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劫后拾遗》的文体美学及其引发的文体焦虑
1
作者 宋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茅盾从香港转移到桂林。《劫后拾遗》是他到达桂林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在传播过程中,《劫后拾遗》经历了从文学文体到新闻文体的认知流变。笔者认为,"速写小说"的命名不仅可以较为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茅盾从香港转移到桂林。《劫后拾遗》是他到达桂林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在传播过程中,《劫后拾遗》经历了从文学文体到新闻文体的认知流变。笔者认为,"速写小说"的命名不仅可以较为贴切地概括《劫后拾遗》的文体美学,也能够较为有效地解释这种文体焦虑的深层原因。作为"速写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形态,《劫后拾遗》既是二三十年代流行一时的"速写"文体在消解自身独立性后发展的文学一脉,也是抗战时代语境复苏"速写"文体、催生美学新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劫后拾遗》 “速写小说” 报告文学 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