了。现代闽语中“过”的三种语法用法源自中古汉语,动量词用法还比较强势,其他两种用法都趋于式微。不同程度保留中古汉语“过”的三种新兴用法也是闽语的一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 中古汉语 闽语
下载PDF
江苏盐城方言特殊“过”字句的类型及成因
2
作者 蔡华祥 赵铭敏 《现代语文》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江苏盐城方言体助词“过”的使用频率很高,也颇具地域特色。首先是对含有经历体意义的“过”字句进行考察,如“V+过_(2)+O+过_(3)”“V+O+过_(2)”“V+过_(2)+O_(1)+把给+过_(22)+O_(2)+过_(3)”“把给+过_(2)+O_(1)+过_(22)+O_(2)+过_... 江苏盐城方言体助词“过”的使用频率很高,也颇具地域特色。首先是对含有经历体意义的“过”字句进行考察,如“V+过_(2)+O+过_(3)”“V+O+过_(2)”“V+过_(2)+O_(1)+把给+过_(22)+O_(2)+过_(3)”“把给+过_(2)+O_(1)+过_(22)+O_(2)+过_(3)”等。研究发现,句末“过_(3)”语气词化的倾向十分显著,具有强化经历体意义的功能;“V+O+过_(2)”是底层形式的反映,是促使“V+过_(2)+O+过_(3)”等格式产生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方言 “过”字句 经历体
下载PDF
趋向补语“过来”“过去”的二语习得释义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朱京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到思维意识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的顺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过来""过去"的引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过去” 意象图式 认知域 思维意识
下载PDF
超量程度副词“过分”和“过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言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79,共6页
"过分"和"过于"是现代汉语中两个用法比较接近的超量程度副词。本文在大规模语料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者在表义倾向、句法分布及表达功能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 超量程度副词 “过分” “过于”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过”引申用法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6-30,共5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过”的基本语义结构进行形象的图示 ,对其基本引申用法做出统一的解释 ,并着重阐明、辨析表完结的体助词“过1 ”和表经历的体助词“过2 ”的意义和用法 ,指出对二者进行区分的必要性。
关键词 “过 语义结构 动体 陆标 意象图式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汉英的时制对比与汉语动态助词“过”的时间表达
6
作者 高霞 曹晓宏 《普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即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制 汉英时制对比 “过
下载PDF
汉英的时制对比与汉语动态助词“过”的时间表达
7
作者 高霞 曹晓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3-50,共8页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即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时制对比 汉语动态助词 “过
下载PDF
初级阶段留学生动态助词“过”使用偏误分析
8
作者 马莹 张媛媛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留学生习得动态助词"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初级阶段的学生习得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偏误,特别是"了"和"过"的混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考察了初级阶段留学生使用"过"的偏误情况,总结出了初... 留学生习得动态助词"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初级阶段的学生习得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偏误,特别是"了"和"过"的混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考察了初级阶段留学生使用"过"的偏误情况,总结出了初级阶段留学生使用"过"的偏误特点、偏误类型,在总结各种偏误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造成偏误的多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误 “过”的考察 母语负迁移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耒阳方言的体貌标记词“过_1“”过_2”“哒”——兼与普通话的“了“”过”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利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6-40,共5页
本文考察湖南耒阳方言的体貌标记"过1"、"过2"、"哒"的句法分布及所表示的体貌功能,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也对"普-方"之间的差异作了比较。
关键词 体貌标记 “过1”“过2”“哒” 耒阳方言 普通话
下载PDF
试析程度副词“过”与“太”表过量义的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明龙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2期130-143,共14页
程度副词"过"与"太"都可以表示过量义,但语义上"过"的过量义是语法义,不依赖语境,而"太"的过量义是语境义,依赖一定的认知环境,具有可消除性;句法上,"太Vp"比"过A"更易于充当谓语位置,但两者在充当定语和状语时,"过A"的... 程度副词"过"与"太"都可以表示过量义,但语义上"过"的过量义是语法义,不依赖语境,而"太"的过量义是语境义,依赖一定的认知环境,具有可消除性;句法上,"太Vp"比"过A"更易于充当谓语位置,但两者在充当定语和状语时,"过A"的用频要远远高于"太Vp";搭配对象上,"过"通常只修饰单音节中性形容词,而"太"则不受此限制。以上差异与"过"的语义滞留以及"太"的主观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 “太” 语义滞留 主观性
下载PDF
试论动量词“过”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动量词“过”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魏晋南北朝动量词系统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动量词
下载PDF
常用词“过”、“误”、“错”的历时演变与更替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表"错误"义的词的考察,观察了他们由古至今的演变过程,认为先秦两汉时期"错误"义主要由"过"来表达;魏晋南北朝主要由"误"表达;唐代中期以后,"错"发展成熟,取代"...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表"错误"义的词的考察,观察了他们由古至今的演变过程,认为先秦两汉时期"错误"义主要由"过"来表达;魏晋南北朝主要由"误"表达;唐代中期以后,"错"发展成熟,取代"误"的主导地位,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过”的时体义与经历事态标示功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税昌锡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80-88,共9页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的历时性特征体现于包括"起点""历程"和"终点"三要素构成的完整过程。"过"的经历体意义包括完整性经历和反复性经历。在事件随时间展开的过程中,"过"...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的历时性特征体现于包括"起点""历程"和"终点"三要素构成的完整过程。"过"的经历体意义包括完整性经历和反复性经历。在事件随时间展开的过程中,"过"可以标示活动经历事态,也可以标示遗留状态经历事态,具体标示何种经历事态主要由具体表达式中动词的事态特征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历体 动词类型 事态标示
