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遏制”还是“交往”?——评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缉思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63,共7页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有两重性,既要向中国施压,限制中国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又要同中国保持交往和合作。这项政策有深刻的内在矛盾,在执行中表现出摇摆不定的特点;与此同时,“遏制”和“交往”两者并存,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在执行...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有两重性,既要向中国施压,限制中国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又要同中国保持交往和合作。这项政策有深刻的内在矛盾,在执行中表现出摇摆不定的特点;与此同时,“遏制”和“交往”两者并存,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在执行中又表现出一定的连贯性特点。中美关系中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愿同美国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如能发展友好合作更好,能否做到完全取决于美国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冷战后 “遏制” “交往” 中美关系 参与和扩展战略 遏制中国 美国国内政治 克林顿政府 遏制政策
下载PDF
传统地缘政治学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典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3-181,共9页
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都是传统地缘政治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且都不同程度地对崛起时期的美国对外战略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对战后美国... 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都是传统地缘政治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且都不同程度地对崛起时期的美国对外战略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对战后美国的"遏制"战略更是产生了直接的作用。美国"遏制"战略的目标是控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苏联,其"遏制"力量的地理配置主要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以海外军事基地为前沿、突出军事力量的"遏制"作用。纵观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框架,显然受到麦金德、马汉、斯皮克曼等地缘政治学家的影响。地缘政治学曾经作为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美国全球扩张的重要工具。其影响之深刻,以至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带有十分突出的地缘政治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学 美国 “遏制”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下载PDF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
3
作者 张小明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3期10-13,共4页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吴国光、刘靖华的长文《‘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一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该文论及时下一个热门话题,即:美国是否要“遏制”(con...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吴国光、刘靖华的长文《‘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一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该文论及时下一个热门话题,即:美国是否要“遏制”(containment,国内一般译为“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苏联 凯南 意识形态 美国对外政策 共产主义制度 “和平演变” 战略选择 国际关系研究 神话与现实
下载PDF
美国对华“遏制”与“接触”两面政策初探
4
作者 丁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联合西方盟友一致对敌,遏制、围堵苏联成功。冷战结束后,共同对敌的目标消失,世界处于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霸权主义势头不减,动辄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竞争对手实行“遏制”... 在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联合西方盟友一致对敌,遏制、围堵苏联成功。冷战结束后,共同对敌的目标消失,世界处于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霸权主义势头不减,动辄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竞争对手实行“遏制”故伎,理所当然地难获盟友们的支持,不得不时而改变“遏制”为“接触”,时而两种手法兼用,迫使竞争对手就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遏制” 遏制中国 两面政策 “中国威胁论”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遏制政策 美国经济 中美关系 克林顿政府
下载PDF
北约东扩:“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
5
作者 胡延新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29,共3页
北约东扩:“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胡延新进入1997年以来,北约东扩问题再一次升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西方国家对俄软硬兼施,明显加快了东扩的准备工作,在继续坚持东扩势在必行、俄罗斯没有否决权强硬立场的同时,... 北约东扩:“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胡延新进入1997年以来,北约东扩问题再一次升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西方国家对俄软硬兼施,明显加快了东扩的准备工作,在继续坚持东扩势在必行、俄罗斯没有否决权强硬立场的同时,又对俄罗斯做了一系列“说明”、“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约东扩 “遏制” 西方国家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势力范围 普里马科夫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中东欧地区 欧洲安全 波罗的海三国
下载PDF
义近双音动词的语义认知与释义效度——以“遏制”“扼制”为例
6
作者 王浩 《辞书研究》 2021年第1期130-135,I0004,共7页
