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现代汉语“酸”多义性研究
1
作者 程丽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0-56,共7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技术,在生成词库论、论元结构和物性结构的指导下,对“酸”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重新描写,除《现代汉语词典》中的5个义项外,还发现5个新义项。
关键词 生成词库理论 形容词 “酸 多义性研究
下载PDF
味觉中“酸”和“咸”的语义变化及其文化心理探究
2
作者 褚佳琦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556-561,共6页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代表,其中的五味占有比较重要的研究地位。味觉词汇的使用展现着社会发展的变迁和使用人群的文化心态。本文就五味中“酸”和“咸”进行分析,基于语料库看“酸”和“咸”的词汇使用变化以及随着社...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代表,其中的五味占有比较重要的研究地位。味觉词汇的使用展现着社会发展的变迁和使用人群的文化心态。本文就五味中“酸”和“咸”进行分析,基于语料库看“酸”和“咸”的词汇使用变化以及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新的使用义项,通过考察发现,“酸”和“咸”除了客观表示味道和化学用剂以外,较多时间表述消极的状态,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人们文化心理的影响和中国五味调和说的价值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 “咸” 共时语义研究 历时语义研究 文化心理
下载PDF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以“酸和碱”为例
3
作者 南振英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7期0080-0083,共4页
教育的不断创新使愈来愈多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学科大概念的引入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初中化学中从学科大概念出发,引领学生理解化学学科,能有效确保学生的学习实效。因此,本研究从大概念的视角出发,以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 教育的不断创新使愈来愈多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学科大概念的引入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初中化学中从学科大概念出发,引领学生理解化学学科,能有效确保学生的学习实效。因此,本研究从大概念的视角出发,以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为例,整合了本册第十一单元的“盐、化肥”内容,确立了“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学科大概念,进行教学实践,以期让学生有效走向化学学科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大概念 初中化学 “酸 盐” 单元教学
下载PDF
“酸汤”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石敏 袁玮 《凯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0-31,共2页
通过对民族传统食品“酸汤”发酵过程中酸度的测定,得出“酸汤”在发酵中酸度的变化曲线,为实际生产及食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酸汤” PH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小佳 许曦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酸”的投射范围主要包括五大经验域:听觉/视觉...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酸”的投射范围主要包括五大经验域:听觉/视觉域,情感/心智域,生活/时间域,性格/方式域,性质域;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绝大部分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味觉 概念隐喻 汉英对比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英汉语中“酸”通感隐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牛小艾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39-41,共3页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味觉 通感隐喻 对比分析 认知视角
下载PDF
英汉味觉词“酸(sour)”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珂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2-37,共6页
基于大量语料,从认知隐喻的视角,对比研究味觉词"酸(sour)"在英汉语中语义拓展的异同。研究表明:在隐喻的作用下,它们的语义均由原型义延伸变化,扩展到抽象的情感域,事物特性域,还有听觉域以及视觉域。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和... 基于大量语料,从认知隐喻的视角,对比研究味觉词"酸(sour)"在英汉语中语义拓展的异同。研究表明:在隐喻的作用下,它们的语义均由原型义延伸变化,扩展到抽象的情感域,事物特性域,还有听觉域以及视觉域。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和英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酸"和"sour"的语义呈现出不同。"酸"可指肢体酸和人物气质酸,"sour"没有这样的语义。"sour"更强调人的外在情绪,而非内在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味觉词“酸(sour)” 语义 文化
下载PDF
“酸汤话”音系记略(续)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学军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37-40,53,共5页
