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书怀诗歌的“通俗”之路
1
作者 邢海珍 王立宪 林超然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7-19,共3页
王书怀诗歌心系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他走的是民族化大众化的"通俗"之路。他从古典诗歌、民歌、曲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在"土话"和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朴素、优美的诗歌话语。他立足于乡村和土地,写出了农民群众喜... 王书怀诗歌心系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他走的是民族化大众化的"通俗"之路。他从古典诗歌、民歌、曲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在"土话"和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朴素、优美的诗歌话语。他立足于乡村和土地,写出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书怀诗歌 “通俗”之路
下载PDF
“美声”发言与“通俗”发言
2
作者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5期i001-i001,共1页
在声乐的唱法中,通常分为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在一般的民众中,用通俗唱法唱歌的人最为普遍,因为通俗唱法来自于民众的生活,唱法自然,任何人都能用这种唱法唱歌。
关键词 《“美声”发言与“通俗”发言》 中国 杂文 孙松滨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小说“雅”观“通俗”的读法——以《水浒传》“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细节为据 被引量:5
3
作者 杜贵晨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4,共6页
《水浒传》"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故事框架本于《夷坚志·舒民杀四虎》,但细节脱化自《金楼子》"孔子游舍于山"故事和《老子》"上士闻道"云云的名言。这表明古代通俗小说虽源于说话,流传至今的文本却是&... 《水浒传》"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故事框架本于《夷坚志·舒民杀四虎》,但细节脱化自《金楼子》"孔子游舍于山"故事和《老子》"上士闻道"云云的名言。这表明古代通俗小说虽源于说话,流传至今的文本却是"雅"人做的,而"通俗"之本义之一即化"雅"为"俗"。因此,通俗小说不是俗文学,而是以"俗"传"雅"、"俗"中有"雅"、貌"俗"而神"雅"之文学,适用一种带有"治经"特点的"雅"观"通俗"的小说读法。这种读法有利于揭蔽古代"雅"、"俗"文化之间历史地存在着的内部联系,发现其中与矛盾对立并存的和谐统一的一面,更加深入解读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李逵 杀四虎 “雅”观“通俗”
原文传递
翟灏《通俗编》吴方言词疏证举隅
4
作者 万久富 朱春红 《语文学刊》 2022年第6期45-55,共11页
翟灏《通俗编》具有汉语词源学研究价值、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汉语方言词汇史研究价值、汉语语汇史研究价值。研究古今方言词时需要注意方言词的性质、方言词研究的路径、方言词的古今变化等问题。《通俗编》中的“浜”“孛相”“我侬... 翟灏《通俗编》具有汉语词源学研究价值、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汉语方言词汇史研究价值、汉语语汇史研究价值。研究古今方言词时需要注意方言词的性质、方言词研究的路径、方言词的古今变化等问题。《通俗编》中的“浜”“孛相”“我侬”“艮头”“豆凑”是典型的吴方言词。作“浦名”解的“浜”即为“滨”之俗体,此俗体又发展成为表“安船沟”义的专用字。“白相”则可以理解为“说说看看”发展出“嬉戏”义,也可以说得通。在古今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方言中,“侬”作单音词,可以用作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我侬”可以用同“我”是同义复词,用同“我们”是附加式合成词,“侬”成了复数标记。“浜”与“滨”、“白相”与“孛相”、“豆凑”与“斗凑”属于词形的变化以及古今方言、南北方言的异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 吴方言 我侬 白相
下载PDF
翟灏《通俗编》引元人曲剧述论
5
作者 郭醒 刘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7-83,共7页
清代学者翟灏编著的《通俗编》一书以材料宏富、考证精详著称,其大量征引元人曲剧在同类著述中可谓独树一帜,尤其值得关注。细致分析这部分内容,可以认定翟灏引用这些材料主要依据臧懋循《元曲选》,在此基础上有其清晰的称引体例,但翟... 清代学者翟灏编著的《通俗编》一书以材料宏富、考证精详著称,其大量征引元人曲剧在同类著述中可谓独树一帜,尤其值得关注。细致分析这部分内容,可以认定翟灏引用这些材料主要依据臧懋循《元曲选》,在此基础上有其清晰的称引体例,但翟灏并未能摆脱其时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在引述时有意做出一些特殊处理。尽管如此,透过《通俗编》勾勒的这幅民间知识图景,仍可获得许多有关通俗文学传播发展的时代讯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灏 通俗编》 通俗类书 《元曲选》 通俗文学
下载PDF
“西域”与“西洋”——从哈密西关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的地理意识
6