下载PDF
认知视野下趋向补语“过来”习得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京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104,共9页
本文基于前人对复合趋向补语"过来"的认知语义研究,以中级和高级水平欧美学生为被试,针对"过来"的六个义项进行量化研究。通过SPSS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聚类分析统计发现欧美学生习得六个义项应分为三个阶段,所以本文... 本文基于前人对复合趋向补语"过来"的认知语义研究,以中级和高级水平欧美学生为被试,针对"过来"的六个义项进行量化研究。通过SPSS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聚类分析统计发现欧美学生习得六个义项应分为三个阶段,所以本文建议教学编排顺序应是:第一阶段:空间域1,空间域2=方向域;第二阶段:领属域;第三阶段:心理域=价值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认知域 习得顺序
下载PDF
经历体助词“过”的产生年代及来源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怡 蔡华祥 《现代语文》 2021年第9期35-39,共5页
汉语经历体助词“过”是何时产生和如何产生的,学界还没有定论。关于它的产生年代,主要有六朝、唐代、宋代三种观点,其中,“宋代说”更具有说服力。关于它的产生过程,现存观点主要分为两派。多数学者持单一语法化路径的“过1”说,杨永... 汉语经历体助词“过”是何时产生和如何产生的,学界还没有定论。关于它的产生年代,主要有六朝、唐代、宋代三种观点,其中,“宋代说”更具有说服力。关于它的产生过程,现存观点主要分为两派。多数学者持单一语法化路径的“过1”说,杨永龙等学者则认为“过_(2)”是由“过”的第二条语法化路径“过_(02)”发展而来的。同时,学界对经历体的内涵、语法化的具体路径和判定标准等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历体 “过_(2)” 产生年代 来源 争议原因
下载PDF
《战国策》“过而遂正于天下”新解
16
作者 吴辛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0,共5页
《战国策》及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文选中“过而遂正于天下”一句所含“过”、“遂”、“正”、“于”诸字的词义和用法须再讨论辨析。“正于天下”与“正天下”异构同义,“过而遂正于天下”意即“进而就成为天下霸主”。
关键词 《战国策》 《古代汉语》
下载PDF
耒阳方言补语标记词“起”“过”“得”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利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耒阳方言①的"起"、"过"、"得"使用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较广。本文考察它们作补语标记的用法,并对其句法分布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求人们对耒阳方言的补语标记词"起"、"过"、"... 耒阳方言①的"起"、"过"、"得"使用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较广。本文考察它们作补语标记的用法,并对其句法分布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求人们对耒阳方言的补语标记词"起"、"过"、"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耒阳方言 补语标记
下载PDF
也谈“过于”“太过”的副词化历程与动因
18
作者 常志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超量程度副词“过于”萌芽于唐,发展于宋,明代才完全成熟,清代以后流行至今。超量程度副词“过”“太过”的形成均与“过于”的成词密切相关,“过于”成词后为了迎合单音中心语的需要才单音化为“过”,为了强调超量,才组合成“太过于”... 超量程度副词“过于”萌芽于唐,发展于宋,明代才完全成熟,清代以后流行至今。超量程度副词“过”“太过”的形成均与“过于”的成词密切相关,“过于”成词后为了迎合单音中心语的需要才单音化为“过”,为了强调超量,才组合成“太过于”,进而凝合成“太过”。“过”的副词用法萌生于宋,流行于明。“太过”成词萌芽于清末,到民国才逐渐形成,在现代汉语中才流行开来。副词“过于”的形成由其特殊的句法位置,“过”的词义虚化与语义指向后移,韵律节奏与汉语词汇双音化大趋势的影响共同促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于 太过 副词 词汇化
下载PDF
常用词“渡”“过”的历时演变
19
作者 牛慧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7-82,共6页
"渡"和"过"在表示"渡水,渡河"义时是一组同义词,但有书面和口语的语体区别。这与二者在汉语史不同时期的消长演变有关。在两汉时期以前,"渡"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到唐宋,"过"的使用... "渡"和"过"在表示"渡水,渡河"义时是一组同义词,但有书面和口语的语体区别。这与二者在汉语史不同时期的消长演变有关。在两汉时期以前,"渡"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到唐宋,"过"的使用次数首次反超"渡",并在清代末年的口语里基本占据优势,且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演变
下载PDF
Evading strength−ductility trade-off of GH605 alloy using magnetic field-assisted undercooling treatment
20
作者 Yi-xuan HE Fan BU +6 位作者 Zhang-chi BIAN Ming-xiu XIANG Meng-meng ZHOU Xu-dong LIU Lei ZHU Jun WANG Jin-shan L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575-2588,共14页
Undercooling solidification under a magnetic field(UMF)is an effective way to tailor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based alloys.In this study,by attributing to the UMF treatment,the strength−ductility trade-... Undercooling solidification under a magnetic field(UMF)is an effective way to tailor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based alloys.In this study,by attributing to the UMF treatment,the strength−ductility trade-off dilemma in GH605 superalloy is successfully overcome.The UMF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fine the grains and increase the solid solubility,leading to the high yield strength.The main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the as-forged alloy is dislocation slipping.By contrast,multiple deformation mechanisms,including stacking faults,twining,dislocation slipping,and their strong interactions are activated in the UMF-treated sample during compression deformation,which enhances 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simultaneously.In addition,the precipitation of hard Laves phases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can be obtained after UMF treatment,hindering crack propagation during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cooling treatment magnetic field GH605 alloy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