“酸汤话”是湘黔边陲之地一支自称为“酸汤苗”族群使用的语言。“酸汤话”除声母系统、声调系统、同音字汇有其自身特点外,古入声字的分派情况、变调、声韵母配合关系也有自己的规律,尤其是常见词和词组有独有的特征。
关键词 “酸汤话” “声母” “韵母”
下载PDF
中学化学“酸化”小结
9
作者 杨庆涛 马青春 《中学化学》 2003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化学 “酸化” 小结 类型 催化作用 酯化反应
下载PDF
贵州苗族“酸”文化品牌建构
10
作者 贤娟 陈丽娜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1年第1期13-14,共2页
贵州苗族“酸”文化作为贵州一张独特的味觉名片,一种传统的民族饮食文化,其渊源、发展及其传播等具有地域性的象征,同时也是贵州苗族文化传播的象征符号之一。在当前的新媒介的环境下,如何去塑造民族文化品牌建构和传播,是我国民族文... 贵州苗族“酸”文化作为贵州一张独特的味觉名片,一种传统的民族饮食文化,其渊源、发展及其传播等具有地域性的象征,同时也是贵州苗族文化传播的象征符号之一。在当前的新媒介的环境下,如何去塑造民族文化品牌建构和传播,是我国民族文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借助整体的民族文化品牌层面去探究贵州苗族“酸”文化的相关内涵,对其品牌建构的条件、路径、原则等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并为后续相关的民族品牌建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文化 品牌建构 民族品牌文化
下载PDF
《金匮要略》“酸入肝”以下17句当属衍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光明 宋建平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2期2289-2290,共2页
肝苦急,是体不足而用有余。临床常见肝脾不和,筋脉失濡,脘腹疼痛等证多用甘药治疗,如芍药甘草汤治疗腿脚挛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腹痛等,皆主芍药酸补肝体,益用甘味药来缓肝之急,非必有脾虚见证。谬注曲解仲景原意,谓甘入脾,所言虽是,但... 肝苦急,是体不足而用有余。临床常见肝脾不和,筋脉失濡,脘腹疼痛等证多用甘药治疗,如芍药甘草汤治疗腿脚挛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腹痛等,皆主芍药酸补肝体,益用甘味药来缓肝之急,非必有脾虚见证。谬注曲解仲景原意,谓甘入脾,所言虽是,但非此理。仲景用甘以其能缓肝之急,非因其入脾补土乃用之。同样仲景"助用焦苦"因其能泻火坚阴乃用之,非因其入心助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入肝”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语境文化下汉英味觉词“酸”的概念隐喻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巍 赖鸥 《湘南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5-79,共5页
对味觉词“酸”在汉英语言中不同隐喻映射进行整合、比较后发现,其在汉语中的隐喻映射较英语更为广泛:在汉语中可以映射至生理域、心理域、性格域、生活域和性质域,而在英语中则只映射至心理域、性格域和性质域;汉语中味觉词“酸”的隐... 对味觉词“酸”在汉英语言中不同隐喻映射进行整合、比较后发现,其在汉语中的隐喻映射较英语更为广泛:在汉语中可以映射至生理域、心理域、性格域、生活域和性质域,而在英语中则只映射至心理域、性格域和性质域;汉语中味觉词“酸”的隐喻义义项较英语而言也更多。汉文化为高语境文化,英语文化为低语境文化,主要原因或是汉语中味觉词“酸”的隐喻内涵较英语而言更为多层、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语境文化 隐喻 味觉词“酸
下载PDF
试论椰毒假单胞菌引发食物中毒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酸汤子”食物中毒事件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桦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6期168-170,175,共4页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酸汤子”食物中毒事件为例,从病原菌椰毒假单胞菌米面亚种的基本特征出发,本文着重分析了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的致病机制,即椰毒假单胞菌引发食物中毒的成因。并基于易引发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食物和地区,提出几点防...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酸汤子”食物中毒事件为例,从病原菌椰毒假单胞菌米面亚种的基本特征出发,本文着重分析了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的致病机制,即椰毒假单胞菌引发食物中毒的成因。并基于易引发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食物和地区,提出几点防治措施,希望为杜绝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毒假单胞菌 “酸汤子” 食物中毒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美食变毒药:“酸汤子”事件之罪魁祸首竟是它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欣 古淑青 +4 位作者 周琬 郑江 李优 石玲玲 邓晓军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年第S01期13-15,共3页
2020年10月,黑龙江省发生了一起由"酸汤子"引发的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9人死亡。官方最终确定中毒事件真凶为米酵菌酸。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向大众科普了米酵菌酸的定义、危害、中毒表现等相关知识,阐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 2020年10月,黑龙江省发生了一起由"酸汤子"引发的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9人死亡。官方最终确定中毒事件真凶为米酵菌酸。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向大众科普了米酵菌酸的定义、危害、中毒表现等相关知识,阐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并就米酵菌酸业内标准及限量进行了介绍。最后简要介绍了食品中米酵菌酸检测的两种主流方法,为专业人士提供技术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子” 米酵菌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分析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纪万里 王小芬 +1 位作者 陆叶 张宜凡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12期90-92,共3页