动词是语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格语法、配价语法、管辖约束理论以及我国语法学界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动词及其共现成分进行了研究。深入到动词义位内部的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探索:Jackendoff倡导概念语义学,莫斯科语义学派提出了“情景... 动词是语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格语法、配价语法、管辖约束理论以及我国语法学界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动词及其共现成分进行了研究。深入到动词义位内部的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探索:Jackendoff倡导概念语义学,莫斯科语义学派提出了“情景”的概念和“语义配价”的概念;Fillmore提出了“场景”的概念和框架语义学。在国内,符淮青先生(1996)对动词义位的释义模式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动词义位释义的构成模式;张雁(2004)划分出动词的六个范畴,又进而将每个范畴分成若干小类,提出了十五个和动作有关的概念成分;章宜华先生(2002)从“多维释义”的角度,认为一个动词义位完整的释义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释义的语法条件、概念特征和附加意义的注释;于屏方(2007)在动作义位的意义结构式中,概括出21个概念范畴,并认为这些概念范畴是动作义位释义的元语码。前贤时彦对动词的研究为动作义位系统性的词典描写拓宽了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学界 框架语义学 管辖约束理论 符淮青 动词义 语义认知 配价语法 附加意义
下载PDF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小明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3-139,5-6,共9页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1期发表了吴国光、刘靖华的长文《“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该文论及时下一个热门话题,即:美国是否要“遏制”(c...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1期发表了吴国光、刘靖华的长文《“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该文论及时下一个热门话题,即:美国是否要“遏制”(containment,国内一般译为“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美国对外政策 凯南 苏联 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制度 “和平演变” 战略选择 思想研究 李普曼
原文传递
试论凯南的“遏制”与杜勒斯的“解放”
8
作者 张小明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45,共8页
“遏制”和“解放”都是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实施的主要针对苏联及其盟国的战略。乔治·F·凯南(George F·Kennan,1904—)是“遏制”的鼻祖,而约翰·F·杜勒斯(John F·Dulles,1888—1959)则是“解放”的主要鼓... “遏制”和“解放”都是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实施的主要针对苏联及其盟国的战略。乔治·F·凯南(George F·Kennan,1904—)是“遏制”的鼻祖,而约翰·F·杜勒斯(John F·Dulles,1888—1959)则是“解放”的主要鼓吹者。凯南的“遏制”与杜勒斯的“解放”是对立的还是相容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杜勒斯 美国政府 苏联 战略 杜鲁门政府 共产主义 二战 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
原文传递
“遏制”与“遏止”
9
作者 魏勇 《语文月刊》 2004年第10期17-17,共1页
“遏制”(é zhǐ)与“遏止”(è zhǐ)是当今汉语中使用较多的两个词语。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人由于没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遏制”与“遏止”的词义和用法,使用时往往发生混淆,该用“遏制”时却用了“遏止”,如:“正义的力... “遏制”(é zhǐ)与“遏止”(è zhǐ)是当今汉语中使用较多的两个词语。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人由于没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遏制”与“遏止”的词义和用法,使用时往往发生混淆,该用“遏制”时却用了“遏止”,如:“正义的力量是不可遏止的。”该用“遏止”时却用了“遏制”,如:“奔腾的河水滚滚滔滔,不可遏制。”针对这种使用混淆的情况,笔者以为有必要明确“遏制”与“遏止”的词义,并对其用法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遏止” 词语辨析 词义 用法 中学 语文
原文传递
跳出“遏制”的陷阱
10
作者 王旭 《文明与宣传》 1996年第11期16-16,共1页
面对国际新形势,中国应当如何重新界定自已的国家利益,并进而调整自己的全球战略呢? 应当说,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然而,客观而冷静的观察可以发现,在世界强国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中,中国正在逐渐进入一种相... 面对国际新形势,中国应当如何重新界定自已的国家利益,并进而调整自己的全球战略呢? 应当说,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然而,客观而冷静的观察可以发现,在世界强国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中,中国正在逐渐进入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从而可能在未来的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孤立表现为,在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五大力量中,除俄国因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与中国结成暂时的战略伙伴关系外,美、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陷阱 世界强国 民主国家 政治经济格局 战略家 政治经济利益 “入关” 战略伙伴关系 战争
原文传递
从“遏制”到“演变”的自供状
11
《思想教育研究》 1996年第1期28-28,共1页
从“遏制”到“演变”的自供状《中流》1995年11期刊登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7月31日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必须遏制中国》,并加了编者的话。《时代》周刊那篇文章说,所谓遏制,并不含有意识形态的成份,而是由于中国发... 从“遏制”到“演变”的自供状《中流》1995年11期刊登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7月31日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必须遏制中国》,并加了编者的话。《时代》周刊那篇文章说,所谓遏制,并不含有意识形态的成份,而是由于中国发展得过于强大,使中国的邻国开始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时代》周刊 意识形态 持不同政见者 安全防护 地缘政治 遏制战略 美帝国主义 和平演变 反面教员
原文传递
美国对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一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4-100,共7页
二战结束后 ,法国即在印支发动了重建殖民统治的战争。对此 ,美国起初采取了“不干涉”政策。但 1948~ 195 2年间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杜鲁门政府日益重视印支的战略地位 ,逐渐将印支纳入美国反共反华的“遏制”战略... 二战结束后 ,法国即在印支发动了重建殖民统治的战争。对此 ,美国起初采取了“不干涉”政策。但 1948~ 195 2年间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杜鲁门政府日益重视印支的战略地位 ,逐渐将印支纳入美国反共反华的“遏制”战略中 ,对印支政策也转变为“间接干预”。 195 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后 ,美国进一步加深了对印支的干涉。然而 ,美国的“间接干预政策”遭到了失败。日内瓦会议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 美国 反共反华 “遏制” 战略 日内瓦会议
下载PDF
浅论“中国威胁论”及其实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丽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40-42,共3页