作者 陈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6-43,共8页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叙述占城国发生的故事时,用哈密西关取代了占城国的门户港口新州港,如此处理的原因,并非不了解占城国的地理风貌,恰恰相反,作者参考了众多载记占城国地理知识的书籍,很多细节也未遗漏,为了叙事需要,有...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叙述占城国发生的故事时,用哈密西关取代了占城国的门户港口新州港,如此处理的原因,并非不了解占城国的地理风貌,恰恰相反,作者参考了众多载记占城国地理知识的书籍,很多细节也未遗漏,为了叙事需要,有所择取和改编。作者之所以在港口名称上做文章,实际上是看中了哈密西关在有明一代作为西域通往中原的门户或咽喉的重要性,且知名度远高于新洲港。藉此象征,罗懋登隐喻了明王朝对于整个西番世界的征服以及对"蛮夷"教化的"追忆"。这与罗懋登追思前朝"西戎即序",欲夸明代声教之远的主观心态有关,客观上也与他辨别不清西域与西洋界域的空间视野有关。把新洲港改作哈密西关,看似随意,实际上呈露出明代中晚期文人认知周边世界的眼界不足,以及固执于天朝中心观的保守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西关 地理书 西域与西洋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下载PDF
试论述通讯写作的“通俗美”
7
作者 扈爱民 《今传媒》 2014年第9期164-165,共2页
做记者就要写新闻报道。通讯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题材,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相比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有创造性,写作的手法较为多样且富有文采。部分记者在写通讯的... 做记者就要写新闻报道。通讯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题材,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相比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有创造性,写作的手法较为多样且富有文采。部分记者在写通讯的时候,文章所谓的有水平、有学问的"高雅之美",就是在文章中堆积一些华丽的辞藻。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在通讯创作的亲身感受,论文内容摘要:介绍了通过多用惯用语、引用俗语(谚语)、穿插歇后语、巧用顺口溜、"客串"广告语、善用成语使通讯增色的体现通讯写作"通俗美"的几种表现手法,给读者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写作 “通俗美” 表现手法 大俗大雅 俗中藏雅
下载PDF
《通俗常言疏证》同义词研究
8
作者 袁耀辉 《现代语文》 2020年第5期16-20,共5页
清末民初孙锦标辑录的《通俗常言疏证》收录了许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主要来源于释义、文献、通俗用法以及不同词目等。此书同义词的辑录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词条内部为主体;二是名词性同义词占绝大多数。同时,由于同义词内部的词义表... 清末民初孙锦标辑录的《通俗常言疏证》收录了许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主要来源于释义、文献、通俗用法以及不同词目等。此书同义词的辑录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词条内部为主体;二是名词性同义词占绝大多数。同时,由于同义词内部的词义表现形式不同,这些同义词在类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常言疏证》 同义词 俗语词
下载PDF
如何用现代声乐理念理解“三种唱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尤志国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世界上只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是集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声学、语言学、哲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美声”、“民族”、“通俗”是三种风格。以往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错误理解应当纠正。
关键词 “美声” “民族” “通俗” “风格”
下载PDF
“俗文学”视角下的“雅俗”美学之辩
10
作者 刘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65-68,共4页
中国美学史上对"雅""俗"之辩、"雅""俗"之争的美学范畴的讨论,历来观点众多,难以统一。"雅"属于统治者、士大夫文化层面,有雅正、正统之意;"俗"属于平民百姓、大众文化层... 中国美学史上对"雅""俗"之辩、"雅""俗"之争的美学范畴的讨论,历来观点众多,难以统一。"雅"属于统治者、士大夫文化层面,有雅正、正统之意;"俗"属于平民百姓、大众文化层面,有世俗、浅俗之理。从美学思想发展角度看,"雅""俗"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文章仅从俗文学视角对文学中的"雅"与"俗"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雅""俗"对立博弈与融合互补关系及"雅""俗"相对性的深入阐述,提出在文艺作品中实现李渔的"俗中之雅"观及追求有深度的"通俗"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文学 融合互补 相对性 “俗中之雅”观 有深度的“通俗”
下载PDF
三种“唱法”之我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01年第1期43-44,共2页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声乐舞台上,有了“美卢”、“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之分,达三种“唱法”又被每两年一度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予以首肯,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关键词 中国 音乐艺术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