将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分析法”的专业知识点与辩证唯物论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领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育德育人。
关键词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分析法”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味觉形容词“酸”的汉英对比认知研究
16
作者 李婷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2期96-98,共3页
古往今来,味觉形容词一直被人们普遍用于生活中,然语言学界对味觉形容词的关注不多,从原型角度对味觉形容词做研究的更是屈指可数。由此,笔者从原型范畴理论视域来探析汉英中的味觉形容词"酸"在中西文化中的异同,探究汉英双... 古往今来,味觉形容词一直被人们普遍用于生活中,然语言学界对味觉形容词的关注不多,从原型角度对味觉形容词做研究的更是屈指可数。由此,笔者从原型范畴理论视域来探析汉英中的味觉形容词"酸"在中西文化中的异同,探究汉英双语中味觉形容词"酸"、acid、sour和tart这四个词分别在其原型义项与非原型义项之间的异同。据此,本文为丰富原型范畴理论对味觉形容词的研究,以及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能更好认知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味觉形容词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形容词“酸 原型范畴理论 汉英对比认知
下载PDF
“酸苹果”商机无限
17
《中国农村科技》 2001年第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酸苹果” 商机 市场前景 市场价格 市场行情 市场竞争力
下载PDF
Cabbeen推出“酸金王子”系列
18
作者 孙逸轩(编) Holly(译) 《服装设计师》 2008年第2期36-36,共1页
临近情人节,Cabbeen(卡宾)推出“酸金王子”系列,作为对节日的特别献礼.“酸金王子”系列以鲜亮醒目的酸金色为主色,融入针织条纹毛衫,同色刺绣衬衣等款式的设计。辅助以黑白等色彩,呈现山或沉稳有型,或阳光奔放的活力情人风貌。遵... 临近情人节,Cabbeen(卡宾)推出“酸金王子”系列,作为对节日的特别献礼.“酸金王子”系列以鲜亮醒目的酸金色为主色,融入针织条纹毛衫,同色刺绣衬衣等款式的设计。辅助以黑白等色彩,呈现山或沉稳有型,或阳光奔放的活力情人风貌。遵循设计师品牌对整体造型的引导功能,这一系列还包括将酸金色应用于服装,配饰细节的单品让穿着者的整体造型更容易取得色彩呼应,打造完美情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造型 引导功能 设计师 情人节 穿着者 色彩 “酸金王子”系列
下载PDF
紫花苜蓿提取“酸碱平”
19
《宁夏农林科技》 2005年第1期32-32,共1页
科学研究发现,“富贵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与现代人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与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等三大营养食物摄人过多,在体内不断产生酸性物质,使体液酸碱失衡有关。因此,改善体液酸性对维持身体健康有着积极... 科学研究发现,“富贵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与现代人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与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等三大营养食物摄人过多,在体内不断产生酸性物质,使体液酸碱失衡有关。因此,改善体液酸性对维持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被誉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碱性高是其特性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提取 “酸碱平” 体液 生理功能
下载PDF
“酸”在网络语境中的语义变异
20
作者 刘玙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1期100-102,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规模的膨胀,所对应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取得了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多形式或意义全新的词语,很多既有词语也在网络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本文以单音节词“酸”为研究对象,在微博、贴吧两个社交网站中收集相...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规模的膨胀,所对应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取得了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多形式或意义全新的词语,很多既有词语也在网络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本文以单音节词“酸”为研究对象,在微博、贴吧两个社交网站中收集相关语料,总结归纳出“酸”在网络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新义,并分析该词在网络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演变过程及演变原因,以期促进网络语言的相关研究,加深对网民群体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 网络语言 语义变异 语法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