“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军事实力的增强,从而对周边国家及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就是要离间中国与邻国乃至亚洲国家的关系,损害中国的形象,进而“遏制”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威胁论” “遏制” 人权外交
下载PDF
应该弄懂乔治·凯南──与张小明先生商榷
14
作者 刘靖华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5期54-56,共3页
应该弄懂乔治·凯南──与张小明先生商榷刘靖华近来读到张小明先生发表在《战略与管理》杂志1996年第三期上的文章《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先生在文中批评我和吴国光在《“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 应该弄懂乔治·凯南──与张小明先生商榷刘靖华近来读到张小明先生发表在《战略与管理》杂志1996年第三期上的文章《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先生在文中批评我和吴国光在《“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刊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对抗力量 凯南 “民族主义” “遏制”苏联 共产主义制度 政治学 政治手段 历史真实 逻辑谬误
下载PDF
浅评美国核威慑战略的演变与走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华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核战略是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威慑战略作为美国核战略的核心,自“二战”结束开始萌芽,在经历了“遏制”、“大规模报复”、“灵活反应”等阶段的演变、发展后,到后冷战时期又有了新的走向。对美国核威慑战略进行研究,是有益... 核战略是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威慑战略作为美国核战略的核心,自“二战”结束开始萌芽,在经历了“遏制”、“大规模报复”、“灵活反应”等阶段的演变、发展后,到后冷战时期又有了新的走向。对美国核威慑战略进行研究,是有益于中国军事战略理论发展和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威慑 “遏制” “大规模报复” “灵活反应” 演变
下载PDF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美国高调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胜一 孟庆义 侯典芹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美国一改以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模糊立场,转而公开偏袒日本,频频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自2010年9月以来,美国政要多次公开表示《美日安全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同时美国还加强在东亚的军事存在,频繁与日本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如... 近年来,美国一改以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模糊立场,转而公开偏袒日本,频频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自2010年9月以来,美国政要多次公开表示《美日安全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同时美国还加强在东亚的军事存在,频繁与日本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如此高调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导致东亚地缘政治呈现紧张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全球地缘战略重心转移有关,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战略有关,同时也与美国加大对华"遏制"战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争端 美国战略东移 战略“再平衡” “遏制”
下载PDF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被引量:4
17
作者 宫旭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70,共7页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但不孤立” 对华贸易禁运政策 矛盾性
下载PDF
中美最惠国待遇问题探析——兼论中美经贸关系中政治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宏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中美两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一度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及整个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事实上,美国在中美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经贸关系范围,政治化倾向十分明显。虽然经贸政治化,各国皆有之。
关键词 中美经贸关系 待遇问题 最惠国待遇 中美关系 “遏制” 美国政府 对华政策 探析 中美两国 全面接触
下载PDF
美国战略界对华政策反思及其认知误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卫东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0,共8页
近几年来,美国战略界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其对现有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进行讨论和反思。反思之一,认为传统的通过对华接触达到对中国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改造论"是失败的;反思之二,认为传统的遏制中国... 近几年来,美国战略界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其对现有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进行讨论和反思。反思之一,认为传统的通过对华接触达到对中国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改造论"是失败的;反思之二,认为传统的遏制中国发展的"遏制论"反而导致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并体现出大国自信。在这种背景下,"改造论"和"遏制论"都认为现行美国对华政策应该调整,但如何调整?美国战略界又缺乏广泛共识。从学理上讲,美国战略界的"改造论"和"遏制论"都存在对华政策的认知误区,这种认知误区就其实质而言是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略界 对华政策 “改造论” “遏制论”
下载PDF
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统一 被引量:1
20
作者 支小青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67-71,共5页
历史上,欧洲曾是一个有统一思想和“欧洲精神”的地区,但由于两次大战的浩劫和苏联的出现,欧洲经济濒临崩溃、统一困难重重。为了振兴西欧和美国的利益,1947年初,马歇尔提出“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马歇尔计划”;计划的实施,... 历史上,欧洲曾是一个有统一思想和“欧洲精神”的地区,但由于两次大战的浩劫和苏联的出现,欧洲经济濒临崩溃、统一困难重重。为了振兴西欧和美国的利益,1947年初,马歇尔提出“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马歇尔计划”;计划的实施,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现了美国全面控制西欧的目的,同时也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统一 马歇尔计划 全球战略 “遏制”苏联 冷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