下载PDF
《风俗通义》通假现象研究
12
作者 孟心 王玲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53-56,共4页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展示《风俗通义》的通假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通假现象 音近音同借用
下载PDF
总编辑选题策划的现代性
13
作者 吴源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总编辑 选题策划 江苏人民出版社 “大众精品” “通俗名牌”
下载PDF
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周海宏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33,共4页
多年来,在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关价值大小的议论。然而大量推崇“高雅音乐”的言论往往并不是建立在冷静与坚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上的。不从原理上阐明审美价值判断的依据,就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为什么“高雅音... 多年来,在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关价值大小的议论。然而大量推崇“高雅音乐”的言论往往并不是建立在冷静与坚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上的。不从原理上阐明审美价值判断的依据,就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为什么“高雅音乐”比通俗音乐的审美价值高,因而这种价值判断的倾向也就不会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雅音乐” “通俗音乐” 审美价值 比较音乐 概念 音乐类别 审美知觉能力 受众群体
原文传递
《通俗编》版本考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春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通俗编》无不宜斋本38卷是作者翟灏的定本,《函海》本25卷所据仅是作者的未定稿。《函海》本错讹很多,加之李调元丧失编辑底线,掺入非《通俗编》内容,因而合理的界线是:凡是不见于无不宜斋38卷本的条目及话语,一概不得归入《通俗编》... 《通俗编》无不宜斋本38卷是作者翟灏的定本,《函海》本25卷所据仅是作者的未定稿。《函海》本错讹很多,加之李调元丧失编辑底线,掺入非《通俗编》内容,因而合理的界线是:凡是不见于无不宜斋38卷本的条目及话语,一概不得归入《通俗编》。《函海》光绪重刊本后出转劣,《丛书集成初编》择此本排印是一失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编》 翟灏 李调元 《函海》
原文传递
新发现《雅俗通音》手稿本音系研究
16
作者 马重奇 叶晓芳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雅俗通音》是最近新发现的一部漳州地区的方言韵书。《雅俗通音》有18个声母,86个韵母和7个调类。《雅俗通音》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和声调基本相同,韵母则比《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少了2个字母、3个韵母,即糜[uei/uei?]和牛[lu]... 《雅俗通音》是最近新发现的一部漳州地区的方言韵书。《雅俗通音》有18个声母,86个韵母和7个调类。《雅俗通音》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和声调基本相同,韵母则比《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少了2个字母、3个韵母,即糜[uei/uei?]和牛[lu],但比《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则多了4个韵母,即爻[au?]、惊[ia]、光[ui]、姆[m?]。《雅俗通音》的方言基础是清代末年漳州府漳浦县的方言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通音 共时比较 历时比较 音系性质
原文传递
《京本通俗小説》係僞書的語言學證據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維輝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37-167,共31页
《京本通俗小説》是不是一部僞書?80多年來學術界爭論激烈,訖無定論。爭論雙方都舉出了很多證據,但是從語言學角度加以論證者很少。語言具有時代性,可以爲解決疑案提供關鍵性證據。本文首先對研究史做了簡要的梳理,認爲《京本》是僞書;... 《京本通俗小説》是不是一部僞書?80多年來學術界爭論激烈,訖無定論。爭論雙方都舉出了很多證據,但是從語言學角度加以論證者很少。語言具有時代性,可以爲解決疑案提供關鍵性證據。本文首先對研究史做了簡要的梳理,認爲《京本》是僞書;然後通過分析《京本》獨有的異文提出新證。這種異文共有81條,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京本》改錯的(56條),一類是改對的(5條),還有一類是可以兩通的(20條)。這些異文涉及一批詞語在宋元明清時期的時代差異,爲《京本》是一部僞書的結論提供了新的證據。《京本》所收的7篇作品就是從三桂堂本《警世通言》(6篇)和衍慶堂本《醒世恆言》(1篇)中抄出來的,只是略加改動而已。這部僞書給文學史和漢語史、俗字史的研究以及辭書編纂等平添了許多無謂的紛亂,應該正本清源,徹底把它摒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本通俗小説》 僞書 三言 近代漢語 詞彙
原文传递
当阅读出现在超市
18
作者 王静怡 《文学自由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阅读 超市 市场经济 作家 “通俗”文学 “纯”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